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更好地发挥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引领学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传播研究成果的职能,提升科学学等学科的显示度提供参考。【方法】从栏目设置、研究主题、开放获取、新媒体平台等角度对该类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结果】科学学期刊建设与学科发展存在沟壑,期刊间栏目设置和主题趋同明显,开放获取程度不高,新媒体平台内容匮乏。【结论】提出重视科学学理论、方法论等基础研究成果的刊发;以学术引导资政;突破同质化,打造和而不同、共生有序的专业期刊群;完善开放获取与特色平台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果】 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 【结论】 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中国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刘烜贞  陈静 《浙江预防医学》2015,26(12):1244-880
【目的】研究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费对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学术交流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调查开放获取期刊的收费标准、收费与期刊质量的关系以及作者支付出版费的方式。【结果】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费有不断上涨的趋势;期刊的收费与期刊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作者通过多种途径支付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费。【结论】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费不断上涨,给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的经费带来压力,进而影响学术传播与交流。建立一个价格合理的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市场,才能促进学术交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开放获取现状,提出我国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的相关措施。【方法】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收录的54种期刊为数据来源,详细调查其开放获取情况,分析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截至2015年8月,54种医药大学学报中共有OA期刊40种,分布在21个地区。40种OA期刊中实时OA所占比例最大。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年代分布在1957年~2015年。【结论】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出版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应充分发掘开放获取的价值,加大技术与经费投入,更大程度上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方法】 以Scopus数据库为例,对比分析其收录与非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结果】 Scopus数据库收录可以极显著提升航空、航天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环境科学等10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药学等7个学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但作用不显著;对电工技术和地质学期刊影响力提升没有影响;Scopus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内容更全面、规范,提供论文引用格式、摘要和全文在线浏览、论文免费下载,并有一定比例的期刊建有英文网站。【结论】 建议中文科技期刊根据Scopus收录标准核查自身情况并进行完善,以提高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概率,借助国际数据库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打造中文品牌科技期刊的策略与方法。【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例,整理分析近年来期刊的部分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与其他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对比,对办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期刊发展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结果】 通过期刊编辑部严把论文质量、建立特色栏目、多渠道宣传、利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在期刊学会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被世界医学领域高影响力数据库PubMed Central、PubMed等收录。【结论】 中文期刊应积极把握历史机遇,重视品牌建设,打造精品期刊,提升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4个学科SCI论文为例,分析开放获取(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作用,以期对我国期刊OA发展提供启示。【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库研究2010—2014年整合替代医学学科Top20高发文国家/地区、机构的OA论文与全部论文的被引率和CNCI的差异,并比较该学科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指标差异;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比较整合替代医学、农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和行为学4个学科OA论文与非OA及全部论文影响力的差异。【结果】整合替代医学在高发文国家/地区、高发文机构及高发文期刊等不同层面,OA论文整体上低于全部论文的影响力;在4个学科,2010—2014年OA论文整体上低于非OA论文和全部论文的影响力。【结论】当开放获取成为出版常态后,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核心仍然是论文质量,仅依靠OA并不能有效提升期刊论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保证科技期刊官方网站的有效识别与永久链接,扩大官网的网络影响力,为解决非法网站假冒期刊官网、欺骗作者、读者的问题提供途径。【方法】利用DOI标准与技术以及中文DOI相关服务,对期刊网站进行DOI唯一标识的注册,并通过DOI解析实现方便、持久的网络链接;利用纸刊印刷二维码等方式实现纸刊与期刊网站的连接。【结果】有效防御假冒伪劣期刊网站对正规网站的侵害;实现科技期刊多种传播渠道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为期刊网站注册DOI标识保护了读者、作者和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权益,扩大了科技期刊官方影响力,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新型科研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以期对我国期刊出版平台增强影响力方面提供若干有益参考。【方法】采用网络调研法对Kudos平台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功能进行了详细调查,从用户角度对Kudos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Kudos工作流程简洁且易操作,主要通过内容解读、影响力评价以及社交网络分享这3个方面提高公众对学术论文的理解和可获取程度,进一步扩大读者群,从而提升论文的影响力。【结论】建设与社交网络紧密结合的学术论文分享、交流平台是我国提高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措施。Kudos平台的成功运行对我国期刊出版平台在增强论文分享、学术交流及提升影响力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英语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与英文期刊学术影响力差异程度及非英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方法】 以10个非英语国家SCI收录的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以WoS数据库和JCR为数据来源,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期刊PR8指数为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英文期刊和非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差异。【结果】 非英文期刊(荷兰语期刊除外)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10个非英语国家中,有9个国家本民族语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明显低于英文期刊,而且本民族语言期刊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学者贡献(中文期刊尤其明显)。