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比率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例健康人、41例初诊NHL患者、16例CT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后的NHL患者及25例化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单位体积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和CD+4 T细胞,计算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结果 初诊NHL患者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7.54±2.31)%,高于健康者的(4.13±1.25)%(P<0.05);化疗完全缓解后NHL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6.26±2.28)%,低于初诊化疗前患者的(7.54±2.31%)(P<0.05)。化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7.85±2.12)%,高于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比率(6.26±2.28)%(P<0.05)。结论 化疗缓解后的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较化疗前及化疗未缓解的患者降低,提示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可能与NHL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2.
郭坤  黄勇  李云波 《肿瘤学杂志》2017,23(6):479-482
摘 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8F-FDG PET/CT显像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74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33例),穿刺、手术病理明确最终诊断。分析18F-FDG PET/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同时探讨PET/CT显像特征如是否伴脾大、结外侵犯、浅表及深部淋巴结累及、SUVmax等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74例18F-FDG PET/CT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为淋巴瘤者占70.27%(52/74),淋巴瘤SUVmax明显高于非淋巴瘤(10.68±4.49 vs 5.04±2.63,t=-5.490,P=0.001),其中HD占25.00%(13/52),NHL占75.00%(39/52)。HD组发病年龄小于NHL组(P=0.001);18F-FDG PET/CT 显像HD组累及深部淋巴结及结外器官与NH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3);浅表淋巴结累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HL组SUVmax高于HD组(11.47±4.86 vs 8.55±2.29,Z=-2.188,P=0.029)。[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不同,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范围广泛,NK/T细胞淋巴瘤以累及鼻腔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NHL的14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IWC)将化疗6个疗程的NHL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NHL患者中,临床分期、恶性程度、病灶大小、坏死情况、骨髓浸润、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Ki-67阳性率与SUVmax有关(P<0.05);无效组治疗前SUVmax高于有效组(16.68±6.16 vs 12.16±5.27,t=4.654,P=0.001);治疗前SUVmax评估NHL患者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为14.836,对应的 AUC为0.835(95%CI:0.751~0.920),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77.4%;治疗前SUVmax>14.836是影响NHL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8,95%CI:1.179~2.418,P=0.007)。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的SUVmax可评估NHL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0例NHL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NHL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81岁。B细胞NHL 30例(75 %),T细胞NHL 10例(25 %)。根据Ann Arbor 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29例。Ⅰ~Ⅱ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48.0±12.0)个月,Ⅲ~Ⅳ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0.5±14.0)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期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正常,Ⅳ期患者中15例LDH水平升高,10例LDH水平正常,其中LDH水平升高者平均生存时间(9.0±1.5)个月,LDH水平正常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2.0±6.0)个月。Ⅰ~Ⅲ期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均正常,Ⅳ期患者中9例出现贫血(Hb< 110 g/L),16例Hb水平正常,其中有贫血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8.2±1.5)个月,无贫血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0±6)个月。B细胞NHL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3±11)个月,T细胞NHL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2±12)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原发于结外器官共9例,其中6例原发于胃肠道(5例手术后病理明确),1例原发于甲状腺,1例原发于乳腺,1例原发于膀胱。结论 临床分期、LDH水平、Hb是影响NHL预后的主要因素,免疫分型不足以成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外最常见侵犯的是胃肠道,提高内镜的诊断水平需多点深部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凋亡促进蛋白PDCD5的表达,以探讨PDCD5蛋白在恶性淋巴瘤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结果 41例未治及复发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37例健康人,分别为(10.227±3.595)ng/ml和(15.597±6.432)ng/ml(t=-4.609,P<0.01),其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PDCD5蛋白表达分别为(11.297±3.584)ng/ml和(9.543±3.502)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05);原发部位于结内与结外患者血清PDCD5蛋白表达分别为(10.758±3.301)ng/ml和(9.613±3.90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05)。结论 未治及复发淋巴瘤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清中PDCD5蛋白表达降低,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原发部位病变的淋巴瘤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DCD5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1年收治的19例结直肠原发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探查病理活检证实。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类似于同部位的结直肠癌。术前确诊率为57.9%(11/19),19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率为89.5%(17/19),其中根治性手术为68.4%(13/19)。