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本文对47例Ⅱ型糖尿病人,32例正常人及6例用克糖利(Glutril)治疗前后的Ⅱ型糖尿病人的血浆氨基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氨基酸、血糖、GHb 和 GSP 水平有明显改变。在Ⅱ型糖尿病组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及成酮氨基酸除赖氨酸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主要生糖氨基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例服用克糖利的病人,血浆 BCAA 及苯丙氨酸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余氨基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本文研究提出血浆 BCAA 可做为了解糖尿病时氨基酸代谢异常的一项指标,协助判定糖尿病病情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明确诊断T2DM患者(T2DM组)及6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FBG、Hb A1c和GSP测定,FBG采用氧化酶法、Hb A1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GSP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组FBG、Hb A1c、GS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中仅FBG升高有67例(占33.5%),仅Hb A1c升高有7例(占3.5%),FBG、Hb A1c升高45例(占22.5%),FBG、GSP升高1例(占0.5%),Hb A1c、GSP升高6例(占3.0%),FBG、Hb A1c、GSP升高74例(占37.0%)。结论三项联合检测互为补充,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T2DM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确诊患者19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4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的FBG、GSP、Hb A1c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的FBG、GSP、Hb A1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GSP、Hb A1c三者联合检测糖尿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任意一项单独检测。结论 FBG、GSP、Hb A1c三者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三者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近期和长期的血糖信息,若将三者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筛查特别是脆性糖尿病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国产格列喹酮治疗54例Ⅱ型糖尿病人,疗程3个月。结果:病人FBG,PBG,GHb、U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总有效率87.0%。副作用发生率低。尤适用于治疗①老年糖承病人。②糖尿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受损者。③用其他磺脲类(SU)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DM)伴酮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尿酮体阳性),采用大剂量格列美脲(8mg/d)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结果30例病人于5日内症状显著改善,1周时FBG降至6.9±0.9 mmol/L.HbA1c、OGTT、OGIRT明显改善,8例停用格列美脲治疗,改为饮食、运动疗法,2例减至2~6mg/d,4例用量8 mg/d,3例改为胰岛素治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显著的2型糖尿病伴轻度酮症者,应用大剂量格列美脲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11-5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组(n=35例)、糖耐量异常组(n=32例)进行空腹血糖(FBG)、HbAlc及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检测,同时选择血糖正常孕妇(n=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DM组FBG、HbAlc和GCT较对照组和糖耐量异常组明显增高(P<0.05);GDM组的阳性检出率(94.3%,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5.9%,2/34)和糖耐量异常组(9.4%,3/32)(P<0.05);HbA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FPG及OGCT均高。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96例住院的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和降糖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抗抑郁和降糖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FBG、2hPG、GHb水平较干预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控制血糖、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患者血糖明显降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危重症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8例,在患者就诊的1h内对患者进行血糖测试,共有79例患者血糖异常升高,对升高的79例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将79例患者划分为GHb升高组与GHb正常组。在28d内对79例患者进行随访,确定患者是否确诊为糖尿病,并记录其死亡情况,将GHb升高与GHb正常组患者根据糖尿病确诊情况再次进行分组,计算其各亚组的病死率。结果共有43例患者为糖尿病确诊患者,包括19例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占血糖升高患者的21.6%。共有36例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占45.6%。GHb升高组的患者病死率(15.4%)高于GHb正常组(7.5%),且差异显著。在GHb升高组组内,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病死率,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时不完全为应激性的高血糖,不同原因所致的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2型糖尿病的抑郁障碍患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将87例伴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9例):米氮平组(30~45 mg.d-1)、舍曲林组(150~200 mg.d-1)和心理治疗组(以认知治疗为主,每周1~2次),治疗观察期均为12 wk。3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wk 4、8、12末测定FBG进行比较。结果米氮平组、舍曲林组、心理治疗组分别脱落3例、3例、1例。米氮平组与舍曲林组或心理治疗组比较,FBG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舍曲林组与心理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wk 4末FBG与基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wk 8或wk 12末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wk 4、8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无显著差异(P=0.996、P=0.631),wk 12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8),且其总体频率的95%置信区间为1.5%~2.0%。结论米氮平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有临床意义的FBG异常升高,且其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肝原性糖尿病7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FBG为7.8~13.9mmol/L的60例进行随机分组.黄连素组40例,达美康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ALT的变化,4周后比较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有如下临床特点:(1)肝病病程与糖尿病的发生率、肝功能损害与糖尿病病情呈正相关关系;(2)58例(74.4%)糖尿病症状不明显;(3)10例(10.3%)表现为2hBG升高而FBG正常,尿糖阴性;(4)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及酮症.黄连素组和达美康组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P<0.05),黄连素优于达美康(P<0.05);黄连素组ALT明显下降(P<0.05),而达美康组变化不大(P>0.0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必须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免漏诊.黄连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且对肝脏无毒副作用,适宜作为口服降糖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血糖(FBG)。