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X线及MRI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超声、X线及MRI检查,依据不同分子亚型分为四组,即Luminal A型组(n=29),Luminal B型组(n=44),Her2阳性型组(n=24),三阴性型组(n=19),对四组患者的超声、X线、MRI的诊断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Her2阳性型组及三阴性型组的超声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2%、95.5%、91.7%和94.7%,诊断符合率为92.2%;X线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8%、68.2%、91.7%和84.2%,诊断符合率为79.3%;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6.6%、97.7%、100.0%和100.0%,诊断符合率为98.3%。不同检查技术诊断符合率比较,MRI诊断符合率最高,超声检查次之,而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最低(P0.05)。组间X线阳性诊断率比较,Luminal B型组最低(P0.05),Her2阳性型组最高(P0.05),而Luminal A型组与三阴性型组间X线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超声、MRI阳性诊断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及X线检查,MRI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三阴性型,观察不同亚型乳腺癌MRI表现及其与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T1WI多呈稍低信号[HER-2过表达型:68.00%(17/25),Luminal A型:66.67%(38/57),Luminal B型:76.19%(16/21),三阴性型55.56%(10/18)];HER-2过表达型多呈非肿块样强化[84.00%(21/25)],Luminal A型多呈不均匀强化[75.44%(43/57)],Luminal B型和三阴性型多呈环形强化[52.38%(11/21)、83.33%(15/18)];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和三阴性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廓清型[76.00%(19/25)、80.95%(17/21)和77.78%(14/18)],LuminalA型多为平台型[82.46%(47/57)];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和三阴性型多有伴随征象[80.00%(20/25)、76.19%(16/21)、66.67%(12/18)],Luminal A型49.12%(28/57)有伴随征象。乳腺癌增强MRI强化方式与分子亚型呈高度相关(C=0.737,P0.00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分子亚型呈中度相关(C=0.567,P0.001)。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MRI特征初步判断乳腺癌分子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 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28例,其中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53例HER-2阳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 结果两组患者在骨转移确诊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6.927、12.209、11.222,P=0.034、0.023、0.002、0.004)。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8个月,5年生存率22.7%,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为27.1个月和20.7%,两组患者骨转移后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 结论Luminal B型HER-2阳性比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更具有发病年龄大、原发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术后发生骨转移时间早等特点,但两种类型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SP法检测509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Her-2)表达并对其分型,Her-2-、ER/PR+为腔上皮样A亚型(Luminal A),Her-2+、ER/PR+为腔上皮样B亚型(Luminal B),Her-2-、ER-、PR-为三阴性型(Tripie-negative)、Her-2+、ER-、PR-为ERBB2+亚型(ERBB2+).χ~2检验比较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无瘤生存率(DFS),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与复发和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 Luminal A占所有病例40.5%(206/509),Luminal B占18.5%(94/509),Tripie-negative占21.4%(109/509),ERBB2+19.6%(100/509).三阴性型乳腺癌中髓样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P<0.05),4种亚型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状态和l临床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0).ERBB2+和Triple-negative的DFS分别为81%、78.9%,低于Luminal A和Luminal B的DFS(88.8%、90.4%)(P=0.025).结论 在本组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亚型所占比例最高,Triple-negative和ERBB2+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Luminal A和Luminal B亚型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浸润性导管癌497例中Luminal B型乳腺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Luminal B型的乳腺癌进一步分为4组:Luminal B1组,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Luminal B2组,ER阳性、HER-2阴性、PR高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3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4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低表达(20%)。分别研究该4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年龄和癌组织p53表达上,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uminal B2组中的患者年龄较年轻,多小于53岁(64.44%),其次是Luminal B1组(57.89%),Luminal B3组(43.36%)和Luminal B4组(30.30%);p53的表达在Luminal B1组中阳性表达最多(65.79%),其次是Luminal B3组(56.41%),Luminal B2组(43.33%)和Luminal B4组(27.27%)。在淋巴结转移方面,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3组转移率最高(69.23%),其次是Luminal B2组(54.44%)和Luminal B4组(45.45%),Luminal B1组(36.84%)最低。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在肿瘤大小和VEGF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是由预后不佳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成,根据免疫组化的指标仍可分成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non-Hodgkin lymphoma,PT-NHL)的超声征象。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且具有较完整超声资料的76例PT-NHL患者的超声资料(PT-NHL组),同期收集超声检查怀疑PT-NHL但经病理排除的36例病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NHL组的后方回声增强比例较高(P=0.000),甲状腺患侧叶与健侧叶的左右径差、前后径差及上下径差均较大(P〈0.05),但2组患者的腺体实质回声、超声表现类型、血流分级及淋巴结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型患者中(PT-NHL组37例,对照组12例),PT-NHL组的结节直径较大(P=0.000),但2组结节型患者的结节回声、形态、边界及纵横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有血流频谱数据的患者中(PT-NHL组17例,对照组4例),PT-NHL组的血管阻力指数(RI)较高(P=0.024)。