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前我国SFDA已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分为2类6种:干扰素(α-干扰素、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在欧美国家进入临床的核苷酸类药物还有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克来夫定也在临床试验中。本文就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机制、疗效、及耐药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各临床阶段中干扰素(IFN)-λ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病人174例及20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λ3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收集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相关的临床检查指标。观察IFN-λ3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不同临床阶段的分布水平趋势,及现一线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在规律服用后病人血清IFN-λ3的变化,分析IFN-λ3与疾病进展和不同抗病毒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未抗病毒治疗的各组IFN-λ3水平为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细胞癌组依次递减(P<0.01)。已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TBIL、logHBV-DNA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诺福韦治疗前后IFN-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λ3水平与慢乙肝、肝硬化病人的HBsAg、HBV-DNA数值呈正相关,与病人的肝功能、TBIL、ALB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IFN-λ3与HBV活动进展有关系,与肝脏功能本身无关。替诺福韦具有诱导血清IFN-λ3水平上升的附加药理作用,高水平IFN-λ3有助于加强IFN-α清除HBV。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4种。这4种药物使用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非常重要,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10个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乙肝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3种,这3种药物都可以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疗效各不相同,现逐一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张丽书 《中外医疗》2014,(22):140-141
目的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方案治疗,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观察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研究并分析两种抗病毒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慢性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现象,但均能耐受,在持续用药和适当干预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或是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对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均属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德福韦酯组12例、恩替卡韦组1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其余两组在保肝基础上分别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恩替卡韦0.5mg/d口服,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在治疗后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它们之间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转阴率12周94.44%、24周94.44%、48周100%;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12周41.67%、24周83.33%、48周91.67%;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转阴率均为0%。在12周时,恩替卡韦组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Child-Pugh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升高,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组均有下降,但是三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抗病毒后,患者病毒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对肝硬化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恩替卡韦组相对抗病毒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与单用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差异。方法: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74例,34例因个人意愿拒绝接受恩替卡韦和其他药物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组,给予安络化纤丸6 g每日两次口服,40例在接受安络化纤丸治疗的同时接受恩替卡韦0.5 mg每日作为恩替卡韦组,12个月后住院随访行肝穿刺活检,分析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组织学改善率。结果:恩替卡韦组31例对照组29例完成住院和随访,恩替卡韦组ALT复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5.2%,χ2=4.49,P=0.034),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存在明显差异(χ2=4.49,P=0.034),恩替卡韦组组织学改善占58.1%,组织学进展占9.6%,组织学无变化占32.3%,而对照组分别为34.7%,31.0%,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27)。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比单用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在改善肝脏组织学方面更具有优势,其机制与抗病毒治疗后肝功的复常以及HBV-DNA转阴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内容,从1992年~2005年共有5种抗病毒药物在国际组织上获得批准用于乙肝治疗,这5种药物分别是:普通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其中普通干扰素α-2b使用时间最长,已经超过10年,拉米夫定使用已有7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阿德福韦使用已2年余,恩替卡韦使用不足1年。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HBV)的治疗在全球尤其在中国成为众所周知的攻克难关。据估计目前全球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HBV的高流行区,60亿人口中大约有20亿人证明有HBV感染,有约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每年因HBV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导致的死亡人数多达100万人。而且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原因有一半以上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sAg阳性率达9%,全球3.5亿HBV感染者有一半在我国.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多年来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由于人们对HBV造成严重威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乙肝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相继问世,目前美国已指定了5种对慢性乙肝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普通型干扰素、重组型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5种药物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在此作一个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替比夫定在预防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肝孕妇宫内胎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及乙肝疫苗10 ug,并分别于1、6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μg。 结果 治疗组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ALT、AST 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1年后复HBV血清学标志,治疗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 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例3例。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方法的差异,展开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30例):恩替卡韦;对照组(30例):阿德福韦酯;对两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 ALT、TBIL 以及 ALB 等系列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并发症出现概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 <0.05)。结论:临床选择恩替卡韦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可以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分析不同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肝脏功能、乙肝DNA定量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经过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替比夫定组IL-1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组IL-17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后,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替比夫定能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朱建成 《求医问药》2010,(10):18-18
最近,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替诺福韦开始在美国和欧洲投入临床使用。最新的美国肝病年会和欧洲肝病年会都认为,替诺福韦的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已经成为全球口服抗病毒药物中的佼佼者。该药的化学名称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英文名称为“Viread”,  相似文献   

14.
崔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44-145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1-2013.1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8周,且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但并无其他抗病毒药物应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70.0%和56.0%,治疗4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2.0%和7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转阴率治疗24周时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患者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相较于阿德福韦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期间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口服,1次/d,连续治疗2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3、T4、FT3、FT4、TSH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4周所有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HBV-DNA转阴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比HBV-DNA未转阴组患者更佳(P<0.05)。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乙肝肝硬化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n=60)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对照组(n=60)给予恩替卡韦0.5mg/d。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1)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86.7%、88.3%,观察组HBeAg/HBeAb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5.0% vs11.7%,P〈0.01);(3)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7.
高宏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34-2335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Ch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含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活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11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联合用药组(n=62)和恩替卡韦组(n=57)。恩替卡韦组给予0.5 mg恩替卡韦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恩替卡韦组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100 mL)。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7.10%)高于恩替卡韦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用药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30例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治疗后复发的肝炎患者(重度25例,重型5例;复治组)与同期住院的80例乙肝初发患者(重度65例,重型15例;初治组)均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第4、12、48周的疗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为生化学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次要的疗效观察指标为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病毒学突破,且未检测到耐药菌株。复治组生化学复常率于3个时间段内整体水平均低于初治组,其中第4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及48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初治组,其中第4、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治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治组第48周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滴度下降50%比例均高于初治组,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不规范停药复发者与初治者相比,肝功能恢复慢,重型肝炎死亡率高;停用恩替卡韦复发者复治仍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黄强 《广西医学》2014,(7):980-98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抗病毒治疗,单药组40例接受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TP)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时,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低于单药组(P〈0.05),但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的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内各个时间点ALB、TBil、ALT、PT水平及CTP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B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ALT水平呈下降趋势,PT明显缩短,CTP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国产恩替卡韦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