结果 DM患者组HbA1C、FBG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患者组治疗前FBG结果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患者组治疗前HbA1C结果与治疗后比较,HbAlC结果 4周内下降缓慢(P0.05),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BG,治疗5周后HbAlC才明显降低(P0.001),至10周后HbAlC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HbAlC测定可反映大约前1~2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DM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与FBG联合检测,对DM的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4例仅采用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另34例采用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比例两组的BMI、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为(23.86±0.71)kg/m~2、FBG为(6.67±0.64)mmol/L、2hBG为(8.53±1.90)mmol/L、HbA_1c为(6.81±1.09)%;对照组BMI为(23.17±0.85)kg/m~2、FBG为(8.07±1.26)mmol/L、2hBG为(10.22±2.70)mmol/L、HbA_1c为(8.53±1.02)%,两组除BMI外,FBG、2hBG、HbA_1c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控制更满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李维辛  严祥  王琼  高承霞 《天津医药》2011,39(10):942-944
目的:观察Exendin-4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干预组(NE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干预组(DE组);Exendin-4(2ng/g,2次/d)干预50d。核素法测定各组大鼠胃半排时间、排空速率,留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含量。结果:DC组较NC组FBG、GSP、FFA、TC和TG水平升高,胃半排时间缩短、排空速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E组较DC组FBG、GSP和FFA浓度降低,胃半排时间加长、而排空速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示影响胃半排时间的因素是FBG。结论:Exendin-4可以改善同期糖尿病大鼠的血糖、FFA及胃排空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Ⅱ (IGF Ⅰ ,Ⅱ )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组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病人 6 8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4 3例。糖尿病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0mg ,每日 1次 ,早餐前服用 ,疗程 4wk。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IGF Ⅰ和IGF Ⅱ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糖尿病组治疗前FINS ,IGF Ⅰ ,IGF Ⅱ水平较低 ,FBG和HbA1c水平较高 (均P <0 .0 1)。治疗后 ,FBG和HbA1c下降 ,FINS ,IGF Ⅰ ,IGF Ⅱ升高 (P <0 .0 1)。结论 :每日服用 1次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以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血清IGF Ⅰ和IGF 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糖保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加服洛丁新,治疗组46例加服降糖保肾康,观察降糖保肾康对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FBG、PBG、GHb、TC、TG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保肾康具有治疗早期DN的作用,显示中药治疗DN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国内文摘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升高时的意义 据吉林医学报道:对42例血糖升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将其分为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组(糖尿病组)18例、无糖尿病脑血管病组(无糖尿病组)24例。结果表明,糖尿病组的GHb明显增高,而无糖尿病组变化不大,呈显著差异。糖尿病组在脑血管发病前8w已有血糖升高,而无糖尿病组GHb水平变化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孕妇按照两步法分为正常组(98例)、受损组(57例)及GDM组(45例)。对比分析3组孕妇空腹血糖(FBG)、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结果。结果:GDM组孕妇FBG、GA及HbA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与受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受损组GA与HbAlc的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GDM组GA阳性率(91.11%)明显高于HbAlc阳性率(71.11%),差异明显(P0.05);3组孕妇GA水平与HbAlc均具有相关性,GA与正常组FBG无相关性,其余两组强相关(P0.05)。讨论:糖化白蛋白对于GDM的早期筛查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FBG为7.8~13.9mmol/L的60例进行随机分组。黄连素组40例,达美康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ALT的变化,4周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有如下临床特点:(1)肝病病程与糖尿病的发生率、肝功能损害与糖尿病病情呈正相关关系;(2)58例(74.4%)糖尿病症状不明显;(3)10例(10.3%)表现为2hBG升高而FBG正常,尿糖阴性;(4)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及酮症。黄连素组和达美康组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P<0.05),黄连素优于达美康(P<0.05);黄连素组ALT明显下降(P<0.05),而达美康组变化不大(P>0.0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必须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免漏诊。黄连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且对肝脏无毒副作用,适宜作为口服降糖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红  徐立  时立新  马启玲 《贵州医药》2007,31(11):977-97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Ghrelin水平,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及53例2型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及血压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血压组病人空腹血Ghrel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约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病人空腹血Ghreli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更明显(下降34%,P<0.01)。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Ghrelin水平的下降与收缩压(SBP)(r=-0.546,P<0.05)、舒张压(DBP)(r=-0.614,P<0.01)和脉压(r=-0.573,P<0.05)相关,Ghrelin与BMI、糖化血红蛋白、静脉空腹血糖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厄贝沙坦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6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DM)早期肾病住院患者,在维持原DM治疗不变的前提下,使空腹血糖(FBG)≤7.0mmol/L、2 h血糖(2hPG)≤10.0 mmol/L;分为A组(血压正常未用厄贝沙坦),B组(血压正常应用厄贝沙坦150μg/d)、C组(伴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150~300 μg/d),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微量白蛋白(M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酸(UA)等指标变化,并比较厄贝沙坦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及血压的影响.结果 A组无明显变化;B组MA由68(30~149)μg/ml降至43(18~89)μg/ml(P<0.05);C组MA由67(32~160)μg/ml降至45(21~86)μg/ml(P<0.05),与血压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厄贝沙坦可以降低老年早期DN的蛋白尿,其肾脏保护作用与降压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