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柏与甘草及桑寄生共煎对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柏单煎和与甘草及桑寄生共煎液中小檗碱提取量进行测定 ;色谱柱为HypersilBDSC18,流动相为乙腈 -33mmol/L磷酸二氢钾 -三乙胺 (20∶72∶0. 1) ,检测波长为345nm ,柱温为25℃ ,流速为1. 0ml/min。结果 :黄柏与甘草及桑寄生共煎使小檗碱的提出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含有上述药物的制剂在制定提取工艺时 ,将黄柏单独煎煮提取较好。  相似文献   

2.
周宇  杨更亮  杨静 《中国药房》2010,(47):4458-446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泌尿宁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提取黄柏,根据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及抑菌作用确定黄柏提取工艺;以水加入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水提取黄柏最佳工艺。结果:采用直接加水煎煮提取黄柏;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盐酸小檗碱含量不少于每袋30mg。结论:直接加水煎煮提取工艺简单、可行,优化了泌尿宁颗粒制备工艺,小檗碱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配伍配比对黄连-大黄药对中小檗碱溶出影响,优化黄连-大黄药的配比方法.方法:4种配伍方式,每种配伍方式3个配伍比例的样品相应处理后,采用RP-HPLC检测各供试品的小檗碱含量.结果:在试验考察的配伍范围内,分煎合并各组小檗碱的溶出均高于合煎组;分煎后合并的药液经离心处理后小檗碱含量降低;大黄液中加入明胶处理后再与黄连液混合,混合液中小檗碱含量提高.结论:大黄-黄连药对分煎后混合更有利于药液中小檗碱的保留.  相似文献   

4.
吴义香  张新军  马玲  陈师农 《安徽医药》2009,13(12):1468-1471
目的优选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工艺以黄柏单煎,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赤芍等8味药材合煎,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清热利湿颗粒最佳工艺条件:黄柏单煎加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赤芍等药材加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结论优选出的提取条件科学合理,提取工艺经验证,重现性较好,有效成分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在清胃散合煎液和分煎液中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分煎液中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合煎液中相应成分含量的0.68,2.73,3.10倍.结论合煎液和分煎液中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对该复方更好的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中3种成分的变化及抑茵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黄柏不同粉碎度水煎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量。方法:将黄柏粉碎成不同的粒度,分别按照一定的煎煮工艺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水煎液进行测定。结果:粗粉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较多,黄柏粗粉>饮片>最粗粉。结论:粉碎度对黄柏有效成分提取含量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对半夏泻心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甘草苷及甘草酸铵的含量的影响。方法:按半夏泻心汤处方量,一法遵循传统的记载,去滓再煎(Ⅰ法)制备标准汤液,另法直接合煎(Ⅱ法)制备成标准汤液。用HPLC法分别测定两种方法制备的汤液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以及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等成分含量。结果:Ⅰ法汤液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明显低于Ⅱ法汤液(P<0.01),Ⅰ法汤液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均明显高于Ⅱ法汤液(P<0.01)。结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半夏泻心汤质量存在差异,但由于出膏率和浸出物含量不完全等同于汤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提取程度,故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为评价指标,半夏泻心汤原方记载煎煮方法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3组典型中药药对(黄连-吴茱萸、桂枝-白芍、白芍-甘草)配方颗粒与共煎液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不同制法成分对比分析,并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药对红外指纹图谱对比分析相关性为,合煎液:配方颗粒=1:0.976 024(黄连-吴茱萸)/1:0.967 559(桂枝-白芍)/1:0.950 687(白芍-甘草)。建立了黄连关键成分(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吴茱萸关键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桂枝关键成分(肉桂酸)、白芍关键成分(芍药苷)和甘草关键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经t检验,合煎液与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3组药对的配方颗粒与合煎液成分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正交试验优选泌尿宁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泌尿宁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小檗碱、槲皮素、五味子甲素、欧前胡素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白芷和五味子加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黄柏加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其它6味药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黄柏、地榆、紫草及其不同配伍组方对120珠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 黄柏、地榆、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而且3种药物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同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当3者以1:1:2的比例配伍时抑菌效果优于单用黄柏、紫草或地榆。结论 黄柏、紫草、地榆及其不同配伍组方对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克泻灵片中生物碱成分的大鼠血浆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灌胃克泻灵片,以乙酰苯胺为内标,RP—HPLC—UV法在220nm波长处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槐定碱和苦参碱在大鼠血浆中定量准确,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50ng·mL^100ng·mL^-1,回收率大于9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克泻灵片的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痔疮外洗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防风、甘草、花椒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均检出防风、甘草、花椒;盐酸小檗碱在0.0524~2.0960u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3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优选四黄膏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四黄膏提取工艺。方法:乙醇提取大黄、黄芩,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水煎煮提取黄连、黄柏,正交试验法考察水的用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鞣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黄、黄芩醇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用量为药材总量的6倍,提取时间为1h,提取次数为3次;黄连、黄柏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的用量为药材总量的6倍,浸泡时间为0.5h,煎煮时间为2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采用优选工艺制备四黄膏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银花甘草汤是一传统中药方剂,由金银花和甘草两味药组成,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银花甘草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清胃黄连丸的快速TLC鉴别及小檗碱的高灵敏度荧光扫描定量方法。方法采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在2块薄层板上鉴别黄芩、牡丹皮、连翘、栀子和甘草,用荧光扫描法测定了清胃黄连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19 68~0.098 4 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1.34%(n=9)。结论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清胃黄连丸的快速TLC鉴别与小檗碱新荧光扫描定量,简便、快捷、准确、实用,有效提高了传统丸剂的质量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