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萍  李欣  沈洋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3):304-83
【目的】 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探究科技管理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以科技管理类CSSCI来源期刊为调查样本,利用两阶段回归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伪泊松极大似然估计,从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日常推文的数量、总在看数、月均发文量以及开通时间等角度探讨科技管理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数量和阅读数量对科技管理类期刊的影响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 科技管理类期刊应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建设,提高推文频次,丰富推文内容,保证一定数量的原创文章,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为例,构建食品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矩阵,为期刊实现高质量传播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清博大数据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后台,运用归纳总结法,对21种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大部分食品类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存在定位不清、功能设置不完善、缺乏行业交流与衔接、科普内容不足、国际传播力弱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公众号在期刊内容和行业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结论】 食品类科技期刊可以从学术传播、科研资讯、科普推广、国际交流4个方面建立微信公众号,构建微信公众号矩阵,通过明确定位、精准运营,并策划联动专题,实现公众号之间的差异互补、协同运营,以提升期刊的品牌形象,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运营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菜单设置、用户互动、传播方式等方面,总结其成功之道。【结果】 “家庭医生”公众号推文的可读性强、公众号主页设置合理、采用跨媒体方式合作传播信息、开通多种盈利渠道是其影响力领先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科普期刊公众号应构建联盟矩阵、重视服务用户、优化文章页面设计、丰富主页设置、建构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从而增强医学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以期了解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规律,为医学期刊更好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华医学会主办的109种期刊中抽取30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获取其微信公众号信息,并关注公众号,检索推文信息,分析其微信公众号自开通以来的发文情况,将微信公众号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以及微信传播指数作为评估指标,分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结果】 各公众号的总推文量、总阅读量、总推送次数、篇均阅读量、总在看数、总评论数均整体呈每年上升趋势(P均<0.05)。其中,文献类型为标准·指南·共识的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及点赞数都居前列。通过热词分析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均为该专业的主流研究方向及行业热点,聚集性明显。【结论】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努力发掘好的文献内容作为传播素材,丰富推文形式,加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维护,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助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高校期刊社建设和提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以4个典型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为例,对比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现状、运营策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结果】 通过明确公众号功能和定位,实现资讯、育人和科普功能,完善界面和栏目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多样化、社群化运营,实现合作共赢,加强原创内容策划,实现个性化发展等策略,4个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均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与高影响力微信公众号相比,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还存在传播影响力不高,缺乏专业的新媒体团队,缺少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问题。【结论】 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跨高校进行矩阵化运营,与用户实现友好互动,打造专属运营团队,提升微信公众号的盈利能力,充分融入多媒体等形式,将是未来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以增强医学科普效果造福人民。【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发现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挑选传播力排名前5的公众号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可借鉴的经验总结出对策。【结果】 目前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整体上存在开通时间较晚、疏于管理,注重传播信息、轻视服务用户,缺乏严谨态度、忽略某些细节等问题。影响力排名前5的公众号传播效果良好,定位精准的内容设置,规律有序的推送,功能实用的导引菜单是运营成功的关键策略。【结论】 医学科普期刊公众号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打造出专业团队;依托互联网优势,注重服务用户;精选传播内容,实现差异化优势;严格遵守时间,形成规律推文模式,从而增强医学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微信公众号运营以来20个月的情况和传播力进行分析,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式在应急救护领域的作用。方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功能,分析微信公众号发表第1篇文章以来20个月(2016年12月5日—2018年8月5日)的运营数据。结果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8年8月5日共计3 822人,其中男女各半。共发布图文65篇,总阅读量为21 780人;图文累积阅读人数和净增关注人数高度相关;最受关注的内容是专业原创图文。结论有规律、持续地更新微信公众号图文,提高专业原创图文的更新频率,有利于提升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王涵  方卿  翟红蕾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0):1310-81
【目的】 对专业性期刊与综合性学术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与运营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运营的建议。 【方法】 以20个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与20个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的2845篇推文进行质性分析。 【结果】 综合性学术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普遍高于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二者关于论文、学术活动、增值服务3个一级类目的传播内容相似,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的传播内容各有差异;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以纸刊论文内容传播为主,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侧重于目标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传播,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产业链更为完善。 【结论】 借鉴综合性学术公众号深挖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提出知识重组,打造专业内容传播新模式;利用技术赋能,加强学术知识服务与互动;通过学术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多层联动协同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疗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的现状,以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在新媒体账号客观抓取基础上,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审核相结合方式,确定医疗机构新媒体健康科普数据。【结果】对上海市162家医疗机构的1 117个新媒体账号进行抓取,其中微信公众号610个、微信视频号105个、微博89个、B站18个、抖音198个、今日头条37个、快手60个,共采集111 853条数据。经过关键词纳入、排除及人工筛查后,共收集到66 761条健康科普数据,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居前3位。