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 ⅠE期4例,Ⅱ E期9例,Ⅲ E期6例。15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采用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方案,CD20阳性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化疗加放射治疗4例。结论结直肠原发性NHL术前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CHOP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CDlow127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NHL患者及29名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65例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为(6.72±1.38)%,高于健康对照组(5.65±0.68)%(P<0.05);Treg细胞在健康对照组为(5.65±0.68)%,NHL患者Ⅰ~Ⅱ期为(6.08±1.18)%,Ⅲ~Ⅳ期为(6.9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在健康对照组为(5.65±0.6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5.83±0.95)%,其他亚型淋巴瘤为(7.8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在乳酸脱氢酶(LDH)正常患者组为(6.97±1.20)%,增高患者组为(6.54±1.02)% ,LDH不同水平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细胞为免疫抑制细胞,可由肿瘤诱导产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Treg细胞比值升高, Treg细胞比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估瘤负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氧(O3)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不同疗效。方法 O3联合化疗治疗组NHL患者36例,其中惰性淋巴瘤6例,侵袭性淋巴瘤30例,化疗前分别给予O3自血回输(MAH)联合直肠注气疗法(RI)。对照组NHL患者25例与治疗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分期及病理分型一致,采用相同化疗方案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以及肿瘤标志物LDH、CA125、sIL-2R和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63.9 %,部分缓解(PR)率30.6 %,有效(CR+ PR)率94.5 %;对照组CR率41.4 %,有效率70.0 %。治疗组较对照组CR率及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瘤标志物LDH、CA125、β2-MG及免疫功能指标sIL-2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O3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可提高NHL患者化疗敏感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宫颈NHL Ⅰ期1 例;子宫NHL Ⅲ期1 例;卵巢NHL3 例,随访2 例无瘤生存,3 例死亡。结论 生殖系统原发性NHL的预后与原发器官、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
CEOP方案治疗1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CE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EOP方案化疗加或不加局部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121例NHL患者中,B细胞性NHL83例,占68.6%,外周T或NK细胞性NHL38例,占31.4%;中位年龄53岁;临床分期Ⅰ-Ⅱ期67例,占55.4%;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108例(89.3%)。121例患者均采用CEOP方案化疗加或不加局部放疗。121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90.9%,CR率为71.9%。121例患者共接受CEOP方案化疗471个疗程(中位疗程数4个),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为11.9%,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为1.9%,Ⅲ-Ⅳ度贫血为1.1%;脱发46.3%,心脏毒性少见,仅占4.7%,且均为可逆性轻度心电图异常。中位随访时间63(2-11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8%、62.7%、55.9%,中位生存期85个月(2-118个月,95%可信区间65-105个月)。结论采用CEOP方案治疗NHL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均较高,心脏毒性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结外与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34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 DLBCL 134例,占同期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52.14%(134/257),结外DLBCL共93例占总体DLBCL的69.4%.结外DLBCL分期为Ⅲ~Ⅳ期者占55.9%(52/93),结内DLBCL中Ⅲ~Ⅳ期者占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外DLBCL中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占33.3%(31/93),而结内DLBCL中升高者占58.5%(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他临床特征如出现B症状、大肿块、骨髓浸润、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外与结内DLBCL生发中心及非生发中心起源出现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结外与结内DLBCL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2%、55.2%,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3%、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5、0.748).结论 原发结外DLBCL的发病率较高,与结内DLBCL相比其临床分期较早,肿瘤负荷较低,但两者的免疫表型、分化特征及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淋巴瘤(primary ovarian lymphonla,PO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0例PO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nnArbor分期法,ⅡE期2例,ⅣE期8例。,所有病例均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I.)中,1例部分呈Burkitt样分化,1例部分呈免疫母细胞分化;2例为未进一步细分的B细胞来源的NHL;1例为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1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化疗、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3例患者行高剂量化疗及自体造血十细胞移植。结果中位随访期32.8个月。3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仍无病生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6个月(4.8-9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3.7个月(6.8~95.0个月)。结论PO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以DLBCL为主,临床分期多为晚期,临床上均采用手术、放疗、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丹  战雪梅  靳宁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493-2496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病理诊断依据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2008版)进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行免疫表型检测,选用的抗体有CD20、CD3ε、CD79a、PAX-5、CD10、Bcl-6、MUM-1、CD5、Bcl-2、p53、细胞周期蛋白D1和Ki-67等.