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陶  徐坚  于云莉 《贵州医药》2005,29(7):581-58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1h,6h,12h,24h和48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E染色体和TUNEL标记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有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24~48h达高峰。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金纳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拴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治疗组;每组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行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观察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围;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其它两组相比,金纳多治疗组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纳多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074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40),CA-074Me治疗组(n=40)。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后TTC染色即可显示梗死灶,同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5),CA-074Me 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 CA-074Me 治疗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于MCAO前30min腹腔注射L-THP,观察不同浓度L-THP(5、10、20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p53的表达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改变。结果①各用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组;②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各用药组p5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③各用药组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少。结论L-THP可能通过抑制p53表达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LPS致大鼠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LPS造成大鼠脑损伤模型.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A)、LPS致脑损伤组(B)、NGF处理组C,各组分别于6、12、24、48h处死取脑标本,TUNEL 法观察大鼠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LPS组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多(P<0.05);与LPS组相比,NGF处理组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 NGF能明显减轻LPS致大鼠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 terminal kinases,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肽酶组,每组1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预定时间行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p-JNK的表达,DNA断端末端标记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p-JNK在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大量表达(239.17±2.74),抑肽酶组p-JNK则无明显表达(176.53±O.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肽酶组细胞凋亡指数(27.06±3.16)明显低于模型组(62.13±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抑肽酶能够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6、24、72h。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凋亡法检测分析脑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2组大鼠梗死灶面积减小,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凋亡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凋亡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腔内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及纳洛酮治疗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于缺血再灌注各2.5h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5h后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纳洛酮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减少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纳洛酮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以及RT- 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促进抑凋亡基因HSP70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促进HSP70表达,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1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24h给予药物),治疗2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给予药物)。双侧肾动脉夹闭22min,制作动物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Western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肾脏功能明显减退(P〈0.05);肾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P〈0.05),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前24h给予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肾脏功能(P〈0.05),并且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减轻肾脏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后12h给药,不能改善肾脏功能,也不能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再灌注前给予丹参,能够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尼莫地平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未手术组(0组)予以正常剂量麻醉剂;对照组(1组)予以0.9%NaCl溶液2ml;黄芪治疗组(2组)予以黄芪注射液6ml/kg,分别于术前12h及30min,术后每隔12h注射1次,直至48h后;尼莫地平治疗组(3组),缺血前30min给予尼莫地平;黄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4组),缺血前予以尼莫地平、手术后予黄芪,每组各12只。每组使用不同药物后进行对照,采用原位末端凋亡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0、1、2、3、4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0.8±0.4、48.5±11.3、33.5±10.2、30.2±8.6、25.3±9.2。表明治疗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用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给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减少凋亡细胞数目,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缺血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连续sc rhG-CSF(50μ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检测NGF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周边区域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的(P<0.01),而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的(P<0.01);非糖尿病组较糖尿病组更明显。结论 rhG-CSF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周边区域的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最终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稳定对大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P),血糖水平波动组(BGF)和血糖水平稳定组(BGS),水迷宫观察动物空间分辨力,使用免疫印迹技术对比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和5d时海马区磷酸化ERK1/2表达明显增加;胰岛素控制输注维持血糖变动水平在术前水平的±0.5mmol/L组时可进一步增加海马ERK1/2磷酸化;但血糖变动水平在±1.2mmol/L组ERK1/2磷酸化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没有明显差异。再灌注5d时大鼠水迷宫结果与脑组织凋亡一致,血糖水平稳定组脑组织凋亡较缺血组明显减轻,磷酸化ERK1/2的程度与脑组织凋亡结果相反。结论术中维持血糖稳定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调节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肾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封闭群SD大鼠24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2组均切除右肾,实验组左肾实施冷缺血再灌注。2组大鼠均在术后24h再次手术切除左肾进行检测。透射电镜检查肾组织形态学,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超微结构检查(透射电镜):对照组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正常,实验组呈现损伤,部分细胞核可见凋亡迹象。②细胞凋亡检测:对照组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实验组显著增多,细胞凋亡指数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即刻腹腔注射30mg/kg神经节苷脂,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M1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24h较再灌注1h明显增多(P〈0.01)。结论GM1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鹰  杨柳  徐昉 《中国药房》2010,(43):4046-4048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模型、丹参和EGB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特征并计数健存神经元数量,检测血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经过EGB治疗后,EGB组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梗死体积测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EGB组的坏死及凋亡细胞大大减少,健存神经元数目((66.91±7.53)%)较模型组((43.51±4.77)%)显著增多(P<0.05)。EGB组血清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P<0.05)。24h后模型组i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和EG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EGB能显著减小梗死范围,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和抑制iNOS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WWZ)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WWZ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WWZ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3的激活,提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3组: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NS 2 mL/(kg.d)]、TK组[TK 1 715×10-3U/(kg.d)]。药物在缺血后8 h给予,连续用药3 d。大鼠梗死后1、3及7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脑缺血组织NGF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治疗3 d后,与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TK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5),缺血区内NGF表达增多(P〈0.05)。结论 TK可以通过增加NGF而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