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B站等视频类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优于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图文类新媒体,其中抖音、今日头条分别是视频类、图文类新媒体中传播影响力最佳的平台。【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认识到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性,已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并已形成一定科普影响力,未来医疗机构应根据目标受众和内容特点选择合适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优势,探索创新传播策略,以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市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我国科技期刊推动科技成果传播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期刊发展。【方法】 选取中科院科技期刊为分析样本,采用网络调研法对中科院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新媒体发展现状;利用专家访谈法对典型期刊的新媒体传播实践进行访谈,挖掘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中科院科技期刊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媒体运营人才缺乏;新媒体内容体量不足、创新不够;新媒体运营经费短缺;新媒体配套政策缺失。【结论】 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建议:明定位——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定位决定是否应用新媒体;出政策——主管主办单位应制定指导性意见与操作细则;强人才——加强科技期刊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建核心——建立“小核心”“大核心”融媒体平台;肯投入——设立新媒体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得失,以期为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以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工作实践为例,对照中国知网新冠肺炎发文量排名前10的中医药期刊,从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社会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期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策略。【结果】 中医药期刊在本次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论文策划组稿及时,重视出版时效,不同期刊选题各有侧重,总体发文量较大,论文传播平台主要包括传统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海中医药杂志社聚焦抗疫一线临床科研,对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注重多平台联动、媒体融合及科普、学术相辅相成的策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期刊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期刊特别是地方性中医药期刊,只有抓住发展机遇,对选题组稿、知识传播策略及时调整与创新实践,敏锐合理地借助相关学科发展的东风,才能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地理资源中文学术期刊宣传推广策略,以促进中文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方法】以27种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中文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获取信息,分析这些期刊对当前主流融媒体平台(官网、微信平台、期刊App、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应用情况。【结果】有20种期刊在官网提供Rich HTML,为期刊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提供理想的数据基础,但大部分期刊官网依旧是纸刊的电子化,缺乏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24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3种期刊借用集群平台发布消息,微信推送内容大体类似,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二次拓展。少数期刊发布短视频(5种)和开展直播(7种)。短视频主要是文章分享、会议直播、期刊宣传等内容,内容的二次开发和扩展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直播更多是期刊作为协办单位的会议直播,期刊自主策划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较为缺乏。总体上,27种期刊虽然都开展不同程度的融媒体宣传推广,但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期刊仍在少数。【结论】地理资源学术期刊融媒体宣传推广任重道远。需要重视官网作为主阵地的融媒体建设,选择合适的辅助渠道进行多矩阵布局,并结合用户需求专注做好内容,此外,还需制订周期性计划以保证内容的可持续供给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赛  朱娜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5):655-569
【目的】 总结中国科学院人文社科类期刊融合出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主办的22种人文社科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及主流媒体平台的融合出版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22种期刊均开通了官网并被三大中文网络数据库收录,95%的期刊提供开放获取,91%的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未能利用学习强国、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存在媒介形式单一、媒体运营质量低、互融性差等问题。【结论】 人文社科类期刊要逐步构建新媒体矩阵,提升移动端媒体运营质量,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用户,探索优化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有效策略,以保证运营质量,为医学期刊同仁提供运营思路及方式借鉴。【方法】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根据对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问卷调查及用户行为信息完善用户画像,分析画像特征,并结合用户基本属性、行为规律及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策略,观察运营效果及质量。【结果】基于用户画像实施“靶向”运营,平台内容及功能结构更贴近用户预期,用户关注度、活跃度及内容传播度显著上升。【结论】用户画像为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进行系统性设计、优化运营提供重要依据,基于画像特征的“靶向”性优化运营,使用户、平台及期刊之间形成良好生态,提升平台运营质量,助力医学期刊内容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地学科技期刊“两微一端”融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地学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方法】 通过普查法统计2017—2018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130种地学类核心期刊的微信平台、科学网微博、超星客户端的建设及运营情况,采用R语言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各平台宣传指标的传播贡献力进行分析。【结果】 地学期刊“两微一端”融媒体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和地域差异,平台互动性较弱,不同平台间缺乏内容联动,通过贡献力分析发现微信平台用户关注量对期刊传播效力的贡献最大。【结论】 地学科技期刊需要通过多媒介导引、精细化用户管理、设立微刊专栏、规范平台管理制度、打造集群化融媒体平台等经营策略,有效推进期刊“两微一端”融媒体平台建设,提升我国地学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顾艳  赵俊杰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12):1285-178
【目的】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增值服务模式。【方法】对133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抽样调研,筛选出2016年1至11月平均微信传播指数(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WCI)排名前10位的期刊,分析其增值服务评估指标。【结果】月均WCI排名前10位期刊的增值服务表现平平,但也不乏亮点。【结论】亟需以优化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增值服务模式,以自助式服务提高信息的易得性,以交互式服务建立新型编读作关系,以主动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不断积淀自身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湛江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12):1279-762
【目的】关注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4年来的发展及趋势,提出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统计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以及帐号的运营数量、月均发文量、发文类型、帐号功能和关注度等的变化,并以大学学报微博的情况作为对比,分析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结果】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运营账号偏少、部分账号中止运营、互动较少、内容重复等情况。【结论】大学学报应把握移动互联的发展契机,积极运营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困境、功能定位、内容核心和发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