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工作中,纳入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预防服务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面向就诊的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AIDS/STD预防服务.通过对社区医生访谈和目标人群问卷调查的.结果 ,评价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 2007年4月30日至7月30日,共调查歌厅、发廊等女性服务人员296人.通过预防服务活动,目标人群性病知识总知晓率由18.6%提高到60.9%(χ2=107.38,P<0.01);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17.6%提高到57.6%(χ2=92.28,P<0.01);85.9%的目标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医生给予的AIDS/STD知识.参与活动的社区医生,AIDS/STD知识有了系统的提高,对目标人群有了更好的了解,表示愿意将这项工作进行下去.结论 将AIDS/STD预防服务融入社区卫生服务诊疗工作中,能有效地提高目标人群的AIDS/STD知识,得到了目标人群和社区医生的认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依托社会MSM小组的优势,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开展外展干预活动,拓展自愿咨询检测和性病诊疗服务,提供关怀救助,实施MSM预防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前共有673人接受基线调查,干预后有526人接受评估。干预前后,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5.74%、90.30%;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99.11%、80.42%;同性、异性性行为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由26.54%、17.42%,提高到38.30%、30.00%;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0.51%、9.51%。人群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服务的种类及频次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兼备优势互补、效果显著、成本效益高等特点,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性病病症处理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性.方法(1)通过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掌握男性尿道分泌物和女性宫颈阴道分泌物病症处理方法及性病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深入高危场所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高危行为干预,并动员高危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性病检查和治疗;(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利用病症处理方法诊断治疗病人,并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广安全套的应用. 结果 514例患者中,487例经过男性尿道分泌物和女性宫颈阴道分泌物病症处理方法处理有效,有效率为94.75%,27例无效.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经过培训,能够利用病症处理方法为大部分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廉价的医疗及预防服务.  相似文献   

4.
街头暗娼AIDS/STD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街头暗娼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交易特点等方面不同于场所暗娼,存在更多的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更高的艾滋病/性病感染率.该文就此人群上述特点进行综述,总结了各国针对该人群进行的以街头外展服务和随访中心为依托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并为今后中国街头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平台,依托社区MSM"草根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组织优势,开辟MSM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渠道,拓展自愿咨询检测(VCT)和性病诊疗服务,开展社群干预、关怀救助和社会动员,实施MSM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综合干预。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评估调查、基线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97%、80.49%;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4.44%、65.67%;一年内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率分别为92.78%、87.46%,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率分别为24.39%、41.24%;一年内患过性病的比率分别为3.44%、15.68%。结论干预一年后MSM人群高危行为的改变有明显进展,综合干预模式具有优势互补、成本效益较高的特点,经过进一步试点和完善后,可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全科医生为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干预者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制定AIDS/ST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7月,以北京市海淀区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由经过培训的妇科全科医生,对就诊的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面对面咨询和干预服务,通过对全科医生的访谈和目标人群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共调查来社区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女服务人员286人,经过干预服务后,目标人群对性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5.2%提高到54.6%(Х^2=163.98,P〈0.01),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6.3%提高到57.5%(Х^2=108.41,P〈0.01),95.2%的目标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咨询台所提供的AIDS/STD干预服务,提供干预服务的全科医生表示为目标人群提供AIDS/STD预防干预是她们的职业责任,愿意将此项干预服务开展下去。结论以全科医生为主要干预者,利用咨询台等多种教育方式,将AIDS/STD预防干预与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对目标人群进行长期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艾滋病VCT作为发现HIV/AIDS患者、行为干预、治疗和关怀的切入点,是促进HIV/AIDS患者改变危险行为、预防传播的重要手段。截至2016年松江区已实现辖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社区")100%开展VCT服务。