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组织缺损中修复效果,并分析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昌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与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手功能[Michigan手功能评价量表(MHQ)]、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83.33%(30/36)]较对照组[61.11%(22/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于术前,术后7d两组的血清TNF-α、IL-8及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于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手功能MHQ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56%(2/36)]较对照组[22.22%(8/36)]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可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促进患者手功能改善,且安全性更高,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手部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手部创面修复效果、感染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创面修复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2.26%(P=0.01)。观察组手术后创面总感染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1.29%(P=0.03)。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0)。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均能作为手部创面有效的修复手术,但后者更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术后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20-1721
目的研究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对照组为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治疗,比较两组Ⅰ期愈合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1年后随访优良率。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术后感染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96.00%较对照组(72.00%)显著较高(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Ⅰ期愈合率较高,可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且后期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前臂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腹部皮肤缺损8例,背部3例,指侧4例,转移皮瓣面积大小(2.0-4.0)cm×(2.0-6.0)cm.结果 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成后,随访6周-6个月,修复手部皮肤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以前臂骨间背动脉穿支为蒂,具有不损伤前臂主干血管、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较薄、供区损伤小与受区皮肤质地颜色相近等特点,适合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疗效优良率显著升高(96.67%比70.00%,χ^2=7.680、P=0.006),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3.33%比26.67%,χ^2=6.405、P=0.01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5.26±0.11)d比(24.32±2.44)d,t=42.7418、P<0.0001]。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创面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前臂任意皮瓣修复面颈部以及手部创面。方法选择手部小面积深度烧伤,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面颈部病灶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鼻缺损。应用前臂内侧任意皮瓣手术修复。结果本组20例病例,26个皮瓣成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前臂任意皮瓣修复面颈部以及双手创伤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手部创面的不同部位、面积及形状,分别利用足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40例。结果术后成功234例,成功率为97.5%。术后经6个月至3年(平均2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不同类型的足趾组织瓣或足部皮瓣移植修复后的拇、手指外形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8mm。结论游离足部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对拇手指皮肤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基本能达到精细修复的目的 ,功能与外形优于其他方法 。  相似文献   

8.
陈峰  曲新强 《大医生》2024,(5):68-70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42例)和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手部感觉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及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AM及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够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32-3433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术,研究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例组临床症状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理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能更好地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对比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前后手功能、疼痛评分,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手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提高修复效果及患者对美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李秀文  )  刘敏娜  )  刘惠晶  )  周健辉  ) 《全科护理》2014,(22):2079-2080
[目的]总结游离骨间背侧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护理。[方法]对12例(28指)手部多指创面病人给予以骨间后动脉为血管轴心的多叶皮瓣游离修复,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并发症的处理、体位及饮食指导、康复锻炼等。[结果]术后12例28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其中2例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血液循环转正常,其余无短期并发症,供区、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加强游离骨间背侧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在外伤性手指创面修复中的效果及对手部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手指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组(试验组n=50例)和腹部皮瓣修复组(对照组n=50例).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手部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试验组的皮瓣存活良好率为为94%高于对照组80%(P<0.05),手部功能优良率试验组为98%高于对照组86%(P<0.05),术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能提高外伤性手指创面修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用游离移植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顺德和平创伤外科医院2015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指缺损患者58例依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游离移植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有效随访。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的分别为79.31%、34.48%,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传统修复术治疗相比,采用游离移植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缺损患者,可明显提高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cm×8cm×3cm×5cm。结果:术后随访1~3a,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33-1134
探讨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的效果。选择16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行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桡动脉于腕背鼻烟窝穿出,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外形、手功能恢复情况。160例皮瓣全部成活153例(95.63%);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2.50%),均在换药后愈合;皮肤大部分坏死而筋膜层成活3例(1.88%),均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皮瓣血运良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95例(59.38%),良42例(26.26%),中15例(9.38%),差8例(5.00%)。采用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方便、皮瓣血运良好、不牺牲主要动脉、损伤小、成活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外科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2):96-103
1例巨大变形综合征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组织管理;游离异形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的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足背动脉跨区供血的联合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例管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训练方法和护理;人羊膜对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8年9月-2009年3月,应用此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足底内侧血管及穿支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沿皮瓣两侧向中间显露,在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解剖出足底内侧血管主干,显露动脉穿支及伴行神经。将血管向近端分离获得足够长度后,掀起皮瓣,切取完成并将皮瓣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除2例术后4d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4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王间萍 《全科护理》2016,(20):2127-212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老年病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腓肠内侧穿支皮瓣、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以及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4种方式对43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外露的老年病人进行修复治疗,给予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结果]术后36例皮瓣未发生明显血管危象,全部成活,6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表浅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50%以上全层坏死经Ⅱ期缝合后愈合,供区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老年病人,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严格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管危象,早期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使病人手术成功及皮瓣成活的关键,围术期的精心护理配合及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64例行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手部外形完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4.27±28.76)min、术中出血量为(85.64±3.62)mL、组织病理学评分为(1.73±0.69)分、手部外形完好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4.39±24.31)min、(81.52±3.74)mL、(1.04±0.56)分、87.50%;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57±2.6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8±3.16)d、1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小型足趾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虽多于髂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愈合时间、更好地恢复了手部外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是手外中最常见的外伤之一,缺损后不仅影响患者的手功能,而且还严重影响手部美观,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的方法众多,包括邻指皮瓣、腹部皮瓣、交臂皮瓣等多种修复方式圜。虽然上述修复方法手术操作简单,但是患者术后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为此,本次研究比较手背逆行岛状皮瓣和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应用于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