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少薇  郭婉薇  许鸣 《新医学》2011,42(8):559-560,F000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该文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以反复呕吐、腹痛、腹泻1月余为首发表现,行腹水、电子胃肠镜病理、CT等检查,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胃肠炎30a中文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嗜酸性胃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特点、诊断以及防治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维普、万方、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9篇文献,393例患者。结论:嗜酸性胃肠炎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男性多发,症状没有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在治疗方面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杨堤  常晓燕  姜虹  肖雨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94-96,i0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黏膜病变8例,分布在胃、小肠和结肠;肌层病变1例。8例黏膜性病变患者对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为特征的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及经验教训。方法:分析21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误诊原因。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因不甚明确,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活检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及经验教训。方法:分析13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误诊原因。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因不甚明确,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内镜检查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溃疡及隆起样病变,与其他胃黏膜病变无明显区别,主要依靠内镜活检所见大量是嗜酸细胞浸润来诊断。治疗主要依靠肾上腺皮质激素。本病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内镜活检是本病诊断的关键,且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为减少误诊及传染病误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的EG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因急性腹泻、腹痛伴发热及黏液脓血便就诊,均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合并皮疹,2例均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便检均有黏液脓血便伴嗜酸粒细胞升高,肠黏膜病理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遂均确诊为EG,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以腹痛、呕吐等症状常见,少有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对1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寄生虫感染6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恶性腹水1例。结论: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考虑一些少见病因,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王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77-767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笔者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范颖楠  马洪升 《新医学》2011,42(12):820-822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完整的13例EG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等.结果:13例中4例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以腹痛(9例)、腹泻(7例)为主,分型以黏膜型(11例)为主,10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算升高,3例IgE升高.内镜下病变表现为黏膜肿胀、红斑、糜烂、溃疡,无特异性,好发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及腹水检查均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2例应用泼尼松、1例应用酮替芬治疗有效,治疗2~7d症状缓解,10例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IgE水平升高对诊断EG有提示价值,但黏膜组织及腹水检查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诊断标准,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酮替芬治疗亦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近12a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无一例正确诊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另有4例误诊为盲肠癌.结论 回盲部嗜酸性肉芽肿极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纤维结肠镜加组织活检及术中病理检查是术前和术中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