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枳壳性味苦辛微寒,传统炮制用麸炒枳壳以缓和药物辛燥之性。笔者将此种炮制方法改为蜜拌麸炒枳壳,结果疗效更佳。 1.取炼蜜加水(按1:10比例)搅匀,洒入枳壳1/5量的麦麸中,拌匀,使麦麸手握成团,手开即散。 2.将锅烧热,撤入已拌好的麦麸,待烟起,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枳壳的炮制学古文献研究,挖掘整理出枳壳20多种炮制方法,但记载最多、沿用时间最长、至今还在大量采用的是麸炒法.枳壳经麸炒后因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降低其燥性,同时枳壳借麦麸和中益脾之功效,在麸炒后制成药对,从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枳壳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河南中医》2009,29(12):1230-1231
通过对枳壳的炮制学古文献研究,挖掘整理出枳壳20多种炮制方法,但记载最多、沿用时间最长、至今还在大量采用的是麸炒法。枳壳经麸炒后因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降低其燥性,同时枳壳借麦麸和中益脾之功效,在麸炒后制成药对,从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枳壳炮制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壳的炮制 ,历代以去瓤后麸炒者居多 ,其法为取麸皮撒入热锅内 ,用中火加热至冒烟 ,加入枳壳片 ,迅速拌炒至深黄色。筛去焦麸皮即可。实验证明 ,挥发油为枳壳的主要活性成分 ,但其果瓤和中心柱中挥发油含量则甚少 ,且不含右旋柠檬烯 ,极易霉变和虫蛀 ,其煎液味极苦涩 ,不堪入口 ,是枳壳中的质次部分。而一般药材枳壳中的枳壳瓤约占其重量的 2 0 % ,传统炮制中将其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是合理的 ,故枳壳的炮制应除去果瓤入药。枳壳麸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约 1 /2 ,其水煎液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及小鼠胃肠蠕动的作用强度均低于生枳壳水煎液 ,这与…  相似文献   

5.
辅料麦麸炮制对枳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麦麸对枳壳炮制后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测定麸炒前后柚皮苷含量和挥发油含量变化。结果:以不同产地麦麸制备的麸炒枳壳中柚皮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挥发油整体下降12%左右。结论:以不同产地麦麸为辅料按药典方法制备麸炒枳壳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麸炒过程中的锅底温度、炒制时间、麦麸用量为考察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以麸炒白芍的外观性状、浸出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为响应值,优选麸炒白芍的工艺参数。结果:麸炒白芍的最佳工艺为350℃撒入麦麸,控制锅底温度330℃炒制4 min,出锅,筛去焦麸。白芍饮片与麦麸用量比为100∶20。结论:本试验优选的麸炒白芍工艺稳定可行,为麸炒白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特色辅料蜜麸的中药炮制历史十分悠久,在江西、上海、浙江等南方古药帮中有广泛使用,多用于炮制枳壳、白术、苍术、山药、肉豆蔻等燥性强烈,或具健脾和中作用的中药,以及僵蚕等动物类药物,以达到缓和燥性、增强疗效,以及赋色矫味的炮制目的。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厘清特色辅料蜜麸应用的历史沿革,并从炮制工艺、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系统分析蜜麸的研究现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规范特色辅料蜜麸的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为阐释蜜麸炒饮片炮制机理,筛选蜜麸炒特色饮片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樟帮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法测定指标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用加权评分法优选樟帮麸炒枳壳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即麦麸含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麦麸量为5%(占药材质量总比例),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优选的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9.
几种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29-930
近些年药学工作者对中药炮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在某些中药的炮制工艺方面仍存在与中医临床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现将白术、百合、槟榔等一些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予以评述。1 蜜制麦麸炒白术法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生用、土炒和麸炒。生用健脾燥湿 ;土炒能增强补脾止泻的功效 ;麸炒增强健脾作用 ,能缓和燥性。麸炒法虽达到了增强白术健脾的目的 ,但炒制的白术具有焦斑和颜色不均的特点。笔者将此法改进为蜜制麦麸炒法 ,既克服了麸炒法的缺点 ,又借助蜂蜜的滋补之性增强了白术的补脾作用。改进的具体操作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麸炒石菖蒲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石菖蒲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麦麸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等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0%麦麸用量,麸炒温度为140℃,麸炒时间为40 s。结论:该研究为麸炒石菖蒲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更准确、科学的炮制参数,可为石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江西产枳壳生品、清炒品、麸炒品、蜜麸炒品、蜜糠炒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建立GC-MS分析方法,鉴定不同炮制品挥发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江枳壳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81个化合物。与生品相比,麸炒枳壳产生新化合物38种、蜜糠枳壳有48种、蜜麸炒枳壳有77种。结论炮制辅料对枳壳部分挥发油成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还产生了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枳壳不同炮制品的燥性,考察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鼠饮水量、排尿量、肾水通道蛋白3(AQP3)含量、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与血清环磷酸鸟苷(c GMP)比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剂量的枳壳生品、麸炒枳壳、蜜麸枳壳对健康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以胃黏膜损伤指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含量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剂量枳壳生品、麸炒枳壳、蜜麸枳壳对健康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以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剂量枳壳生品、麸炒枳壳、蜜麸枳壳对F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在水液代谢方面,同等剂量给药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性排序为枳壳生品麸炒枳壳蜜麸枳壳,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在胃黏膜损伤方面,不同剂量枳壳生品、麸炒枳壳、蜜麸枳壳组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促胃肠动力方面,同等剂量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性为麸炒枳壳枳壳生品蜜麸枳壳,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结论:枳壳生品的燥性主要表现为对机体津液的损伤,且强度与剂量有关,对健康大鼠胃黏膜未见明显直接刺激。炮制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伤津之弊,且以蜜麸枳壳缓和作用最佳;枳壳生品和炮制品均可促进FD大鼠胃肠功能的恢复,麸炒枳壳治疗作用优于生品与蜜麸制品。  相似文献   

