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不育病人精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不育病人精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holesterolestertransferprotein ,CETP)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 163例不育病人及 15例生育男性 ,行精液常规分析及精浆CETP浓度测定 ,其中5 5例不育病人同时测定了血清CETP含量。 结果 :不育病人及生育男性精浆CETP含量分别为 ( 2 .2 1± 1.2 3 )μg/L和 ( 1.40± 0 .45 ) μg/L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不育病人中 ,无精子症组 (n =2 9)、少弱精子症组(n =5 8)、少精子症组 (n =15 )、弱精子症组 (n =44 )及正常精子症组 (n =17)间CETP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精浆平均CETP含量仅占血清的 1/ 10 0 0 ,不育病人精浆及其血清CETP含量间并无相关性 (r =0 .0 0 9,P>0 .0 5 )。 结论 :精浆CETP含量极低 ,与精子密度、活率的改变无关 ,可能保证了精子在未进入女性生殖道前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褪黑素 (MLT)浓度并探讨在男性生育中的意义。 方法 :年龄为 2 6~ 36岁的生育男性 (18例 )和年龄为 2 3~ 36岁的不育男性 (99例 ) ,其中 ,后者又分为正常精子症组 (13例 )、少精子症组(2 7例 )、弱精子症组 (31例 )、少弱精子症组 (17例 )和少弱畸精子症组 (11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和精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血清和精浆中MLT浓度。 结果 :血清MLT浓度在生育与不育男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各组精浆MLT浓度均低于相应的血清值。生育组精浆MLT浓度与各不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而少弱精子症组和少弱畸精子症组MLT浓度下降较为明显 ,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精浆MLT可能对精子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不育病人精液抗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 IgG、 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 116例无生殖道感染症状的不育病人及 18例生育男性 ,作精液常规参数分析 ,然后分离精浆 ,测定其抗CT IgG、 IgM抗体。  结果 :①不育病人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 .8% ( 16/ 116)和3 .4% ( 4/ 116) ,而生育男性分别为 11.1% ( 2 / 18)和 0 ,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② 116例不育病人中有 2 2例为无精子症。其余 94例病人中 ,精子密度异常组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 1.4% ( 6/2 8)和 7.1% ( 2 / 2 8) ,精子密度正常组则较低 ,分别为 12 .1% ( 8/ 66)和 3 .0 % ( 2 / 66)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精子活率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③ 116例不育病人中 3 0例CT阳性 ( 2 5 .9% )。 结论 :无症状不育病人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与生育男性相似 ,与其精液参数改变无关 ,不能作为CT感染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总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C)及其在男性生育中意义。方法:225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6组,分别为:梗阻性无精子症组(n=1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n=42),少精子症组(n=20),弱精子症组(n=78),少弱精子症组(n=57),以及正常精子症组(n=18)。28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生育组)。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系统进行精液参数分析,采用比色法检测精浆TAC水平。结果:生育组男性精浆TAC为(19.82±6.33)U,梗阻性无精子症组(1.71±1.33)U,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12.73±9.44)U,少精子症组(10.85±6.64)U,弱精子症组(13.88±8.24)U,少弱精子症组(11.20±7.02)U,正常精子症组(18.07±8.73)U;与生育组精浆TAC[(19.82±6.33)U]相比,在各不育症组中,除正常精子症组精浆TAC与生育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精浆TAC与精子密度(r=0.182,P<0.05)和a级精子(r=0.150,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精浆中TAC水平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精浆中过低的TAC水平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生育及不育男性精浆中游离L-肉毒碱水平差异及其与精子密度、活动率(a+b+c级精子百分率)及活力(a+b级精子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精浆中游离L-肉毒碱水平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其在不育症检查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测定了230例不育症患者(精子密度正常117例,少精子症81例,无精子症32例)和30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中游离L-肉毒碱水平及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等参数。根据检查结果对不育症患者分组后,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游离L-肉毒碱水平的差异以及游离L-肉毒碱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生育组精浆游离L-肉毒碱水平明显高于不育组(P<0.01)。精液中精子密度越低、活力越弱,这种差异性越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浆游离L-肉毒碱水平与精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21,P<0.01),与精子活动率和活力之间也具有正相关关系(r=0.319,P<0.01;r=0.251,P<0.01)。结论:精浆L-肉毒碱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和活力之间密切相关,其含量测定作为一项有用的生化指标,可为男性不育症检查及临床诊治和进行有关男性生殖功能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26例正常生育男性和70例不育男性连续两次精液的常规、精浆总蛋白量和血清FSH浓度。