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2016-2019年松江区社区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艾滋病VCT门诊求询者的人群特征及HIV感染情况,为进一步推动HIV/AIDS患者发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干预工作模式。方法对承担MSM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干预工作的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9个市和595个县(区)CDC,共有4963名干预人员从事MSM的干预工作,月均干预MSM人数为204 355人。对MSM有6种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式,分别是:委托社区(草根)组织、聘用目标人群同伴教育员、CDC工作人员、聘用工作人员、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协(学)会和委托场所业主的干预模式。其中委托社区组织和聘用目标人群做同伴教育员的模式,分别占总干预模式数量的43.5%和27.7%,这两种模式承担了干预工作总量的76.0%和14.4%。有2个省较多采用聘用目标人群做同伴教育员的模式,有2个省全部委托给社区组织。结论在MSM中开展高危性行为干预的诸多模式中,委托社区组织和聘用目标人群做同伴教育员将成为今后MSM高危性行为干预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性病(STD)门诊为依托,STD门诊医生参与艾滋病(AIDS)/STD的综合干预模式,为开展目标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组织STD门诊医生对娱乐场所人群进行行为干预服务和门诊诊疗服务,通过对目标人群的问卷调查和组织医生座谈,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共调查4类娱乐场所1 564人,经过干预服务后,目标人群对AIDS/STD知识的总知晓率由60.4%提高到83.8%,对安全套使用知识的知晓率由70.9%提高到89.6%,正确就医行为由73.2%提高到88.5%。96.4%的人表示医生提供的咨询意见更专业、更可信。93.2%的目标人群表示更愿意接受STD门诊医生提供的AIDS/STD干预服务,门诊医生表示参与干预服务,使其更了解AIDS/STD防控政策,提高沟通技巧,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愿意继续参与干预工作。结论以STD门诊为依托,STD门诊医生参与的AIDS/STD干预服务和诊疗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性病感染率高,对性病服务的需求也较大。因此,在目前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的干预服务中纳入性病服务,包括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供咨询服务,发现可疑的性病患者、开展梅毒或其他性病的筛查以及转介服务,及时诊断和治愈性病患者,降低高危人群性病患病率,可预防艾滋病通过性途径的传播。提供性病服务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高危人群对外展服务的可接受性,也能够在外展人员和目标人群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对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艾滋病/性病(AIDS/STD)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利用外展服务形式,向辖区内6家娱乐场所的288名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对干预前后女服务员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女服务员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由24.7%和14.6%提高到67.0%和68.9%;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表示“尽量躲开”或“断绝来往”者由20.9%减为10.5%;最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5.2%增至49.0%,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66.4%7增至86.7%;69.6%的人对此次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向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和开展艾防工作意愿等。结果 292人(80.9%)表示能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对待HIV/AIDS病人,或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一年接受培训的天数(3-6天、7-14天和15天以上)、支持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歧视有显著性差异,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3.96(1.10,14.25)、4.93(1.27,19.19)、10.33(1.86,57.42)、0.25(0.12,0.5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依然存在歧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防艾队伍。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CBOs) have been key players in combating this disease through grassroots prevention programs and close ties to at-risk populations. Increasingly, both funding agencies and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s require that CBOs implement evidence-based HIV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most of which are researcher developed. However, after completing training for these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EBIs), agencies may either abandon plans to implement them or significantly modify the intervention. Based on 22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HIV prevention service provide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BIs included in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CDC) Diffusion of Effec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DEBI) program.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the need to implement interventions with fidelity and the lack of guidance on how to adapt the interventions for their constituencie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HIV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that integrate community partners in all phases of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相似文献   

14.