【结论】 非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不宜提倡国际化;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可以考虑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与现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文献资料法,以CSSCI收录的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为调查对象,从CNKI数据库和期刊的主页获取信息,对开放获取期刊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闻传播学期刊在开放获取期刊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放获取出版不容乐观,只有5种期刊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开放获取。结论 要加快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在政策与经费支持、网站建设、OA期刊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必须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了解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的全貌,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从CSSCI数据库中获取文献信息,以CiteSpace III作为分析工具,从高影响力作者、高影响力期刊、高影响力文献、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角度展开分析。结果 李武、张晓林等学者及其文献是我国开放存取研究中的高影响力作者及文献,《中国图书馆学报》及《图书情报工作》是最具影响力的期刊,研究热点包括开放存取基础理论概述、自存储等7个主题,研究前沿经历了从自身形态研究向受众研究等方面的动态演进。结论 我国开放存取研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以及实践建设落后于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开放存取(OA)出版的收入模式,归纳分析现有的商业模式,总结OA期刊IJABE办刊经验,为国内外同行和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OA出版收入模式、现有商业模式以及IJABE可持续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从供应方和需求方两方面建立了能够全面描述OA期刊出版收入来源的收入模式;全面归纳总结了现阶段OA期刊出版常用的商业模式和典型案例;IJABE期刊的最佳商业模式具体描述为基于科研经费转移支付的作者付费商业模式,以论文发表费为主,综合采用多元化收入来源。【结论】中国OA期刊学术出版主体应立足稿件质量,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其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PLoSOAJ网络平台为例,研究开放存取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路径与功能,为国内开放存取平台建设者和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期刊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对PLoSOAJ网络平台在知识服务中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发掘,展现平台提供的自主自助、互动的知识服务。【结果】PLoS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包括自主式检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社交媒体互动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互动交流需求。【结论】PLoS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若增加图片检索功能、移动APP,加强与文献管理软件的联用,可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国内外开放获取的发展现状,分析实现开放获取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方法】研究Springer旗下新刊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和Nano Research以及进行开放获取改造后的现有学报Optics Express、Cell Research的出版速度、下载量、影响力等。【结果】数字化出版、开放获取是新创办学术期刊低成本高显示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快速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出版形式。数字化在线开放获取已经被Nature、Science、Cell实践于新刊创办中,也是NPG集团与我国合作创办新刊的出版模式。【结论】学术期刊在出版传播方式上采用开放获取是取得快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世界知名且相对成熟的数字化出版商合作,借用其便捷成熟的Open Access通道,可以提高读者覆盖范围、传播效率和下载频次。  相似文献   

16.
陈娟 《浙江预防医学》2015,26(4):405-72
目的 引导科学社群定量认识开放获取期刊在当前高水平学术期刊中的整体情况和发展速度,为国内同行进行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方法 采用引文分析法、多元统计法分析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分布情况,比较各学科OA和非OA期刊各项评价指标均值差异,以及它们在这些评价指标的进步速度上的差异。结果 发展中国家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普遍较高,然而中国出版的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却比较低;Scopus和WoS在医学、药学、生物和地球科学领域OA比例较高;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在各学科上的期刊评价指标均值均低于非OA期刊,然而OA期刊相比非OA期刊在期刊评价指标的进步速度上更具有优势。结论 建议从国家层面对开放获取期刊予以经费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开放获取政策,在期刊开放出版领域普及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向科研社群普及开放获取期刊的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科技文献引文价值测度的改进方法,为科技期刊更有针对性地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提供参考。方法 从基于全文本内容引文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引文价值测度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法。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改进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结果 改进方法包括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语法层面涉及引用频次和引用位置两个维度,语义层面涉及引用类型和引用主题两个维度。结论 改进方法可以修正引文价值测度的有效性,有利于更好地揭示科技文献簇所表征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而有利于领域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等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数量最多的6类医学期刊(共152种)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来源,将两年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该6类期刊的两年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并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基金论文比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也不完全有相关性。结论 基金论文比不适合作为国内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办刊人和期刊评价体系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基金论文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态、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农业科技期刊2009—2012年总体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进行定量评价。【方法】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2013年版)为数据来源,选取5个核心定量指标对全国13个类别911种农业科技期刊增长指数的变化幅度、整体水平、地区分布,以及增长指数在农业核心期刊评价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性农业类单个期刊增长幅度最大,园艺类整体进步期刊最多,正增长最多的农业期刊主要分布地区是北京。2014年遴选的189种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44个期刊由于增长指数跻身于核心期刊行列。【结论】经过4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也有一半以上的期刊发展较为缓慢,甚至逐渐下降。引入表征期刊发展动态指标——增长指数,对全国农业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在目前各大机构评价体系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