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低血糖时胰岛素及C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血糖与胰岛素及C肽间的关系。方法50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50例低血糖早产儿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动态监测低血糖患儿的血糖,分别检测两组早产儿的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对检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早产儿低血糖无明显临床表现,可反复发作,其血糖纠正的时间与初始低血糖程度呈负相关,r=-0.674,P<0.01。(2)两组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及C肽检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胰岛素分泌是否异常影响血糖纠正所需的时间。结论早产儿低血糖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注意监测。胰岛素分泌异常不是早产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低血糖与血清C肽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50例低血糖早产儿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动态监测低血糖患儿的血糖,并检测两组早产儿的血清C肽,对检测值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 (1)早产儿低血糖无明显临床表现,可反复发作,其血糖纠正的时间与初始低血糖程度呈负相关(r=-0.674,P〈0.01)。(2)两组早产儿血清C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儿低血糖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注意检测。早产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C肽(C-ep)、瘦素(Lp)及皮质醇(Cor)水平与早产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7例发生低血糖早产儿和55例正常血糖早产儿(对照组)在生后24 h内、生后3d、7 d血清中的Ins、C.ep、Lp、Cor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各时段Ins、C-ep、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后24 h内、生后3 d血清中Cor含量低血糖组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 d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基本成熟;胎龄>32周的新生儿体内可能已开始存在脂肪一胰岛素内分泌轴;早产儿低血糖与Cor激素有关,通过调节作用而影响早产儿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低血糖的特点及与C肽、胰岛素、皮质醇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C肽、胰岛素及皮质醇监测.结果 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63例)与胎龄34~37周(87例)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7.6%、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04,P<0.05).低血糖组(55例)生后24h和生后3d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胰岛素、C肽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与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疾病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7例早产儿随机分成经口微量喂养组14例和胃管喂养组13例。观察两种喂养方式在呕吐、腹胀、口腔炎、低血糖、黄疸、继发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结果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在腹胀、口腔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减少。而在呕吐、低血糖、黄疸、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结论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母亲婴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86例IDMS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与低血糖持续时间的关系。分析其脑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与低血糖持续时间、并其他疾病和症状性低血糖的关系。结果短暂性低血糖75例(87.2%),反复发作性低血糖11例(12.8%)。母亲孕期血糖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发生率控制不满意组为19.4%,满意组为8%。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组脑损伤总发生率及重度脑损伤发生率高于短暂性低血糖组,并其他疾病组48.5%和无临床症状组57.4%,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与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情况及脑损伤发生、严重程度有关;低血糖并其他疾病会加重脑损伤,症状性低血糖时常存在严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糖代谢状况对其早产儿早期胰岛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监测早产儿早期胰岛功能的敏感指标。方法将2012年3月至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2例早产儿分为2组,母亲孕期糖代谢异常组(35例)和母亲孕期糖代谢正常组(47例),分别检测早产儿生后1 h和7 d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C-肽和胰岛素原,并比较早产儿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数。结果两组早产儿母亲的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和头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母亲孕体质量期增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时胰岛素原与生后7 d的C-肽、胰岛素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胰岛素抵抗指数(IR)、空腹β细胞功能指数(FBC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孕期糖代谢异常并不影响早产儿早期胰岛功能,但早产儿早期胰岛素原的分泌已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浆渗透压、血气和血糖变化与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 (PIVH)的相关性 ,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PIVH患儿 173例入院后常规作血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 ,并与无PIVH的 164例早产儿比较。结果 低血糖、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和缺氧均与早产儿PIVH密切相关 (P均 <0 .0 5 ) ,两组早产儿血浆渗透压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血浆渗透压与PIVH无相关关系 ,对早产儿要重视纠正低血糖、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和缺氧 ,以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代谢特点及其与胰岛素、C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为观察组,按胎龄分为〈32周组、32~33周组、34~36周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足月儿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分别于生后24 h、3天、7天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和皮质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69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组发生血糖紊乱30例(43.5%),其中低血糖21例(30.4%),高血糖9例(13.0%);足月儿组发生血糖紊乱3例(5.7%),其中低血糖2例(3.8%),高血糖1例(1.9%),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2~33周、34~36周组早产儿生后24 h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儿,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4 h及生后3天皮质醇水平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与足月儿胰岛素、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血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早期皮质醇水平可能是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ER)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以及血清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变化,探讨IGF-I及EGF对新生儿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24h食管pH监测仪测定46例早产儿,15例无GER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放免法测定血清IGF-I、EGF及胃液EGF的含量。结果不同程度GER患儿IGF-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胃食管反流早产儿血清、胃液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产儿GER发生的程度与EGF含量有关,IGF-I水平与GER发生无关。EGF作为一种胃肠激素,对早产儿胃肠运动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的50例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基础皮质醇及ACTH浓度,同时行小剂量ACTH(1μg/kg)刺激实验,30 min后测其峰值,若基础皮质醇<15μg/dl或皮质醇增值<9μg/dl定义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早产儿为AI组,其余早产儿归为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AN组)。结果50例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中,3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62.0%。AI组血清基础皮质醇以及ACTH刺激试验后皮质醇峰值均低于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皮质醇增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ACTH浓度低于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组平均动脉压也低于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组与AN组早产儿的血糖、血钾、血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高,其发生可能继发于内源性ACTH产生相对不足;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血压偏低,但未发现其死亡及BPD发生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下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NICU收治的早产儿分为高频通气、常频通气和无创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3组,并与同期入院的36例未接受通气治疗的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3组不同通气治疗方式的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缺氧史等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3组通气治疗组总的PVH-IVH和重度PVH-IVH发生率分别为81.5%(44/54例)和22.2%(12/54例),对照组分别为55.6%(20/36例)和19.4%(7/36例),通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VH-IVH发生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862,P<0.05)。