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门诊口腔科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在门诊口腔科诊疗中,产生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有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通过分析医源性感染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了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结论针对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加强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以医疗设备的消毒对降低门诊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风险的现状,阐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开展专病门诊,设定医疗风险基金,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制度等措施有效防范医疗风险。结论:医院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有效防范医疗风险,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病人对就诊医院满意率的途径。方法分析四川省城乡及汉族地区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就诊患者对就诊医院最不满意的若干问题。结果门诊服务不满意率比较:农村高于城市;汉族地区农村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P值均〈0.05)。各地区住院服务不满意率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四川省城乡居民对住院服务的无不满意率均低于对门诊服务的无不满意率(P值均〈0.05)。门诊与住院病人对就诊医院最不满意的11个方面的评价,有较高的一致度(WR=0.8408),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Χ^2=16.816,P〉0.05)。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就诊医院最不满意的方面,居第一位的均为医疗费用高(门诊33.33%,住院42.61%),居第二位的均为设备、环境差(门诊28.26%,住院16.48%)。城乡比较、汉族地区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比较,构成比差异均显著(P值均〈0.05)。结论卫生系统应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现有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医疗机构还应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制门诊医疗费用增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成都市1992—2001年门诊诊疗人次与门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①平均诊疗人次费用平均每年增长21.03%,平均诊疗人次药费平均每年增长17.36%,平均诊疗人次其他费用每年平均增长23.47%(P值均〈0.05)。3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幅度均高于成都市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幅度(15.40%,14.59%)。②门诊诊疗人次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递减1.99%(P〈0.05)。③门诊诊次与平均诊疗人次费用呈负相关(rs=-0.7528,P〈0.05)。结论对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政府应考虑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对于药品要做到科学合理定价。减少中间环节和强化监督执法。医疗机构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防止过度防御性医疗。  相似文献   

5.
袁兰侠  付庆霞  渠慎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97-2397,2401
目的:探讨预防医疗纠纷与差错事故的方法,以减少医院门诊注射室医疗差错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全员学习参与、提高认识、制订防范措施、重点抓好落实、定期总结考评。结果:预防措施实施一年来医疗纠纷与差错发生率降低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预防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与差错事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丽  胡顺铁  曹昌志  陈剑宇  曾文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46-1746,1748
目的:通过对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分析,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技术要求,依据GBl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标准,对2000-2004年全省19所省直医疗机构的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等9个项目进行了连续5年纵向监测。结果:5年监测总合格率为93.10%。9个监测项目中仅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合格率达100%。其中在物体表面中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一般物表(P〈0.01);在使用中消毒剂中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消毒剂(P〈0.01)。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应完善内部监督监测机制,加强管理,开展消毒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口腔科护理经验,突出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医院口腔科医源性感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收集未做预防措施以前三个月的口腔科物体表面、诊疗器械、医务人员手细菌检测合格率,与加强预防措施后三个月的口腔科细菌检测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加强预防措施前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为78.3%,诊疗器械检测合格率为81.7%,医务人员手检测合格率为75.0%,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为96.7%,诊疗器械检测合格率为97.5%,医务人员手检测合格率为98.3%,预防措施加强后细菌合格率明显得到较大改善,与其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口腔科规范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规范口腔科消毒与灭菌工作,加强口腔科医源性感染控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本院口腔科的诊疗器械及环境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3年监测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92.59%,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95.77%,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87.91%,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1.67%,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7.22%,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100.00%。结论本医院口腔科消毒效果良好,但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较低,提示仍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口腔正畸中的器材、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细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畸器材消毒前的污染情况明显比消毒后严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洗手后手部细菌较洗手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器材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容易受到污染,这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消毒、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董良峰 《现代保健》2009,(7):107-108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笔者所在科室从培训医护人员人手,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从而规范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工作,使医院感染工作完全符合《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患儿再患乳牙龋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就诊龋病儿童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15例,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1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龋病再发例数为11例(9.57%),对照组为29例(25.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新增龋失补牙面数(drnfs)为1.17±0.54,对照组为3.08±1.22,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在儿童龋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降低了儿童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我院口腔科在医院感染方面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切实加强预防我院口腔科的院内感染管理并且规范化。对我院口腔科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口腔科诊疗特点及器械材料品种繁多,确定我院口腔科医院感染易发生的环节。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无菌观念及防范措施,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措施,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切实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强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掌握正确的消毒灭菌技术,有效防止和降低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黄杏颜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138-139
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职业感染发生,并找出引起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职业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防护措施,如通过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落实口腔门诊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从而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口腔门诊环境消毒管理、器械消毒管理,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能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对骨科植入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骨科植入手术器械最佳清洗管理效果。方法对器械公司自行清洗器械和医院进行培训管理后清洗器械进行比较,放大镜目测检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结果两组间目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对照组内手术器械与植入物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5,P〈0.01),管理组内手术器械与植入器械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P〉0.05)。结论加强骨科植入器械的清洗管理和培训工作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饮绿茶对肝脏疾病保护作用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饮绿茶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绿茶组和对照组,随访6年后比较两组肝脏病变的差异:结果2147例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按是否饮绿茶被分为饮饮绿茶降低了乙型肝炎(P〈0.01)和肝硬化(P〈0.05)的发病率,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6和0.53;同时饮绿茶降低了血清肝功指标ALT(P〈0.01)、AST(P〈0.05)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ⅢP(P〈005)、Ⅳ-C(P〈0.05)、HA(P〈0.01)。结论绿茶对肝脏病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口腔门诊环境消毒管理、器械消毒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就能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对策。方法:总结本院产房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用于实践中,对应用防范措施前后护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产房助产士风险及防范意识有明显的加强,对于职业损伤的担忧、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则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提高防范意识、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是提高产房助产士护理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加大了对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保障度,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复用医疗器械包分散与集中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全院非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包由各科室分散式管理转为由供应室集中式管理,以提高其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方法集中管理采取分步实施策略,重点规范回收、清洗、包装程序;评价2种管理方式下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包的包布清洁度和完好性、包内指示卡和包外标签、器械清洁度、功能完好性等质量指标;比较人力资源利用和物质消耗间的差异。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医疗器械包从包布清洁度、包布完好性、包内指示卡放置、包外标签书写黏贴、器械清洁度、器械功能完好性6个项目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式管理(P〈O.05);人力资源节约42.8%,物质消耗降低22.3%。结论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包由供应室集中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疗器械包的质量,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节约人力和物质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情况,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壹方法。结果:全体调查对象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条件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舍农民与医务人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总体满意度和选择就诊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合农民选择村卫生室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治疗一些常见病的医疗技术水平尚可,距离近,就医方便和满意程度较高等。医务人员选择县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总体满意度较高等。结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一般。建议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努力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改善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适度降低医疗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