结论后方回声增强是PT-NHL的特征性表现,而甲状腺两侧叶体积不对称、RI升高以及发生较大结节对PT-NHL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腺体实质回声不均匀伴低回声结节可能是导致误诊为PT-NHL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69例ER、P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病理及随访资料,采取多因素分析,单因素比较的方法,用SPSS 13.0软件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 a无瘤生存率与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112,P=0.552);与是否表达P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3);与病理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结论病理分级、P53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患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拟对乳腺癌的预防、治疗开辟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245例(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109例(良性乳腺肿瘤组)及体检中心经体检者知情同意的健康女性78例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差异,并分析Hcy水平与年龄、血糖、血肌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肿瘤直径及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结果①乳腺癌组、良性乳腺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乳腺癌组Hcy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②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及三阴型各型乳腺癌患者的Hcy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除外Her-2型,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③354例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血浆Hcy水平分别与年龄(r=0.197,P=0.004)及血肌酐水平(r=0.381,P〈0.001)呈正相关,而与血糖水平无相关(r=0.023,P=0.668)。④245例乳腺癌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与年龄(r=0.267,P=0.007)及血肌酐水平(r=0.341,P〈0.001)呈正相关,而与血糖(r=-0.005,P=0.935)、肿瘤直径(r=-0.049,P=0.443)、淋巴结转移数量(r=-0.006,P=0.921)及Ki-67(rs=-0.029,P=0.650)均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Hcy水平有异常升高,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降低血浆Hcy水平也许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非前哨腋窝淋巴结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142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人和无转移病人无疾病存活率(DFS)和总存活率(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2例SLN阳性病人中,平均每例病人检出SLN(2.06±1.26)枚,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SLN转移数目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具有相关性(r=0.167,P=0.047),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绝经、原发肿瘤T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与该组SLN阳性病人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无相关性。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病人78例(54.9%),DFS为93%,OS为93.1%;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人64例(45.1%),DFS为95.2%,OS为91.9%。经Log-rank(Mantel-Cox)检验,两组在DFS(χ~2=0.011,P=0.918)及OS(χ~2=0.348,P=0.55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病人,其阳性SLN数目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而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RI定量增强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病人126例,根据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行CT检查)和研究组(行MRI检查),每组各63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受体显示阳性的病人的容量转移常数值、速率常数高于雌激素受体显示阴性(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的容量转移常数以及速率常数小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TNBC型(P0.05),但Luminal A型、LuminalB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大于TNBC型(P0.05),其中Luminal B型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最高,而TNBC型的速率常数最高。结论通过MRI定量增强参数对乳腺癌的预后以及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与雌激素受体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HT)超声声像图特点的分析,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色超声对713例HT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检查,分析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特点将713例患者分为五种类型,轻微病变型256例,局灶回声减低型32例,弥漫回声减低型229例,结节型142例,萎缩型或弥漫纤维化型54例。结论:HT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临床结合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腔内细胞(luminal)A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化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2例luminal A型早期女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化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232例病人行保乳手术或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清,其中72例(31.0%)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的病人,其化疗比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并未影响其化疗决策。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1~3枚阳性病人的化疗比例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病人(75.9%比16.1%,OR=27.302,P0.001)。绝经后病人化疗比例明显低于绝经前病人(20.1%比47.3%,OR=0.173,P=0.018)。70岁病人只有1例接受化疗,明显低于≤50岁的病人(OR=0.039,P=0.014)。在淋巴结阴性的病人中,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后病人接受化疗的比例显著低于绝经前病人(7.5%比29.4%,OR=0.146,P=0.040)。结论:淋巴结转移、年龄和月经状态是影响luminal A型早期乳腺癌化疗决策的重要因素。70岁以上病人或淋巴结阴性的绝经后病人倾向于不接受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icroPure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肿瘤微钙化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经钼靶x线检查证实存在微钙化灶的110例乳腺肿瘤患者(125个肿瘤)进行常规高频超声及配有MicroPure成像技术的超声检查,记录微钙化灶检出率,对乳腺肿瘤进行BI-RADS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高频超声及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绘制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MicroPure成像技术对于微钙化的检出率(125/125,100%)高于常规高频超声(97/125,77.60%,χ2=29.32,P〈0.05)。