按照精子密度,将不育男性分为少精组、无精组和精子密度>40×10~(?)/ml组。观察到不育男性精液液化时间、pH、体积的均数与正常生育男性间差别无显著性,而Ⅱ级+Ⅲ级活动度精子、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及精浆总蛋白量低于正常生育组。少精组和无精组的血清FSH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生育组。精子密度与血清FSH浓度呈负相关。活动精子百分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育症患者精浆IL-1β、IL-4、IL-10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含量 ,及其与精子的各项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技术 ,对 12 6例男性不育症和 2 0例正常生育者精浆中IL 1β、IL 4、IL 10含量进行检测。根据精子密度将不育症患者分为A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B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和C组 (无精子症者 ) 3组 ;根据精子活动力、活动率将A组分别分为精子活动力正常组和不良组 ,精子活动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根据不育症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检测结果、精液中WBC多少分为AsAb阳性组和阴性组 ,WBC精液组和非WBC精液组。根据生育组检测结果 ,将不育A组和B组分为精子穿透力正常组和下降组 ,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精子尾部肿胀率正常组和下降组。 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IL 1β含量显著高于生育组 (P <0 .0 1) ,IL 4、IL 10含量显著低于生育组 (P <0 .0 1)。不育症组精浆中IL 1β、IL 4、IL 10含量在WBC精液组与非WBC精液组、血清AsA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IL 4含量在不育症组精子活动力、活动率、精子穿透力、顶体完整率、尾部肿胀率正常与减少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相似文献   

8.
不育病人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不育病人精浆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检测的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 85例不育病人 ,采用ELISA法检测不育病人精浆PSA水平 ,并分析其与精浆酸性磷酸酶 (ACP)、精子密度、活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35例不液化病人、30例液化不全病人精浆PSA水平、ACP浓度、精子活率 (a +b +c级精子百分率 )均显著低于 2 0例液化正常病人 (P <0 .0 1) ;而精子密度则无差异 (P >0 .0 5 )。精浆PSA水平与精浆ACP浓度、精子活率显著正相关 (P<0 .0 1)。 结论 :精浆PSA水平与精液液化密切相关 ,其质和量的异常会使精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2 0 0 3年 2~ 8月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 1 6 3例 ,分为 4组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1 5例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36例 ;少精子症组 ,4 3例 ;弱精子症组 ,6 9例。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作精液参数分析及精浆尿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 :正常对照组精浆尿酸含量为 (396 .9± 5 3.1 ) μmol/L ,显著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79.5± 1 8.1 ) μmol/L]、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2 4 5 .8± 76 .5 ) μmol/L]、少精子症组 [(2 6 2 .2± 79.2 ) μmol/L]和弱精子症组 [(2 5 1 .4± 75 .4 ) μmol/L](P均 <0 .0 1 )。其中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精浆尿酸含量又显著低于其他各不育症组 (P均 <0 .0 1 ) ,其余各不育症组间精浆尿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中尿酸作为生殖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 ,可能在男性生殖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男性不育病人精液中磷脂酶A2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精液中磷脂酶A2 (PLA2 )含量测定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自制的 2株PLA2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细胞化学法 (ICC)和流式细胞术 (FCM)等 3种方法 ,分别检测男性不育病人精浆及精子头部PLA2的含量 ,并与生育组进行比较。精液常规分析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 (CASA)进行。 结果 :男性不育病人精浆中PLA2含量分别为 :无精子症组 (31.13± 14 .4 9)ng ml,少精子症组 (17.71±12 .4 5 )ng ml,精子数目正常组 (16 .4 6± 11.31)ng ml;与生育组 [(8.0 9± 3.15 )ng ml]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精浆中PLA2含量与精子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6 0 2 ,P <0 .0 5 ) ,而与精子活动力及活率无显著相关性 (r=0 .2 6 6和r=- 0 .2 0 0 ,P均 >0 .0 5 ) ;ICC和FCM试验均提示 ,生育组精子头部PLA2含量显著高于各不育组病人 ,且FCM试验显示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精浆中PLA2与男性生育密切相关 ,精子头部PLA2含量缺乏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精液中PLA2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可为探讨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司机职业不育男性的精液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司机职业与男性精液质量有无相关性。 方法 :对 12 2 3例不育男性 (司机 78例、非司机 114 5例 )和 10 0例生育男性精液从液化、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形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 :从事司机职业的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司机职业不育男性 (P <0 .0 5 )和生育男性 (P <0 .0 1) ,且开车 8年以上组精液质量异常率显著高于开车 8年以下组 (P <0 .0 5 )。 结论 :司机职业可引起男性精液质量异常。  相似文献   

12.