而重度PVH-IV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3组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组和对照组在PVH-IVH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分布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应用辅助通气可迅速纠正早产儿呼吸窘迫引起的低氧症,不同的通气方式并未对早产儿PVH-IVH的发生和发展造成明显的影响;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酸中毒、低二氧化碳血症等可能影响早产儿PVH-IVH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28例,根据病情分为非BPD组50例,轻度BPD组32例,中度BPD组30例,重度BPD组1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母亲产前因素(母亲产前使用激素、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患儿产时因素(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窒息)、生后治疗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对各组早产儿分别于生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33水平,比较不同组别生后不同时间血清IL-33水平差异;对中重度BPD患儿确诊后采用传统激素治疗(DART方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间血清IL-33水平变化。结果 BPD早产儿在母亲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与非BPD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上述指标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BPD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产儿生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BPD组患儿血清IL-33水平高于非BPD组,且BPD病情程度越重,IL-33水平越高;随着生后时间的推移,BPD患儿血清IL-33水平有升高趋势(P < 0.05)。中重度BPD早产儿采用DART方案治疗后血清IL-3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 0.05)。结论 血清IL-33与BPD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ART方案抗炎治疗可降低BPD患儿血清IL-33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与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IUGR早产儿和45例适于胎龄早产儿(对照组)母血、脐血和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Ins、GH、Cor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ns在IUGR组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H、Cor在母血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脐血、生后7日龄血清中Cor含量在IU-GR高于对照组,但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IUGR与Ins、GH、Cor等内分泌激素有关,它们通过调节代谢而影响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危重新生儿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观察(附7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检测78例危重新生儿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发现78例危重新生儿高血糖发生率为74%,高胰岛素血症占67%,两者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重程度呈正相关,低血糖与低胰岛素血症占67%,两者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重程度呈正相关,低血糖与低胰饥素血症虽占比例较少,但与疾病重程度也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密切观察危重新生儿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生儿生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方法 选取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20 例足月儿及同期出生的3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和早期早产儿各15 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新生儿生后第1、3、7 天血清NSE 浓度.10 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足月儿组与两个早产儿组出生后血清NSE 含量均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PPP结论 新生儿生后早期血清NSE 含量高于成人正常参考值,且与出生胎龄与日龄有关,故应根据胎龄与日龄确定新生儿血清NSE 的参考值,不应以成人指标界定其值正常与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9例新生儿疾病患者血清CG、HA、PCⅢ含量,20例出生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疾病组血清CG、HA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0.05),而PCⅢ两组无差异,90%以上呈高水平状态。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G、HA水平变化对判断新生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PCⅢ检测结果不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胎膜早破早产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胎膜早破早产儿按出院诊断分成感染组(45例)和非感染组(48例),在出生后24 h内检测两组早产儿LBP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对胎膜早破早产儿早发感染的诊断价值。另外感染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再分为重症感染组(21例)和一般感染组(24例),检测两组早产儿LBP水平,评估LBP对胎膜早破早产儿早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LBP、PCT、IL-6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hs-CRP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LBP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胎膜早破早产儿早发感染中,LBP的AUC(0.974)最高,PCT(0.694)第2,IL-6(0.588)第3,hs-CRP(0.478)最低。结论胎膜早破早产儿感染早期LBP水平明显升高,与hs-CRP、PCT、IL-6相比,特异性及敏感性方面均具有优越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胎膜早破早产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LBP水平可以评估胎膜早破早产儿早发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母乳喂养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对于健康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给维生素E。方法:38例母乳喂养的健康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18),干预组早产儿于出生当天第1次采血后每天给予维生素E 50 mg肌肉注射,连续3 d;对照组不给予维生素E。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早产儿出生后0,10,30 d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维生素E水平,干预组1.64±0.68 mg/dL;对照组1.76±0.74 mg/d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早产儿在生后10 d时血清维生素E均呈升高趋势,干预组2.54±1.23 mg/d l,对照组2.64±1.13 mg/d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30 d时,干预组血清维生素E仍维持原增高水平,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呈下降趋势,干预组2.77±1.56 mg/dL,对照组为2.37±1.0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两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均高于0.5 mg/dL(范围0.59~6.45 mg/dL)。结论: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生后30 d内血清维生素E与用维生素E干预组比较无显著差别,且两组早产儿都无维生素E缺乏发生。故认为对于母乳喂养早产儿无需常规补给维生素E。[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503-5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力及低血糖发生时的反应能力。方法 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低血糖症患儿资料,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11例,特发性酮症性低血糖30例,对照组30例(行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的特发性矮小患儿);测定其低血糖发作时及血糖正常时血清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分组比较低血糖及血糖正常时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分析不同病因的低血糖症患儿的胰高血糖素分泌能力及低血糖发生时的反应能力。结果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在低血糖发作时与血糖正常时相比较,血清胰高血糖素分泌明显升高[(146.18±44.93) ng/L vs. (133.02±37.8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发性酮症性低血糖患儿低血糖发作时与血糖正常时相比较,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未见明显升高[(133.47±54.29) ng/L vs. (129.23±44.60)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儿童诱发低血糖时及血糖正常时相比较,低血糖时血清胰高血糖素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和特发性酮症性低血糖患儿比较,正常血糖和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力及低血糖时反应能力均无受损。特发性酮症性低血糖患儿胰高血糖素分泌能力正常,低血糖时反应能力不足。外源性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