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01/2005-02在淄博市第五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完成。纳入对象标准:①年龄6~12岁。②病程1~6年。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④自愿参加,符合纳入标准患儿41例。进行疗程为20周的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儿童为研究人群。运用数字划消测验、听觉广度及记忆测验,于治疗后10周、20周对患儿进行测评,评估患儿的认知能力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量表、儿童感觉统合量表,评估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患儿41例,剔除资料不全者9例,最后有32例进入结果分析,男27例,女5例。①治疗前后儿童注意力的比较:视觉注意力、数字划削测验,错误率明显降低,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0周:数字划消10.95&;#177;9.40,顺背9.42&;#177;1.20,倒背4.24&;#177;0.98,P均〈0.05)和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0周:数字划消3.96&;#177;4.80,顺背10.37&;#177;1.29,倒背5.15&;#177;1.21,P均〈0.001)。②治疗前后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比较:治疗前瑞文测验平均智商86.23&;#177;9.14。治疗后20周,瑞文测验平均智商91.12&;#177;8.60,与治疗前相比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t=2.20,P〈0.05)。儿童感觉统合量表4项得分均有显著提高,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0周P均〈0.05)和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0周P均〈0.001)。③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总有效率为88%。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可使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背景学习困难儿童不仅有认知能力的偏异和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还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干预效应.设计以患儿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对象选择1998-07/2001-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医学心理专科门诊就诊的6~12岁儿童,其学习困难的诊断符合ICD-10中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智商>70是诊断学习困难的必备条件.同时予以排除情绪障碍、智力缺陷、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并经过神经心理学专业1名教授确诊.自愿参加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疗程满1年的患儿为观察人群.治疗技师与参与儿童比例为12,时间为90~120 min/次,每周二三次,24次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4次即1年.31名患儿进入最后的统计分析,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7.7±1.2)岁,平均智商87.5±8.6.方法应用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12岁学习困难儿童31例,连续干预1年.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测定儿童推理能力,用拜瑞视觉动作统整发展测验测评儿童的视觉-动作的统合能力,用视觉注意数字划消测验和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顺背和倒背测评儿童注意力.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定多动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前后患儿推理能力、视觉-动作统合能力、注意力及心理行为的变化.结果31例患儿进入1年后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干预后,儿童的推理能力得分、视觉-动作统合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瑞文测验干预前87.51±8.64,干预后90.03±8.70,t=-9.610,P<0.001;拜瑞视一动统合测验干预前6.75±1.74,干预后8.27±1.94,t=-9.002,P<0.001).②视觉注意力数字划消测验错误率明显降低,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也显著提高(数字划消干预前15.90±20.11,干预1年2.74±3.67;记忆的顺背干预前7.70±1.60,干预1年11.23±1 23;记忆的倒背干预前3.52±0.93干预1年6.97±0.16,P<0.01).③conners量表多动症总分在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干预前22.65±3.53,干预3个月18.87±4.14,干预6个月15.65±3.92,干预1年12.65±3.36,t=7.35-15.36,P<0.01).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心理行为9项因子分在不同疗程明显下降.④学习成绩提高达87%(26/31).结论认知训练及行为干预和感觉综合综合干预学习困难儿童,其针对性综合疗效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症状,使视功能,听功能和大脑功能均得到刺激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名注意缺陷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40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CONNRS量表、注意力(划消测验、数字记忆能力)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学习问题、冲动多动有显著改善;注意错误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大肌肉与平衡不良及本体感觉不佳因子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触觉防御不当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因子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综合干预学习困难儿童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学习困难儿童不仅有认知能力的偏异和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还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干预效应。设计:以患儿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对象:选择1998-07/2001-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医学心理专科门诊就诊的6~12岁儿童,其学习困难的诊断符合ICD-10中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智商〉70是诊断学习困难的必备条件。同时予以排除情绪障碍、智力缺陷、多动症、视听觉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并经过神经心理学专业1名教授确诊。自愿参加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疗程满1年的患儿为观察人群。治疗技师与参与儿童比例为1:2,时间为90-120min/次,每周二三次,24次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4次即1年。31名患儿进入最后的统计分析,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7.7&;#177;1.2)岁,平均智商87.5&;#177;8.6。方法:应用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12岁学习困难儿童31例,连续干预1年。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测定儿童推理能力,用拜瑞视觉动作统整发展测验测评儿童的视觉-动作的统合能力,用视觉注意数字划消测验和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顺背和倒背测评儿童注意力。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定多动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前后患儿推理能力、视觉-动作统合能力、注意力及心理行为的变化。结果:31例患儿进入1年后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干预后,儿童的推理能力得分、视觉-动作统合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瑞文测验:干预前87.51&;#177;8.64,干预后90.03&;#177;8.70,t=-9.610,P〈0.00l;拜瑞视一动统合测验:干预前6.75&;#177;1.74,干预后8.27&;#177;1.94,t=-9.002,P〈0.001)。②视觉注意力数字划消测验错误率明显降低,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也显著提高(数字划消:干预前15.90&;#177;20.11,干预1年2.74&;#177;3.67;记忆的顺背:干预前7.70&;#177;1.60,干预1年11.23&;#177;1.23;记忆的倒背:干预前3.52&;#177;0.93干预1年6.97&;#177;0.16,P〈0.01)。③commers量表多动症总分在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干预前22.65&;#177;3.53,干预3个月18.87&;#177;4.14,干预6个月15.65&;#177;3.92,干预1年12.65&;#177;3.36,t=7.35-15.36,P〈0、01)。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心理行为9项因子分在不同疗程明显下降。④学习成绩提高达87%(26/31)。