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从2002年海王星辰首度引入品类管理,时至今日,品类管理已经在药品零售领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但是,或许对于大多数药店人而言,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 品类管理的误区 品类管理是一个从快消品市场延伸过来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消费品生产商和零售商的一种合作方式,是以品类为业务单元,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赞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过程.这个定义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作为舶来品进入到药品零售领域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进行布局,更要因地制宜地发现零售药品的品类规律,选择消费者习惯进行自主健康管理的"大品类"进行数字化的经营。随着零售药品市场品类结构的变化,数字化的品类管理将成为未来强势连锁的必经之路。品牌工业与强势连锁必将形成品类协同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倪永兵 《中国药房》2013,(45):4228-4230
目的:以促进零售连锁企业药品安全管理为目标,对零售连锁企业药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进行思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探讨现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之处,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相关人员对连锁企业统一化管理及药学服务相关规定对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程度的态度。结果与结论:现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专门针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管理的法规体系,缺乏规范连锁加盟行为的管理规定等;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采购管理及统一配送管理对企业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重要,64.8%的被调查者认为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相关规定对规范药学服务十分重要。建议以法规形式明确“药品零售连锁”的定义,建立并完善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相关法规,加强和完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加盟相关法规,鼓励制订连锁药店监督管理的地方规定。  相似文献   

4.
傅晓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48-749
在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改造过程中,药品零售企业这么多的药品都要按照GSP中的有关规定合理分类陈列。同时,为了能使药品零售企业降低企业劳动成本,更高效、高质量的优化药品流通渠道,让消费者可以更多尽快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药品陈列的合理与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客关系管理,即会员管理,能够维护与强化顾客关系,创造与众不同的顾客服务,也就是藉由培植顾客来提升营业额与利润,它是除品类管理外药品零售行业另一大热门技术.品类管得到位,顾客也管得有序,你一定会成为一家卓越的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6.
张国芳 《中国药店》2009,(11):70-72
顾客关系管理是除品类管理外药品零售行业的又一大热门技术。品类管得到位,顾客也管得有序,你一定会成为一家卓越的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家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医药商品零售企业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服务规范》并于1996年10月10日在全国正式实施.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药商品零售企业(以下简称零售企业)服务质量,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服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要求,国家医药管理局为落实国务委员彭佩云关于把加强医药行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药品管理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药店办成受群众欢迎的放心药店的有关指示,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1994年9月24日以国发「1994」5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4月16日以国办发「1996」14号“关于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整顿治理医药流通秩序,净化医药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安  相似文献   

8.
零售药店一般都会应病人或消费者的要求,取出药品包装中的药品说明书供病人或消费者阅读。通过调查发现此做法可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零售药店可以将所经营药品的说明书收集、整理,提供给病人或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查阅。1对零售药店的调查笔者对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共47家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的大型零售药店做了现场调查。结果发现,所有零售药店都有应病人或消费者要求从包  相似文献   

9.
药学服务将成为药店竞争的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北京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新政策的出台,在方便市民购药的同时,为欲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者增添了许多机会,也带来京城药品零售业一场激烈的竞争。面对新形势,谁都不会轻言放弃,展开多样化的竞争方式已经无可避免。纵观医药市场零售企业的竞争,笔者认为:服务将是竞争的核心,药学服务必将成为竞争手段中的重头戏。目前,本市大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均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使药企人员在加强药品质量规范管理意识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无论在软件,如质量管理制度、人员资质上,还是在硬件,如设施设备、陈列储存上,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高伟 《中国药店》2002,(12):60-61
京城药店“三级梯队” 在药品零售业发展的商务流程中,品牌价值(Brand Valuation)、网络资源(Network Resources)和运营管理(Management Ability)是三项居于核心地位的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三者的均衡提升是打造健康企业品牌的重要指标。对于目前北京药品零售业来说,连锁经营是一大趋势,运营管理也被业内人士广为关注,而品牌价值并未提上议事日  相似文献   

11.
当前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下,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中获得生存空间?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销售服务及客户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客源,树立品牌,扩大零售网络资源是较好的途径。1 零售网络资源药品零售企业拥有足够的销售  相似文献   

12.
《首都医药》2003,10(5):10-10
根据《北京市<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统一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施行属地监督管理,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实施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加强执法监督,经研究决定对药品经营企业的  相似文献   

13.
张勇 《中国药店》2009,(12):66-69
目前,医药零售企业的品类管理还不能指望供应商做靠山,唯有靠自己走出“DIY”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代航  徐郁平 《中国药店》2006,(6):22-22,24
都在讲“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工业、商业到零售,无一例外。尤其是零售,因为在终端界面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更有“视顾客为上帝”的口号。以药店终端销售药品为例,我们可以来看看“视顾客为上帝”的口号是如何被扭曲的。关于药店与厂商或代理商联合搞驻店营业员销售为主的终端拦截或反拦截。大家知道,在“多方面、多层次满足消费者需求”导向下,药店经营——尤其是一些中、大型药店,都会在终端界面陈列一些不同价位、档次的同类(名)产品。顾客进店,往往是还未来得及专业咨询,终端拦截营业员即径直上前推荐自己的产品。往往是顾客想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目前药品零售企业在新版GSP认证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药品零售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齐鲁药事》2007,26(11)
现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零售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7〕496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一、加强药品零售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品零售企业是药品流通的终端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加强药品零售监管尤为重要。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督促企业强化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促进企业行为自律。二、清理和查处出租、转让柜台和店内促销人员。药品零售企业不得将药品销售柜台等营业设施出…  相似文献   

17.
保文 《中国药店》2009,(2):10-10
作为人类大脑的延伸,IT技术在人类智力活动中,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品类管理,作为一门精细化的零售管理技术,其结果,是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其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重要工具的。在品类管理各个核心步骤中,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回顾等,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态     
《中国药店》2004,(6):16-16
24小时供应≠24小时营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出《关于贯彻执行<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就药品零售企业能保证24小时供应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所谓“能保证24小时供应”是指,在有24小时需求时有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24小时供应和24小时营业是有所区别的。 国家食品药品临督管理局指出,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要“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是从满足群众购药需求和方便群众购药考虑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通过24小时营业实现24小时供应,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在市场有需求时保证24小时供应。 有关人士指出,“具备24小时供应药品能力”是新开药店的一个必备条件,但这一要求并不意味着药店必须24小时开门营业,而是要求药店具备随时供应药品的能力,如要有一定量的库存等。  相似文献   

19.
《医药世界》2001,(5):34-35
药品管理法修正案已明确规定,“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国家药监局已在1996年6月发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随后陆续发布有关流通管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产品审核登记、连锁经营、非处方药药品使用说明书、零售药店和从业人员资格、广告管理以及关于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等与药品分类管理及非处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店》2005,(9):8-8
随着"肥胖是一种疾病"的意识的增强、人们审美标准的改变,减肥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减肥市场的容量持续扩大.据上海致联市场研究公司(IMS-URC)的零售连续性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第二季度至2004年的第二季度八城市医药零售年滚动销售主要类别的比例中,口服减肥类产品的销售占了17%,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个百分点.目前,市场上的减肥产品大体分为两类药品类和保健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