13.
乳香炒制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香炒制的体会开封十一化建医院(475002)孙茂林炮制方法:取分档后的净乳香和麦麸拌匀,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麦麸呈焦黄色,乳香呈黄色,香气溢出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每100kg乳香用麦麸20kg)乳香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胶,挥发油等。其中挥...  相似文献   

14.
对“乳香炒制的体会”一文的一点看法常德市药品检验所(415000)刘洋,陈鸿平“乳香炒制的体会”(中成药,1994;16(3):56)一文中改进乳香炮制方法:取分档后净乳香与麦麸拌匀,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麦麸呈焦黄色,乳香呈黄色,香气溢出时取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炒制方法将中药炒至散发出药香之气,谓之炒香。《修事指南》指出:“炒者,取芳香之性。”炒香不仅可以矫味、矫臭、赋色,而更足取者是取其气香色黄以健脾胃。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胃主受纳,喜香恶臭,故药物炒制后之气色颇顺应脾胃的生理特点。炒香类似烹饪,气香色艳味美之佳肴自然会反射性地促使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0,(6)
目的:优化枳壳饮片麸炒工艺,为枳壳饮片麸炒工艺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枳壳饮片中的药效成分meranzin hydrate、马尔敏、川陈皮素、红橘素和葡萄内酯的总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饮片性状和药效为指标,对枳壳饮片麸炒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枳壳饮片麸炒最佳工艺为A1C1B1,即温度190℃,加麸量10%,时间9 min。温度、加麸量、时间对麸炒工艺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可为枳壳饮片的炮制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枳壳燥性的产生机制,并比较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胃窦、结肠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生品枳壳高(10 g·kg~(-1),下同)和低(1 g·kg~(-1),下同)剂量组,麸炒枳壳高、低剂量组,蜜麸枳壳高、低剂量组及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灌服相应药液1次/d,模型组大鼠灌服复方地芬诺酯片溶液,空白组大鼠灌服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实验动物均连续给药30 d。在第30 d处死大鼠并迅速剖取胃窦与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仪检测组织中c-kit和SC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品枳壳组胃窦与结肠的c-kit和SCF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品枳壳高剂量组所有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麸炒枳壳组、蜜麸枳壳组胃窦与结肠的c-kit和SCF mRNA表达有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长期高剂量服用枳壳生品能显著抑制正常大鼠胃肠道c-kit和SCF 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造成肠燥便秘;麸炒枳壳与蜜麸枳壳均能有效缓和生品所产生的肠道燥性效应,且蜜麸炒品炮制减燥作用优于麸炒品。  相似文献   

18.
正交法优选蜜麸炒樟帮枳壳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炮制温度200℃,炮制时间120s,加麸量10%,加蜜量1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1麸炒是指药物与麦麸拌炒.麦麸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主含淀粉、蛋白质与维生素等.麸炒后增强疗效,如具有补脾作用的白术、山药等麸炒后呈黄色,具有焦香气增强益脾和胃作用,其中白术又缓和燥性.麸炒后又可缓和药性.枳实麸炒后缓和破气的作用.避免伤正气的弊病,苍术麸炒后缓和其辛燥之性.气变芳香同时又增强健脾燥湿作用.麸炒后还可矫味矫臭.白僵蚕生用气味不良,不利于患者服用,麸炒后能矫正其气味,以利服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麸炒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枳壳总黄酮.结果 枳壳中总黄酮含量为8.615%,麸炒枳壳总黄酮含量为7.542%.结论 枳壳饮片经麸炒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有所下降,麸炒枳壳较生枳壳总黄酮下降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