结论:认知训练及行为干预和感觉综合综合干预学习困难儿童,其针对性综合疗效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的症状,使视功能,听功能和大脑功能均得到刺激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认知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视听统合训练组(43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康复指导;视听统合训练组给予视听感觉统合训练,1次/d,5次/周。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评定记忆功能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测验(BADS)评定执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两组WMS-CR评测和BADS评测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视听统合训练组WMS-CR评测中的故事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显著增高(8.63±2.77 vs 6.85±2.50;7.77±1.57 vs 6.74±1.45;11.40±2.80 vs 9.58±2.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DS评测中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修订的六元素评测(3.64±0.37 vs 3.12±0.36;3.68±0.38 vs 3.14±0.40;3.48±0.36 vs 3.16±0.35;3.36±0.36 vs 2.98±0.36)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项目评分及总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工作记忆,但对部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执行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1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哌甲酯的治疗,实验组同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疗程10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患儿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学习能力方面感觉统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及量表评定,进入结果分析。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不足方面量表评分均值接近;治疗后实验组大肌肉平衡量表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92±9.23,36.74±9.60,t=2.02,P<0.05);触角防御能力评分均值提高(44.32±9.98,38.72±10.32,t=2.03,P<0.05);本体感不佳评分均值改善(45.54±9.22,39.99±9.23,t=2.21,P<0.05);学习能力不足评分均值改善(41.89±11.39,35.62±11.36,t=2.02,P<0.05)。结论:在用药的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治疗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ADHD患儿86例,予综合心理治疗,包括执行功能练习、认知行为治疗,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观察治疗前后患儿Stroop测验、数字划消测验、ADHD诊断量表、家庭压力量表结果及治疗后家长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患儿Stroop测验、数字划消测验、ADHD诊断量表、家庭压力量表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家长满意率为98.84%。结论综合心理治疗儿童ADHD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抑制无关刺激及冲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比较单独用氟哌啶醇和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合并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0-01/2004-12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抽动障碍、需要进行感觉统合治疗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合并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单独服用氟哌啶醇治疗。疗程5周,疗效评定按中华医学会4级疗效标准。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5周末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实验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2例,显效率93%。对照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8例,显效率73%。实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2,P<0.05。两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对照组及实验组评分均值与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1,3,5周末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72,3.80±0.76);(2.43±0.63,2.77±0.73);(1.57±0.63,1.90±0.80);t=2.11,1.89,2.11,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合并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较单独用氟哌啶醇效果好,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具有改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双重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感觉统合失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训练依据感觉统合能力评定表,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来评估患儿的情况。根据上海中易感觉统合指导进行训练,采用集体训练、个别训练和家长配合三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编组,每组儿童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采用滑板、平衡木、羊角球、独角椅等器材,以游戏形式进行本体感觉、触觉、前庭平衡及注意力、记忆、视、听力等一系列训练。每组5~8例,每周训练2次,每次60分钟,20次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并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让家长重视儿童的问题所在,嘱家长多给予鼓励,培养儿童自信心,通过训练,逐渐达到治疗目的。疗程结束复做感觉统合能力评定,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结果:本组815例,年龄3岁3月~10岁,感觉统合失调明显改善者670例,改善者120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96.9%,注意力测试提高70%,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幼儿期是感觉统会失调预防的关键时期。我们从本体感不良、前庭失衡、触觉防御、学习困难及注意力测试等方面进行训练,来我科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甚至个别超常,但存在着运动技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情况。经感觉统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通过测评。结果较训练前理想,这是用药物不能代替的,并且感觉统合治疗有其独特的特点:(1)对儿童神经生理、心理的调整功能,对增强运动协调、注意力集中及情绪稳定有较好效果。(2)训练通过游戏进行,儿童通过自己组合,借助玩的形式,实现自我统合好大脑。(3)无副作用,家长及儿童乐于参与。故感觉统合治疗是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aldeficithyperkineticdisorder,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学习困难国内研究较多,但对其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评估ADHD的记忆和执行功能。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病例组患儿共45例,为2001-08/2002-02到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男39例,女6例,年龄7~14岁。对照组儿童共45例,为镇江市某小学1~6年级学生,男39例,女6例,年龄7~14岁。方法:采用儿童韦氏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和韦氏记忆量表中的逻辑记忆和视觉记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对45例正常儿童和45例ADHD患儿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记忆之间以及ADHD各亚型之间的执行功能的比较。采用龚耀先标化的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记忆和执行功能。结果:ADHD组中的数字广度、逻辑记忆、视觉记忆和威斯康星卡片中的总测验次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以及分类数(15.12±2.00,9.98±4.16,17.06±3.83,105.52±24.75,21.17±3.43,45.87±21.02,22.99±8.47,1.09±0.31)与正常对照组(22.23±1.08,20.17±2.72,21.88±6.15,63.36±12.37,41.13±10.25,23.97±7.12,10.68±5.80,3.91±1.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