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通过整理藏医学中多种以伞形科植物为基原的药材的品种、标准,为来自该科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有关藏医药文献、药材标准等的查阅和统计,以药材“藏文名”作为药材品种划分的依据,即将各专著文献中记载的“藏文名”相同的药材归为一类,对藏医学药用伞形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藏医学药材品种中,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的有25种,其基原涉及27属75种(含变种)植物。其中,《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未记载的物种有33种,珍稀濒危物种8种;作为藏药特有药材的基原植物33种(占44%);与中药及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有42种;在中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有收载的药用植物25种(约占33.3%)。在这些藏药材品种中,多数品种存在着“名称不规范”、“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品种还存在着基原交叉,即“同一物种的同一部位作为功效不同的药材使用”的情况。结论:上述问题有待于结合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药效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比较评价等研究来解决,开展上述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对规范临床用药、促进藏药材生产和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丰富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证藏医学文献的方法,对豆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中记载的豆科藏药共有36属142种(含变种),涉及64个药材品种,不同文献记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约38.0%(54种)的种类为藏医学特用药用植物,约25.4%(36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9个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藏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证藏医学现有文献,对玄参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记载的玄参科藏药共有11属99种(含变种),涉及28个药材品种,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基原混乱十分明显;约41.4%(41种)为中国特有植物,约15.2%(15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玄参、洪连、胡黄连、毛果婆婆纳等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玄参科藏药材这种名称与基原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开展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对藏医学中药用龙胆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龙胆科植物共有8属77种(含变种),但在《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基源植物仅26种,约占33 %。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称、音译汉文名称的用字以及基原比较混乱。除少数几种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外,在《部颁标准·藏药(第1册)》、《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理化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因此,应开展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加强对藏药材的品种研究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对藏医学中药用唇形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唇形科植物共有21属71种(含变种),涉及44个药材品种,其中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7个,约占9.9%;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药材品种19个,约占43%;涉及的其原植物有27种,约占38%.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称和藏文音译汉文名称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比较完善的标准规定外,而在《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仅有性状、显微或理化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其原规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相关的文献和标准,对藏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植物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收载、功效等情况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藏族医学药用的虎耳草科植物共8属75种(含变种),涉及21个药材品种。在《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中药标准中共收载了9个常用品种,包括松地、色地、亚吉玛、奥叻旦赛尔宝、见司达兀、塞果、喀图儿、桑滴、毛青红等,占药材品种数的42.9%;在相关藏族药标准及文献中,各药材品种的藏文名称和藏文音译汉文名称及其基原物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现象常见。各标准中收载的绝大多数品种(如松地、色地、亚吉玛等)仅有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项,其质量标准水平较低。基于分析结果,该文认为应加强对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进行品种整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对藏医学中药用报春花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报春花科植物共有3属44种(含变种),涉及以藏文名计药材品种17个,以汉文名计药材24个,与中药交叉使用品种1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藏文名药材6个,涉及原植物6种,分别占35%,14%;收载汉文名药材品种7个,涉及原植物7种,分别占30%,16%。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汉文名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质量控制方面仅有性状、显微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规范藏药材的名称和基原,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藏医药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7):5-6对藏医学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菊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各有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菊科植物种类约41属220余种  相似文献   

9.
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医学中药用毛茛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与质量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约17属126种(含种下等级);在《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有32种,约占25%;在有关藏药的标准及专著文献中,藏药材的名称及用字、基源植物存在很大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外,《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及理化等鉴别项目,标准极不完善。因此,建议开展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等工作,结合药效物质、生物活性评价等研究,加强对藏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藏医学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菊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各有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菊科植物种类约41属220余种;在《部颁标准.藏药》和《藏药标准》中收载的品种仅有25种,约占11.3%;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名称及其用字、基原植物存在着较大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较为完善的标准规定外,在专门的《部颁标准.藏药》和《藏药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或(理化)鉴别项,标准极不完善。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应采取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研究手段的系统研究思路,加强对藏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1.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藏药材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有关藏药专著文献为依据,对文献中收载的制剂及藏、青、甘、川、滇藏区藏医医疗机构、藏药制药企业实际生产使用的院内制剂、藏成药制剂等进行调查,对制剂处方中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述标准和专著中收载的439个制剂、所调查的40家藏医医疗机构和藏药制药企业反馈的711个医院制剂和藏成药制剂处方中使用的药材共约502个品种,使用制剂数在10个以上的药材品种约154个,绝大多数为藏药特有品种;约416个药材品种有基原的文献记载依据,包括植物药287个、动物药78个、矿物药51个,共涉及到基原植物94科261属643种(含种下等级),基原动物35科52属61种(含种下等级);中医与藏医交叉使用的药材品种约122个,约80%的藏药材品种均产自于青藏高原藏区;约293个药材品种在上述标准中有收载,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作为藏药材收载的8个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的标准仅有【性状】、【鉴别】或【检查】项。结论:藏药标准工作应以常用藏药材品种为重点,特别应加强品种及其基原的调查整理、物质基础研究与民族医药术语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杂赤”又称“杂赤确”“杂赤巴帽卡”等,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是一种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藏药。通过梳理查阅有关文献与标准发现,“杂赤”可以按正品、副品(替代品)和类同品分类,也可以按黑、白品种分类。其基原包含菊科12属约30种植物,涉及风毛菊属、苦荬菜属、小苦荬属及岩参属植物,各属植物功能主治基本相同。“杂赤”的品种整理、质量比较、药用历史和现状总结能够为“杂赤”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了茜草科瑶族药材(以下简称"瑶药")的药用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的方法对瑶族医药进行考证。结果茜草科瑶药共有22属76种(含变种),涉及47个品种,包括单基原27种、多基原20种、瑶药特有19种,其中5种为常用药(俗称"老班药"),与其他民族交叉用药28种(59.57%),其中33种以全株或全草入药(70.2%),仅13种为各级药材标准所收载,瑶药标准仅收5种,占老班药的4.8%。茜草科瑶药常以功效或药用部位命名,而同一药材名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均与中药药用部位不尽相同。结论瑶药茜草科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尚不规范,质量标准尚不健全,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证傣医学现有文献,对菊科傣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菊科药用植物共有78种(含变种),涉及63个药材品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基原植物有47个,占总数的60.25%。在相关标准和文献中,各药材品种所记载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或功效等存在较大差异,傣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傣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傣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加强傣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推动傣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16.
藏药是国内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有很多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药物无人问津。通过文献整理与访谈,整理出具有抗肿瘤功效的60种药材和6种复方。从植物名、拉丁学名、藏文名、藏药传统功效、抗癌有效成分和机制等方面对药材进行总结归纳。60种药材分属36个科,且大多为高原品种;这些品种中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药材有27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材有12种;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药材有2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材有3种。藏药抗肿瘤药物开发潜力大,对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