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创伤大,不仅术中危险性大,而且术后易并发脑部并发症,常见的有苏醒延迟、谵妄、昏迷、瘫痪、偏身感觉障碍、精神失常及癫痫等.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44例,术后出现脑部并发症1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09年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经救治4例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于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急性期动瘤破裂猝死5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死亡率高,易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对改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的诊治过程多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帮助[1]。主动脉夹层属于病死率很高的一种血管性疾病,过去实施的主动脉置换手术对患者来说创伤较大,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高。腔内隔绝术治疗Den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逐渐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术前常规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者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情况进行评估[2]。即  相似文献   

4.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国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起初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保守治疗.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倾向于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与A型主动脉夹层相比,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发生动脉破裂、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一般趋于平稳.另外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年龄更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病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倪晓苏 《北方药学》2011,8(11):112-1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覆膜支架均成功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郭建  沈振亚  华菲  陈一欢  陈柯 《中国医药》2012,7(8):925-926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在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41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为限期手术,手术经过顺利.覆膜支架的释放位置即覆膜部分上缘越过破口超过1.5 cm,支架无迂曲、狭窄、内漏等情况,造影显示夹层原发破口封闭良好,支架位置及贴壁理想,真腔显影良好.术后复查大血管CT血管造影,提示基本达到了夹层破裂口闭合及主动脉血流重塑的治疗目的,假腔内血流消失,血栓形成.随访发现1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再发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入院后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Bentall术+全弓置换术;支架远端再发血管内膜破口的3例患者均予以再次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上述4例患者出院后已随访5 ~13个月,均未见与该病相关的其他异常情况.本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死亡,患者生存状况满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赵聚钊  薛玉良  王洪武 《河北医药》2009,31(17):2280-2281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疾病,高血压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经股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引,与传统大血管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需体外循环、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小、术后易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病情凶险的急危重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镇静、止痛,仔细观察患者疼痛及病情进展情况,预防夹层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1],并沿主动脉壁延伸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内死亡.据统计,该病死亡率2d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成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成功为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覆膜支架植入术,该介入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对7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术前后围手术期的心理、血压、术后并发症等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均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群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226-227
目的优质护理措施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分别来自优质护理开展前后各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措施模式指导下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变化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腔内隔绝术治疗3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其中3例患者术后造影有内漏,补放支架;1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时,因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适用于慢性和部分急性.Debakey患者;支架放置在真腔内对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内漏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该积极防治;颈总-左锁骨左下动脉旁路术造成高发的Hornet氏综合征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黄玲玲  邹春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84-348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术创伤小,出血及心、肝、肾等脏器并发症少,具有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我科于2008年1月:21日收治了1名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并成功应用介入法对其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人术.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艳秋 《医药世界》2010,(10):1362-1362,1366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除1例有Ⅰ型内漏外,余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介入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8例的急救与护理的总结和分析,认为在给予镇痛、降压、降心率等药物治疗的同时,除一般重症监护护理外,应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手术治疗病人预防感染,术后应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护,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及引流管、出血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救治18例病情好转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于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全组治愈16例,好转出院10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进展快、误诊率、病死率高,是临床少见而严重的急重症,护理人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8例的急救与护理的总结和分析,认为在给予镇痛、降压,降心率等药物治疗的同时,除一般重症监护护理外、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手术治疗病人预防感染,术后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护,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及,引流管、出血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救治18例病情好转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于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全组治愈16例,好转出院10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进展快、误诊率、病死率高,是临床少见而严重的急重症,护理人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虞桂平  王忠  黄斌  陈国强  吴松  沈凯  刘长建 《江苏医药》2012,38(12):1471-1472
主动脉夹层临床上虽然少见,但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住院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远期疗效和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外科治疗创伤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尤其对于伴有重要器官缺血者外科手术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1].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我院自2004年9月开始应用覆膜支架共进行了1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葛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242-24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观察主动脉管腔内有无膜样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比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得出诊断符合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损伤内膜,损伤区域与血流动力水平变化情况,最终依据Debakey标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给予分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44%。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具有无损伤、方便、快速出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可重复检测应用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2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等。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之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8 d,平均住院时间为11.8 d。20例患者中2例出现残余内瘘的情况,2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对他们采用有针对性处理之后并发症均消失。所有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均康复出院,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一般起病突然,急性期常有撕裂性剧痛,伴有大汗、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有瘤体突然破裂出血猝死的危险,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急性期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要点简述如下:1急性期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