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愈灵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接收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奇偶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将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溶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每3~4周给药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骨愈灵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位(L1-4)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正位(L1-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腰椎正位(L1-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环境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心理状态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均显著升高,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BGP、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CTX-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钙离子(Ca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愈灵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促进症状缓解,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阻止骨质疏松症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林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6例)与治疗组(7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1次/3周,连续治疗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骨肽注射液,1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连用2周,停药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9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碳酸钙D3片,疗程1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疼痛评分,相关部位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年后,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组骨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2~L4、Neck区骨密度(B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骨形成标志物BALP显著下降(P<0.05),骨吸收标志物β-CTX、DPD/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 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Ca)、血磷(P)、血清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RACP-5b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则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能够有效改善骨痛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滴注时间不少于15 min,1次/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μ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94.8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骨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髋关节、股骨颈和腰椎的BM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全髋关节、股骨颈和腰椎的B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提高BM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次,1次/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8丸/次,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腰椎1~4骨质密度(BMD)、全髋关节骨BMD、左侧股骨颈BMD、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血清PINP、β-CTX、ALP及BGP水平显著降低,SF-36评分、腰椎1~4 BMD值、全髋关节骨BMD值、左侧股骨颈BMD值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血清PINP、β-CTX、ALP及BGP水平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腰椎1~4 BMD值、全髋关节骨BMD值、左侧股骨颈BMD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增加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_3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1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_3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100m L中,1次/年。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骨、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钙(Ca)、磷(P)和降钙素(HCT)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_3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增加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指标,减少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多孔髓芯减压与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9例36髋随机分为2组,髓芯减压组17例22髋采用多孔髓芯减压治疗患髋,钽棒组12例14髋采用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比较2组病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于末次随访时,根据ARCO分期和坏死面积大小进行VAS评分及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3月、6月、12月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相同随访时间点2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RCOⅡb期、Ⅲ期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Ⅰ期、Ⅱa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低于Ⅰ期、Ⅱa期患者(P<0.05)。股骨头坏死面积<25%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坏死面积>25%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坏死面积>25%患者(P<0.05)。结论:多孔髓芯减压和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效,但ARCOⅡb期、Ⅲ期及股骨头坏死面积>25%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放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连续治疗3~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和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评价两组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和活动能力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疼痛程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仑膦酸组、唑来膦酸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仑膦酸组予以阿仑膦酸持续治疗3个月,唑来膦酸组则予以唑来膦酸。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L2~4侧位及右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唑来膦酸组总有效率高于阿仑膦酸组(95.56%vs. 80.00%,χ2=5.075,P=0.024)。治疗3个月后,2组L2~4侧位及右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治疗前,且唑来膦酸组高于阿仑膦酸组(P<0.05或P<0.01);2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低于治疗前,骨钙素(OC)、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高于治疗前,且唑来膦酸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阿仑膦酸组(P<0.05或P<0.01);2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牵引、物理等基础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VAS评分系统,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活动情况、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Harris均分高于对照组;(2)髋关节功能活动总体优良率强于对照组;(3)平均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VAS均分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髋关节功能活动,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藤黄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L中,滴速30滴/min,静滴时间不低于30min,1次/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藤黄健骨胶囊,1 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因子水平、骨密度(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MP-13/TIMP-1显著降低,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BMD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黄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骨代谢指标,提高骨密度,减少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郫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医治的11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1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月,每次滴注不少于15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健骨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骨代谢指标以及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6%、94.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S-Ca)、血磷(S-P)明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2-L4 BMD、股骨颈BMD、BGP、BMP-2均明显增加,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8.7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增加患者BMD,明显改善骨代谢,减少骨量流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鹿茸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13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1支/次,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鹿茸健骨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42%)比对照组高(80.3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粗隆、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比治疗前大(P<0.05),且治疗组粗隆、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比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骨钙素(BG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4.
赵亮  史业东  邢飞  苏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51-2455
目的探讨胆清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胆清胶囊,3~5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石直径、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93.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右上腹疼痛评分、不思饮食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口苦咽干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右上腹疼痛评分、不思饮食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口苦咽干评分、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石直径均明显缩小,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结石直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清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缩小胆囊结石体积,缓解腹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杞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次,1次/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杞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75%和96.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β骨胶原交联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断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骨代谢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明显高于治疗组的5.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杞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来潮第1天肌肉注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3.75 mg/次,1次/4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少腹逐瘀颗粒,1.6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囊肿直径。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A199、TSGF、EPO、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囊肿直径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囊肿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疼痛,调节血清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金翘颗粒联合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温水冲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1袋/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水冲服小儿金翘颗粒,5~7岁儿童7.5 g/次,3次/d;8~10岁儿童7.5 g/次,4次/d;11~12岁儿童10 g/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性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ISLQ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ISLQ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性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金翘颗粒联合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体内炎症水平,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以100 m 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5 min,1次/年。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VAS评分,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1~4 BMD、血钙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AKP、VA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和维持BMD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