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8-79岁.其中2例发生于左乳腺,1例发生于右乳,1例双侧乳腺均有肿物.患者均表现为孤立性无痛包块.Ann Arbor分期:1例为Ⅰ期,2例为Ⅱ期,1例为Ⅳ期.其中3例行乳腺肿块单纯切除术,1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2例放弃治疗,1例行CHOP方案治疗,1例行R-CHOP方案治疗.4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Hans免疫组化亚群分类,其中1例为生发中心源性,3例为非生发中心源性.大体上,肿瘤呈灰白或灰红色结节状,直径2.5-5cm,质地韧或较脆.2例获得随访资料,1例随访12个月仍健在,1例已随访24个月仍在治疗之中,未发现复发及转移迹象.结论:该组4例PBL均为DLBCL.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诊断.其诊断应充分排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乳腺.预后与肿瘤细胞免疫组化亚群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琨 《实用癌症杂志》2013,(6):693-695,699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Ⅲ~Ⅳ期滤泡性淋巴瘤(FL)疗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F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化疗中期PET-CT检查示14例完全缓解(CR),继续原方案化疗,化疗后PET-CT检查示患者均仍为CR,随访均未见复发.化疗中期PET-CT检查示2例部分缓解(PR),按原方案继续化疗,化疗后1例CR,1例进展(PD),随访均复发.化疗中期PET-CT检查示4例PD,均换化疗方案,化疗后2例CR,1例PR,1例PD,随访发现1例死亡,2例复发,1例CR.中位随访29个月,化疗中期PET-CT阴性预测值为100%(14/14),化疗中期PET-CT检查阳性组与阴性组无进展生存(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个月比32个月,P=0.135).化疗后PET-CT阴性预测值为88.2%(15/17),化疗后PET-CT阳性组与阴性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个月比34个月,P=0.0006).结论 18F-FDG PET-CT能有效地监测Ⅲ~Ⅳ期FL化疗疗效,并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DLBCL患者,均采用CHOP类方案化疗,分析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总生存期。结果 120例DLBCL患者中HBsAg阳性41例(34.17%),HBsAg阴性79例(65.83%);HBsAg阳性组中位年龄为43岁,阴性组为55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9)。HBsAg阳性组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5.90%,阴性组为25.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中位生存期为68.50个月,3年生存率为55.20%,其中HBsAg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44.70%,中位生存期为29.80个月;HBsAg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61.00%,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91,=0.265)。HBsAg阳性DLBCL患者伴与不伴肝功能损害对总生存无显著影响。结论 DLBCL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轻,但在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和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方面与非乙型肝炎携带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38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合随访资料 ,对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7.7%侵犯淋巴结 ,6 0 .1%有结外侵犯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4 1.3%。多因素分析表明 ,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国际预后指数 (IPI)计分低危组 5年生存率为 6 1.9% ,低中危组为 4 4 .3% ,高中危组为 2 0 .2 % ,高危组为 9.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伴结外侵犯者 ,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为 5 5 .6 % ,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外侵犯病例应采取手术和化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XM)组成的GL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GLD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奥沙利铂(L-OHP)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地塞米松(DXM)10mg/d,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1周期结果,至少治疗两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2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0%,化疗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他副作用均在Ⅰ度以内。结论:GLD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last 15 years, we have used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89-C-41 protocol in patients aged younger than 21 years with Burkitt's leukemia/lymphoma (BLL) an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ccording to the Magrath staging system,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low and high risk. Low-risk received three cycles of the CODOX-M regimen; high-risk patients received four alternating cycles with the CODOX-M and IVAC regimens. Thirty-five patients entered the study: 32 (91%)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three were non-responders and died and one patient died in CR. Two responders relapsed after 2 months and one presented early 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33 months from the end of therapy.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and event free-survival are 83% and 80%, respectively. No late toxicity was registered. In our experience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11 years, the NCI 89-C-41 protocol has confirmed its high cure rate in BLL and DLBC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报告两例分别并发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PRC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联合化疗治疗后,DLBCL及其相关的PRCA均获完全缓解,而PTCL-NOS虽获缓解,但其相关的PRCA未好转,加用泼尼松治疗后PRCA缓解。结论:NHL相关的PRCA在联合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可获完全缓解,且可不需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