生育及不育男性血清及精浆抑制素-B水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生育及不育男性血清及精浆抑制素 B(inhibinB ,INHB)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了解血清及精浆INHB水平与精子发生的关系。 方法 :生育组 (n =2 0 )、少精子症组 (n =2 0 )、弱精子症组 (n =2 2 )和非阻塞性无精子症 (NOA)组 (n =2 0 )男性于上午 8∶0 0~ 10∶0 0留取精液和血液标本 ,进行精液常规分析 ,血清INHB、FSH、LH、T含量 ,精浆INHB、酸性磷酸酶、果糖、α 葡糖苷酶含量和活性测定。 结果 :血清、精浆INHB水平与血FSH均呈显著负相关 (r =- 0 .5 36 ,P <0 .0 0 1vsr =- 0 .2 88,P =0 .0 1) ,血清、精浆INHB水平与精子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49,P <0 .0 0 1vsr =0 .48,P <0 .0 0 1) ,血清INHB水平在生育组男性与少精子症组、NOA组男性间(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弱精子症组与NOA组男性间 (P <0 .0 1)及少精子症组与NOA组男性间 (P <0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精浆INHB变动范围较大 ,其水平仅在生育组男性与NOA组男性间及弱精子症组与NOA组男性间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精浆INHB水平与精浆α 葡糖苷酶活性呈正相关 (r=0 .377,P =0 .0 0 1)。血清INHB水平与精浆INHB水平间无相关性。 结论 :血清、精浆INHB水平均可反映睾丸的精子发生情况 ,精浆INHB水平还与  相似文献   

13.
精浆转铁蛋白含量与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精浆转铁蛋白 (Tf)含量与男性生育力的关系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对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和 96例不育男性精浆Tf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做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顶体完整率 (PIA)分析。结果表明少精子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精浆Tf含量较生育组与正常密度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显著低 (P <0 .0 1) ;精浆Tf含量与精子活动率无关 ;正常精子密度的不育患者精子PIA <80 %组精浆Tf的含量显著低于PIA≥ 80 %组(P <0 .0 1)。提示精浆Tf含量的下降与男性生育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育男性精浆酸性磷酸酶和锌与精液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和锌水平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对21例正常生育男性、169例不育男性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和锌分别进行检测,并作白细胞染色计数。结果:①不论按精子密度分组或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育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论按精子密度分组或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锌含量仅死精子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按精子密度分组,各组标本之间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用秩和检验分析,不育各组白细胞计数的平均秩次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精子症组除外(P>0.05)。④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及锌含量均与白细胞计数不相关(r=0.088,P=0.162;r=0.119,P=0.057)。结论:精浆中酸性磷酸酶水平下降和白细胞增多均可导致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降低,可作为男性不育的诊断指标;不育患者精浆中锌离子水平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精浆抗精子抗体与顶体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精浆抗精子抗体 (AsAb)对精子顶体酶活力的影响。 方法 :用间接血凝法测定 34 32例不育男性和 6 5例生育男性精浆的AsAb ,并对其中的 2 882例不育男性精子用比色法进行了顶体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 :34 32例不育者精浆AsAb阳性率为 10 .2 0 %,2 882例进行了顶体酶活性测定的不育者精浆AsAb阳性率为 9.37%,对照组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高于各不育组 (P <0 .0 0 1)。不育组AsAb阳性组与AsAb阴性组比较顶体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顶体酶活性正常与异常组A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AsAb对精子顶体酶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育男性精浆总抗氧化能力与精子运动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精浆总抗氧化能力(TAC)与精子运动能力和方式之间的关系,探讨精浆TAC水平在男性生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13例精子密度正常的不育男性,28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精液于37℃液化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系统进行精液常规分析,采用比色法进行精浆TAC分析。