HIV-related stigma, discrimination, and homophobia impede community-based efforts to combat HIV disease among Latino and African American gay and bisexual men. This commentary highlights ways to address these social biases in communities of color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ff from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HIV prevention program staff participating in a 2-day symposium. The outcomes from the symposium offer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HIV prevention services for Latino and African American gay and bisexual men, which include: (1) addressing social biases present in a community that can hinder, and even prohibit, utilization of effective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2) recasting HIV prevention messages in a broader social or health context; (3) developing culturally appropriate HIV prevention messages; (4) exploring new modalities and venues for delivering HIV prevention message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gay and bisexual men of color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they live; and (5) broadening the target of HIV prevention services to include service providers, local institutions and agencies, and the community at-large. These strategies underscore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soci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f a community wh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流动妇女艾滋病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流动妇女对性病、艾滋病认知和感染的危险情况 ,并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与蔓延。 方法 对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的哈尔滨、绥化、牡丹江、大庆、黑河市的服务场所 ,包括洗浴中心、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女服务人员 393人做了调查 ,并进行了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 ,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效果。 结果 多数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性病虽有一定的了解 ,但不全面。如果不对这些人群及时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个人不仅不知道如何防护 ,同时会继续传播性病、艾滋病 ,成为性病、艾滋病蔓延的主要源泉。经过干预 ,不仅普遍提高了这些人群对性病、艾滋病危害的认识 ,并使她们学习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 ,也不成为主要传播者 ,增强了她们的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 结论  提示今后如能针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的干预、教育工作 ,将对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与蔓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聚集的酒吧和浴池的特征及状况,提出开展健康促进的策略。方法采用包含经营业主状况、经营场所人员、经营状况和有关现场健康干预信息的调查问卷,对经营业主和经营场所进行调查。结果酒吧和浴池的经营业主个人状况没有明显差异,他们的个人生活状况与性取向密切相关。场所的经营状况两者都没有差异,而酒吧的客流量与场所的文艺表演及提供性服务密切相关,浴池的客流量却与场所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安全套有关。浴池雇佣的员工的学历水平较酒吧相对低一些。目前在浴池和酒吧的现场干预方式没有差异。场所的干预活动开展与经营业主参加相关培训有关。结论针对酒吧的演出增加相关宣传和提供浴池的安全性措施促进都是可行的干预措施,同时动员经营者参加性病艾滋病预防培训I,可以促进场所的参与积极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对象对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重点科室(妇产科、皮肤科等)的就诊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和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HIV防治服务接受意愿及利用情况等。结果共调查了755人,其中29人HIV阳性。在726名HIV阴性人员中,555人(76.4%)表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HIV检测服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较高(1000~1999元、2000-2999元)、知晓艾滋病知识和以前接受过HIV检测的服务对象,更愿意接受HIV检测,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D分别为2.51(1.18~5.37)、2.35(1.28~4.32)、2.07(1.14~3.77)、1.85(1.25~2.75)。结论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HIV检测服务有较高的接受意愿,但也存在诸如担心歧视、个人隐私暴露和业务能力不高以及自身艾滋病知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HIV检测需要加强受检者隐私保护,同时要扩大HIV防治宣传和提高社区医生的HIV咨询检测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医疗机构推行针对性病就诊者的干预服务,包括在相关科室的候诊区宣传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在性病诊室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开展性伴通知,发放干预服务包和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筛查和转介等服务。旨在通过干预服务提高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改变高危行为,防止再次感染或将疾病传播给他人,以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50个县(区)不同活动场所暗娼(FSW)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和行为学指标情况。方法通过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对不同场所内FSW人群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高危行为信息,检测血清HIV抗体。结果 15 526名调查对象中,第一类来自宾馆、酒店、桑拿、洗浴中心、夜总会、卡拉OK厅、歌舞厅、酒吧等,占48.04%;第二类来自洗脚屋、发廊、路边店、小饭店和街头站桩,占51.96%。年龄20~29岁者占60.9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77%。第二类FSW人群最近一次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68.9%),最近一个月性交易时安全套使用率(37.0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17.53%),最近一年接受预防服务率(67.31%),均低于第一类。FSW人群HIV阳性率为1.58%。结论 FSW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商业性行为中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行为,尤其是在街头等第二类场所中的FSW,是监测和干预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