对低回声病灶的微钙化,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69/69,100%)与常规高频超声(67/69,9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而对非低回声病灶的微钙化,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56/56,100%)明显高于常规高频超声(30/56,53.57%,χ2=31.31,P〈0.05)。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21%(50/58)、95.52%(64/67)、91.20%(114/125),常规高频超声则分别为86.21%(50/58)、74.63%(50/67)和80.00%(100/125),二者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0.944)大于常规高频超声(0.859)。结论MicroPure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病灶微钙化的检出率,进而提高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或小叶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的患者216例,根据2011年St.Gallen乳腺癌专家共识分型,其中luminalA型55例,luminalB型63例,HER-2阳性型50例,三阴型48例。根据血清E2水平分为2组:①E2低水平组,39例,化疗后均行药物卵巢去势;②E2正常组,177例,未行卵巢去势。2组均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临床总观察时间为化疗后3~5年或直至病情进展(包括出现复发、骨转移或远处其他脏器转移等病情进展视为观察终点)。结果发生骨转移情况:E2低水平组共发生7例(17.95%),E2正常组共发生105例(59.32%),E2低水平组发生骨转移率明显低于E2正常组钟:21.91,P〈0.05);其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患者中E2低水平组骨转移发生率亦均明显低于E2正常组(1uminalA型:5.13%(2/39)比12.43%(22/177),χ2=4.54,P〈0.05;luminalB型:7.69%(3/39)比13.56%(24/177),χ2=6.04,P〈0.05;HER-2阳性型:2.56%(1/39)比15.25%(27/177),χ2=3.95,P〈0.05;三阴型:2.56%(1/39)比18.08%(32/177),P〈0.05]。E2低水平组各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总结,绝经前年轻乳腺癌患者去势后应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有明显临床获益,并且这种获益在各型乳腺癌中无明显差异;未行去势且雌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临床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部二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筛查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1700例(其中门诊就诊者1020例,体检者680例)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以X线影像及问卷调查为基础,根据x线片上的乳腺密度分为高和低密度组,就乳腺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乳腺癌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殖生育情况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拟合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6)、体质量指数(P=0.007)、初潮年龄(P=0.039)、职业(P=0.001)、长期居住地(P=0.000)、文化程度(P=0.001)、相比前1年的健康状况(P=0.046)、初产年龄(P=0.014)、是否绝经(P=0.003)及绝经年龄(P=0.006);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3)、初产年龄(P=0.000)、职业(P=0.010)及长期居住地(P=0.000),其保护因素是初潮年龄(P=0.000)。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步建立的所调查地区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y=-5.557+0.042x1-0.375x2+1.206x3+0.509x4+2.135x5,拟合系数(R square)=0.170,能反应出实际情况的17%。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模型尚需进行大规模人群的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107例乳腺疾病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MRI动态增强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107例病人共检出117个病灶,以BI-RADS分级4类以上为检查阳性,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灵敏度优于乳腺X线摄影(97.06%比80.88%,P=0.003)和超声(97.06%比88.24%,P=0.049),而其特异度不低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P=0.274和P=0.798)。ROC分析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乳腺X线摄影(0.935比0.867,P=0.001)和超声(0.935比0.886,P=0.001),而联合3种检查方法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大于单独行乳腺X线摄影(P=0.001)、超声(P=0.005)和MRI增强检查(P=0.008)。结论:MRI增强检查在有症状的乳腺疾病病人中的诊断价值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运用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至少接受过3周期TE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239例,其各项临床指标均完整。根据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4种亚型,分别为luminal 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如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年龄、月经状态等。结果239例患者中,luminalA型67例(28.03%),luminalB型84例(35.15%),HER.2阳性型21例(8.79%),三阴型67例(28.03%)。4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病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型对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的pCR率(14.93%)最高,其次依次为luminalB型(7.14%)、HER-2阳性型(4.76%)及luminalA型(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三阴型相对luminalA型、luminalB型和HER-2阳性型对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治疗更敏感,pCR率最高,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子亚型来选用特定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均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00例乳腺癌采用免疫组化筛选TNBC,观察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中243例乳腺癌进行临床随访. 结果 500例乳腺癌中TNBC占17.6%(88/500).组织学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NOS)、化生性癌和髓样癌.组织分级Ⅲ级占72.7%(64/88),高于激素受体阳性组和Her-2高表达组(P=0.000).TNBC中CK5/6阳性率30.7%(27/88),EGFR阳性率34.1%(30/88).TNBC中ERCC1和KIT阳性率分别为28.4%(25/88)和34.1%(30/88),均分别高于激素受体阳性组和Her-2高表达组(P=0.032和P=0.026).TNBC 3年累积生存率为71.5%,低于激素受体阳性组(P=0.021),与Her-2高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 结论 TNBC是一类具有高侵袭性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的乳腺癌;部分病例表达EGFR和ERCC1.  相似文献   

19.
ROC曲线评价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诊断小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及其结合彩色多普勒对134个乳腺小瘤灶(≤2cm)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良恶性,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及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SE1=0.045)和0.844(SE2=0.0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8,P0.001)。结论二维声像图是发现小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综合判断,可以提高小乳腺癌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