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者营养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对6所养护机构中60岁及以上老年吞咽障碍者进行膳食调查,利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生活质量指数分析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 303例老年吞咽障碍者中营养不良者122例(40.3%),117例(38.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吞咽功能越差营养状况越差。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除锰、镁、磷、维生素E、烟酸、脂肪、钠外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量。膳食结构中粮谷类、蔬菜、豆和乳类及制品类明显低于推荐量。老年吞咽障碍者生活质量指数低,平均分值为4.83±2.43。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668,P=0.000)。结论老年吞咽障碍者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风险者比例高;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质量低下,并随着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适用于老年人的膳食平衡指数(E-DBI-16),并验证E-DBI-16的可靠性。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参考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16)的框架,采用分段取值的评分方法构建E-DBI-16。通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老年人推荐食谱及上海市老年居民食物摄入资料,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符合老年人特征的E-DBI-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推荐食谱被E-DBI-16评为适宜(0~14分),老年人膳食能量以及营养素摄入与E-DBI-16的负端分、膳食质量距呈负相关,与正端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高能量、高蛋白质膳食和高能量、高脂肪膳食在正端分评价为无摄入过量的比例非常低,多数为较适宜或过量;在负端分和膳食质量距中评价为失衡的比例均超过90%。结论E-DBI-16能较好地反映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和实际膳食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老年人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以便合理调配膳食,促进健康。1988年1月我们对福州市区150名老年人进行了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城市中老年人超重、肥胖与每日膳食中热能摄入状况,指导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3 d称重法并结合24 h回顾法,收集食物消费的种类及数量,计算个体每天食物热能摄入量,利用BMI对肥胖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中老年人群超重率达39.5%,肥胖率2.5%,正常率54.6%.膳食热能摄入量明显偏高,有63.0%的人群热能摄入量达RNI标准的110%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仍保持着较高的热能摄入趋势.结论 迫切需要对欠发达地区城市中老年人群开展饮食健康教育,引导科学、合理的膳食消费,做到合理营养与有氧运动相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减少三大供能营养素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食品,保持合理体重,预防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全面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并分析了社区老年人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慢性病种类涉及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8种疾病系统。研究变量主要集中在第2部分,以生活行为方式为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了解江苏省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本次共对354户(978名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98.67%;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91名,患病率为9.43%。以是否患有慢性病作为因变量,设计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是否吃腌制食物、食用油量、食用盐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食用油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与是否患有慢性病呈现相关性(χ2=15.68、20.58、8.47、8.11、12.25、12.01、17.48、13.24、18.95,P<0.05)。结论吸烟、饮酒、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食习惯、营养平衡等是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老年人膳食营养素摄入结构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监测项目"中浙江省老年人的调查资料,用因子分析确定营养素模式,营养素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膳食纤维、维生素A、E、B1、B2、C及钙摄入量较低,钠摄入偏高;因子分析获得4种营养素模式,"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模式的Q5可降低女性患高血糖危险性(OR=0.36,95%CI:0.16~0.80);"脂类+硒"模式可使男性患腹型肥胖危险性增加(OR=5.14,95%CI:1.76~15.02),Q3可增加女性患高血糖危险性(OR=2.37,95%CI:1.13~4.97);"维生素+钙"模式的Q3增加女性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危险性(OR=2.74,95%CI:1.08~6.94);"钠灰"模式可增加女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2.20,95%CI:1.05~4.60),Q3可使老年女性患高三酰甘油血症危险性增加(OR=2.16,95%CI:1.07~4.37)。结论不同膳食营养素模式对MS或其组分有不同影响。结合老年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控制脂类及钠的摄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预防控制MS及其组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吉林省城乡657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运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及称重法对吉林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比较城乡间高血压患者宏量营养素、部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膳食营养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城乡间女性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高血压患者在50~60岁较多发,体质指数(BMI)为(27.44±2.70)kg/m2,23.9 kg/m2者占67.33%。