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都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生活方式疾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它们的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的有研究表明,CVD与OP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骨密度呈负相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显示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紊乱和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睡眠呼吸紊乱(SRBD)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用多导睡眠图对43例CVD患者和43名性别、年龄和体块指数与CVD组匹配且神经系统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CVD组中SBBD(以阻塞性为主)发病率明显增高,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SaO2)减低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平均和最低SaO2低于对照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也长于对照组。CVD组睡前、醒后和平均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VD组中SRBD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SRBD患者,SRBD对CVD的危险性较大(OR值为6.85)。结论SRBD是CV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CVD也可能诱发或加重SRBD,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CVD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与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透析中的CVD患者主要由3部分构成:①原发的CVD(即与肾脏病和透析无关的CVD);②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disease,CKD)并发的CVD;③与透析相关的CVD。在透析患者中,除传统危险因素外,还存在透析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与假性黑棘皮症的临床联系及处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密切相关,MS患者DM、CVD的发病率常是正常人群的数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MS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魏利君  李惠琴 《山东医药》2023,(12):106-111
抗病毒治疗有效延长了艾滋病(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但伴随着AIDS患者的老龄化,该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增加,包括心梗、卒中、心力衰竭等类型。AIDS患者除了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外,还存在发生CVD的HI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如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ARV的影响、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准确预测CVD风险对降低AIDS患者CV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常用的CVD风险评分有弗雷明翰心脏研究风险预测(FRS)模型、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CORE)模型、针对中国人群的ASCVD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等,但以上适用于普通人群的CVD风险评分可能会低估AIDS患者CVD风险;D:A:D[R]评分是目前主要的针对HIV感染人群的CVD风险评分,该模型纳入了CD4细胞计数等HIV特异性危险因素,但对中国HIV感染人群CVD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有待验证;未来有必要更全面地探索HIV特异性标志物及新型指标,完善该人群CVD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口。M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变性和代谢紊乱共存。作为一种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M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有着相似的发病机制。这两种疾病都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等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MAFLD与CVD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CVD危险因素,MAFLD与传统的CVD危险因素不同,仍待进一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共识使用德尔菲法则,通过两轮调查就MAFLD和CVD风险之间的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并探讨了MAFLD与CVD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监测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睡眠呼吸紊乱(SRBD)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 用多导睡眠图对32例老年CVD患者和43例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与CVD组匹配且神经系统正常者进行研究。结果 CVD组中SRBD发病率明显增高,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SaO2)减低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平均和最低SaO2低于对照组,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也长于对照组。CVD组睡前、醒后和平均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RBD对CVD的危险性较大(OR值为6.85)。结论 老年人SRBD是CV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 (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发CVD的RA (单纯RA组)60例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并发CVD组中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CVD组中常见损害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心脏超声异常以瓣膜返流(61%)最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并发CVD密切相关。结论 CVD为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且表现多样。DAS-28 评分、CRP、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RA并发C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和庚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VD)、庚醇(HT)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的重量,监测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观察CVD、HT对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在缺血30min,再灌注6h后,CVD减少CK—MB、LDH及MDA的释放,稳定NO的分泌。HT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LDH、CK—MB的释放,但对NO、MDA的释放似乎没有太大影响。CVD组的大鼠梗死心肌仅占左心室心肌重量的(6.2±1.1)%,比对照组减少了51.6%。HT组梗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重量的(7.4±1.0)%,比对照组减少了42.2%。HE常规染色发现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大部分仅表现肌纤维肿胀和断裂。CVD可以防止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减少。电镜下,CVD组和HT组心肌润盘肌丝、线粒体等损伤较轻。结论CVD通过B受体拮抗、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来保护心肌。HT可能是使缝隙连接可逆性解藕联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凡力 《内科》2009,4(3):377-378
目的 探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有关因素。方法统计33例CVD发病率,测定伴有CVD和不伴有CVD二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透析前后血钙(Ca)、血磷(P)以及透析前血压(Bp)与CVD的关系。结果二组之间钙、磷及舒张压有差异。结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张压升高、钙磷代谢紊乱与CVD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CV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现已公认。CVD的危险因子是代谢综合征(MS)。近年来,MS及其引起的CVD更有年轻化的趋势。MS是指肥胖(尤其是中央型肥胖)、血脂紊乱(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高血糖等CVD危险因子集聚的症候群,其共同基础一般认为是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40~50年间,尽管心血管疾病(CVD)的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CVD仍然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在CVD死亡的疾病中,心脏猝死(SCD)约占50%,在SCD中,由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引起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又是SC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心肾疾病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和肾脏是控制机体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两个重要器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尤其是在老年病学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CKD是决定CVD预后的独立危险测子,在CVD高危人群组,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CVD)为全球首位致死病因,而有效降低CVD发生发展的非心血管药物少见。既往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可有效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尚兼有一些抗炎作用。然而既往关于ChEIs用药与CVD风险,尤其是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间关系远不清楚,现就其进行大样本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文龙  张俊峰 《心脏杂志》2017,29(2):228-23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血小板的病理性激活在CV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多种miRNA 都与CVD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小板含有丰富的miRNA,本文就血小板来源的miRNA在CV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INTERHEART第1次大规模的国际调查证明了肥胖是心血管病(CVD)危险因子。分析这些资料发现腰围比任何其他测量肥胖的指标,如体重指数(BMI)或代谢综合征等,在预警CVD危险性方面,是更为可靠指标。最近又有一个研究称为IDEA(D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Abdominal obesity)也证实腰围比BMI更能预测CV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骨形成与骨吸收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及与OP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OP,将185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分为OP组103例,非OP组82例。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骨密度,分别检测2组血清骨形成生化指标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骨吸收生化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CTX)、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OP组的BMI及FINS、骨形成指标(BAP、OC、PINP)浓度低于非OP组,FPG、HbA1c、GA浓度及病程高于非OP组(P〈0.05),骨吸收指标(CTX)浓度高于非OP组(P〉0.05)。OP组骨形成生化指标浓度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吸收指标浓度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OP组骨形成生化指标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T2DM合并OP的发生与骨形成能力不足有关,在治疗T2DM的同时,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O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06例,女190例。再按其是否合并OP,将上述2组患者再分成2组。比较各组骨密度(BMD)与血脂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血脂和其他相关因素与O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甘油三酯(TG)与LI、k、L4的BMD值成正相关(r1=0.302、P1=0.004、r3=0.221、P3=0.039、r4=0.208、P4=0.04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L1、Neck骨密度成负相关(r1=-0.237、P1:0.026、rN=-0.265、P2=0.013)。未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及男性患者未得到相同的结论,但上述结果在校正年龄和BMI因素后相关关系消失。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只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OP有关。结论未观察到OP和血脂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在2013年4月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在无心血管疾病(CVD)病史的绝经后女性中,久坐会增加CVD的发生风险,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无关,如同时存在久坐和体力活动较少可进一步增加CVD风险(JAm Coill Cardiol,2013Aprl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基于共同危险因素策略(CRFA)的老年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口腔卫生保健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确定干预方案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根据函询结果确立方案。对2021年4月至7月入住安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50例老年CVD患者实施干预方案,分别从干预前后的口腔健康知识、行为掌握情况,牙周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0例老年CVD患者口腔健康知识、行为掌握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 <0.05);干预后牙周健康率有改善(P <0.05)。结论 基于CRFA的老年CVD患者口腔卫生保健干预方案的构建科学、合理,有助于提高老年CVD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改变口腔保健行为,从而促进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