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9 ~ 60岁,中位数36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者12例,合并半月板或前交叉韧带损伤者15例.术前均行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及MRI检查,明确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0d,中位数7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33.8±3.6)分提高至术后(87.6±8.1)分.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6例,可2例.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处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应用缝合锚钉进行缝合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6-15d,平均8d。结果:术后随访21例,随访6~18个月,优良率为90.47%。结论:缝合锚钉修复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度损伤具有组织剥离范围小,操作方法简单,固定可靠的优势,是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46.2%,如治疗不当可造成膝关节不稳,继发关节内结构损害,远期可继发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1]。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采用缝合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  相似文献   

4.
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MCL断裂可发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部位,一般只有Ⅲ度损伤才需要手术治疗。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缝合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菲  赵东东  赵萌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63-64,9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竹管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管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16/18),对照组为72.22%(1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竹管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Ⅲ度急性损伤一期联合修复重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距受伤时间为3~12 d,平均为7.2 d,均采用关节镜下一期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肌腱单骨道解剖重建合并内侧副韧带切开自体半腱肌转移重建术,通过记录术前及术后随访专科查体(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0°和30°外翻应力试验)、Lysholm评分、Tegner关节运动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6.8个月,术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同种异体肌腱排异反应、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0°和30°外翻应力试验阳性率分别由术前88.2%,94.1%,85.3%和100%降低至8.8%,5.9%,2....  相似文献   

7.
娄小丽  邢勇胜 《新中医》2022,54(3):182-186
目的:观察针刺膝痛穴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缓解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韧带缝合术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膝痛穴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膝关节外翻应力位关节间隙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5.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2周、4周2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逐渐升高(P<0.05),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膝关节外翻应力位关节间隙均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1周、2周、4周比较,治疗组治疗同期膝关节VAS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1周、2周比较,治疗组同期膝关节外翻应力位关节间隙均较大(P<0.05)。结论:针刺膝痛穴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能够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姚群  岑冠  杨汉云 《新中医》2021,53(24):107-1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0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 例与对照组50 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2 组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6.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且治疗组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脱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交流及选择,21例采用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对照组),19例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常规组),同时两组髌骨软骨骨折都采用相同缝线经骨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相关围手术期指征、随访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在近期观察(围手术期)指标方面,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期观察(随访功能)指标方面,在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再次发生髌骨脱位及髌骨软骨骨折块的脱落及二次骨折。在完全恢复负重活动时间方面,对照组略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减少(P...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 的影响。 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 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两组患者的 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 Lysholm 评分、VA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 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Lysholm 评分、VAS 评分、AD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升膝关节功能,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江涛  徐逸生  苏海涛 《新中医》2011,(1):104-106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外敷结合膝关节功能支具保守治疗急性3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子针刺、中药外敷结合膝关节功能支具综合保守治疗,对照组20例予手术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差值、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1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外敷结合膝关节功能支具综合保守治疗急性单纯3度膝关节MCL损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90.91%,两组比较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比单纯针刀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为单纯固定组29例与联合固定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单纯固定组术中单纯使用挤压螺钉固定,联合固定组使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固定组总有效率为82.76%,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67%,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高于单纯固定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可增强固定物的牢固程度,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电排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外科手术结合功能支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0例合格受试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40):采用热敏灸,在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构成的区域内探查热敏穴位,选取热敏灸感最强的敏化穴位施灸,前5天,每日治疗2次,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n=40):采用外科手术缝合撕裂治疗。两组均结合功能支具进行康复训练。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Lysholm评分表、VAS评分以及关节间隙。结果: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关节间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6周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止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1例采用温排针治疗。对照组129例给予电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辅助口服21金维他、肌苷片及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方法:对20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按Lysholm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椎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良好,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刀疗法对24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2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刀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有损伤小、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温排针治疗法,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祛寒散湿、活血通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小三  汤优民 《新中医》2015,47(4):145-14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MCL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手法治疗,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膝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膝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试验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法治疗MCL损伤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