城乡间大多数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 818.14 k Cal、53.66 g、57.41 g、273.15 g及11.22 g;钙、磷、钾、钠、镁、铁、锌、铜及锰等主要矿物质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313.80 mg、814.36 mg、4 148.11 mg、1 674.18 mg、269.49 mg、18.12 mg、9.21 mg、32.38 mg、1.84 mg及5.13 mg,钠摄入过高,膳食钾和钙摄入量低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Vit A、Vit E、Vit B1、Vit B2、Vit C的摄入量分别为347.13 ugRE、37.28 mgα-TE、0.78 mg、0.70 mg、84.53 mg每标准人日,其中Vit E明显高于其适宜摄入量(AI)。结论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现象,应加大力度宣传老年人适宜能量、低脂肪、低钠的健康膳食模式,以预防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市3个社区748例老年人进行抑郁、ADL、生活质量及其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该人群中抑郁自评得分为(14.40±9.05)分,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61.8%,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占14.7%,有抑郁症状者占23.5%;ADL得分(23.51±10.59)分,其中正常者占47.6%,下降者占52.4%;生活质量总分为(27.28±4.64)分,生活质量"良好"为30.3%,"中等"为5.8%,"差"为3.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抑郁自评得分、ADL得分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ADL、所患慢性病数量、家庭功能等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从社区、家庭、个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对老年人进行抑郁筛查、干预,重视慢性病防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沙市老年人膳食结构进行调查,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随机抽取3所公办福利院、3所民办养老院和3个社区,共计443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问卷调查。采用食物频率法(FFQ)以及3 d 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老年人饮食消费模式、饮食习惯等。结果在老年人的膳食结构中,社区老年人的油脂和食盐的实际摄入量明显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摄入量,分别是其1.41倍、2.1倍;而公办福利院以及民办养老院老年人每日摄入油脂、食盐的量符合《指南》中推荐油脂≤25 g、食盐≤6 g的标准。相比老年人能量摄入标准而言,社区老人平均摄入的能量相对较高;从摄入食物构成中得出,男性摄入动物性食品比例比女性高(P<0.05),而女性摄入植物性食品比例比男性高(P<0.05)。结论老年人鱼虾类、奶制品类、豆制品类等食物每日摄入量普遍偏低,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情况。需加强对老年人的营养教育,促进老人平衡膳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本市190名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本市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基本达到营养学要求,但也存在热量和钠的摄入量高,而VB_2和钙摄入量低.农村老年人有VA摄入不足的不合理状况,有待今后膳食营养素进行合理搭配来解决。对头发中5种微量元素测定显示,29.1%的老年人缺锌,14.54%的老年人缺铁,因此也应对食物微量元素的摄入采取平衡膳食方法同,以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养老院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健康与饮食行为、体格检查指标;采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NA)调查表了解其营养不良情况;采用3日24 h膳食回顾法,面对面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1 203例老年人中,男492例,女711例,年龄80~89岁者占49. 0%。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 1%,女性、未接受过营养健康教育培训、未服用保健品、管饲、学历情况不详均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未有基础疾病则为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 05)。膳食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别(1 507. 00±305. 75) k Cal、(52. 12±12. 97) g、(56. 60±18. 46) g和(200. 14±51. 45) g,膳食铁、维生素(V)B1摄入量充足,VE及钠摄入过量,VA、钙、硒及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结论大连市养老院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微量营养素摄入失衡明显,政府及养老机构应共同努力,针对造成该人群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整体营养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某区老年人膳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 ,对指导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 ,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研究了济南市某区老年人的膳食构成 ,将其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进行比较 ,旨在探讨老年人的膳食结构 ,指导其合理营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调查济南市某区 6 0~ 78岁老年人 2 6 0人 ,其中男性 118人 ,女性 14 2人。1.2   方法 采用 2 4 h回顾膳食调查方法 ,调查老年人 1d所摄入食物的品种和数量。1.3  资料分析 统计 3餐及零食的品种和数量 ,然后应用营养成分软件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热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以及各种膳食营养素的比例、来源是否合理,以指导患者饮食,合理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身体康复。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自我记录法,连续记录患者7d早、中、晚3餐及3餐外的进食情况(水除外);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RIs)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宝塔相比,大部分血液病患者豆类、蔬菜、水果、乳类及肉鱼禽的摄入量较少,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水平较低,分别达到RNI的69.0%和82.0%,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中的比例较为合理,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来源的40%以上;维生素A、维生素C、硫胺素、核黄素的摄入量均明显不足;矿物质中,除了铁的摄入水平较好以外,其他元素摄入均较低,尤其是钙,其平均摄入量仅达到参考标准的40%左右。