结果:正常生育组精浆TAC为(19.82±6.33)U,不育男性精子密度正常组精浆TAC为(14.37±8.45)U,不育男性精子密度正常组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浆TAC与a级精子百分率(r=0.208,P<0.05)和(a+b)级精子百分率(r=0.231,P<0.05)呈显著正相关,精浆TAC与精子运动参数中的前向性(r=0.200,P<0.05)、直线性(r=0.208,P<0.05)、曲线速度(r=0.189,P<0.05)、直线速度(r=0.210,P<0.05)、平均移动速度(r=0.215,P<0.05)及鞭打频率(r=-0.248,P<0.01)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前向性、直线性、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移动速度与TAC呈正相关(P<0.05),而鞭打频率与TAC呈负相关(P<0.01)。精浆TAC与摆动性、侧摆幅度、平均移动角度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精浆中TAC水平与精子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适宜的精浆TAC为精子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精浆中过低的TAC水平与精子运动能力下降和运动方式改变有关,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精浆中TAC分析可为探讨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及相关性。 方法 :30 1例不育男性 (110例非吸烟者和 191例吸烟者 ) ,对照组为 6 1例已生育 1个或 1个以上子女的健康男性 (无吸烟史 )。根据吸烟量和烟龄分为不同吸烟量组和不同烟龄组。检测了精液各参数 (精液量、精液pH、精子计数、精子存活率及前向运动级别等 )和精浆Zn、Cu、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 结果 :中、大量或长时间吸烟组精液量 ,精子计数 ,精子存活率及前向运动级别 ,精浆Zn、Cu和SOD含量较非吸烟组显著降低 ,精液pH显著升高 (P均 <0 .0 1)。精子计数 ,精子存活率及前向运动级别 ,精浆Zn、Cu、SOD含量与吸烟量和烟龄之间呈高度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吸烟对精液各参数的影响存在着量 效和时 效关系 ,中、大量吸烟或烟龄长者可能对男性生育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是其功能的重要标志物[1] 。本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中Tf含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84例不育男性来自本院不育门诊病人 ,性生活正常 ,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婚后 2年以上未育 (排除女方不孕 ,男性无精子症、精液液化不全、生殖系统感染及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男性按WHO标准分为 :正常精子密度组 4 8例 ( 2 3~ 38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少精子组 36例 ( 2 2~ 4 0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正常生育男性 2 0例…  相似文献   

19.
少精子症患者血清、精浆中游离睾酮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少精子症患者血清、精浆中游离睾酮 (FT)水平 ,分析血清、精浆FT与少精子症的关系。 方法 :正常对照组 (n =4 4 )、少精子症组 (n =4 4 )男性于上午 8:0 0~ 10 :0 0留取血标本 ;正常对照组 (n =30 )、少精子症组 (n =37)同时留取精液。男性精液常规分析判断精子密度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精浆中FT水平。 结果 :少精子症患者血清中FT浓度为 [(94 .88± 4 2 .0 4 )pmol/L],与正常对照组 [(97.5 0± 4 6 .96 )pmol/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少精子症患者精浆中FT浓度 [(0 .5 2± 0 .4 4 ) p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2 .0 1±0 .32 )pmol/L],P <0 .0 1。 结论 :精浆中FT的测定较早反映睾丸的功能 ,有利于少精子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液质量对原发性不育男性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535名不育男性根据精液质量情况分为精液正常组(175例)、少弱精子症组(251例)和无精子症组(109例),采用FPI量表对其心理压力进行测评,分析精液质量对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原发性不育男性的精液密度、正常形态率、存活率、a级精子和(a+b)级精子与心理压力呈负相关,无精子症组的心理压力得分明显高于精液正常组和少弱精子症组(P0.05),少弱精子症组的心理压力得分高于精液正常组(P0.05)。结论精液质量状况对原发性不育男性的心理压力有影响,应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