结论:血液病患者的膳食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大部分患者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硫胺素、核黄素、钙、锌、硒摄入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认知的相关性。方法以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及自制的中医养生认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11名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在调查的311名老年人中,生活质量处于良、中、差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23.47%、75.24%、1.2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定期体检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认知同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528,R2=0.279,P<0.05)。结论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认知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老年公寓老年人心理状况、交往需求状况,为公寓老年人交往、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问卷法和会谈法,对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颐养园122例老年人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8份.结果 老年人22.47%有焦虑、孤独和沮丧,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偶与否、患慢性病种数、运动方式有关;81.36%希望与更多人进行交往,66.95%希望有志愿者陪其聊天,67.80%希望家人经常探望.结论 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健康问题,交往需求高却不能完全自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膳食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及膳食状况以加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60岁以上643名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和3 d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一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体重超重者患高血压风险是非体重超重者的3.2倍;且饮食结构不合理,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脂肪摄入过高,蛋白质及糖类摄入量不足;与我国成人能量和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RNIS)比较,钙、铁、维生素B1、B2、C等摄入量明显不足,钠盐摄入量较高.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群的营养教育,实行合理的膳食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南汇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汇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寻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及非条件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所调查南汇区老年人2 w患病率15.38%;慢性病患病率73.76%,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51.20%);生活部分或完全需要别人帮助者占6.39%;健康状况自评较差及很差者占11.91%;患有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差及卫生服务可得性是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老年健康管理,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16)评价成都市某农村地区老年居民膳食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某农村地区参与2021年度社区体检的老年人,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DBI-16对其膳食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共纳入1275例老年人。被调查老年人中,1214例(95.22%)存在推荐“常吃”、“多吃”或“适量”进食食物的摄入不足,中、高度摄入不足有465例(36.47%);1049例(82.27%)存在推荐“少吃”、“不吃”或“适量”进食食物的摄入过量,中、高度摄入过量有202例(15.84%);处于膳食失衡状态的老年人数高达1272例(99.69%),中、高度失衡老年人有725例(56.86%)。对各个食物组摄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老年人存在主食摄入不均衡、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食物摄入量较少,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过多,食物多样性程度低,同时纯能量食物(酒和糖)摄入超过推荐量等问题。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群中膳食失衡比例高,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奶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增加食物多样性,减少纯能量食物如酒的摄入量,将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应对该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该地区老年人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范德普尔社会支持网量表对重庆市主城区老年公寓123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婚姻状况、职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老年公寓50%以上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规模3人,配偶及子女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情感支持、实际支持及社会交往支持网络规模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结论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一方面应加强老年公寓老年人家庭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扩大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及质量。  相似文献   

20.
223例糖尿病病人膳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当前糖尿病病人膳食质量,方法:采用膳食史法和24h回顾法,调查了223例糖尿病病人膳食热能,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和生能营养素来源及所占热能比例。结果:与标准供给量比较,部分糖尿病病人热能摄取过剩,脂肪热比偏大,动物性蛋白质及胆固醇摄入过多,以肥胖体型者明显,结论:当前糖尿病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营养干预,其中肥胖体型者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