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及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防止产后出血。方法将孕1产1和孕,产5分别设组观察胎盘娩出时间、方式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胎盘自然娩出机会降低,出血多,时间长。结论孕产次增多,第三产程风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阴道分娩时卡孕栓不同时间置入阴道影响第三产程及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可能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4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组32例.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在此基础上,A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用卡孕栓2粒(1 mg)置入阴道前壁;B组产妇在胎盘娩出后,用卡孕栓2粒(1 mg)置入阴道前壁.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例数.结果 A组与B组比较,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产后出血0例,B组产后出血2例.结论 卡孕栓置入阴道前壁用于阴道分娩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胎盘娩出前用药优于胎盘娩出后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第三产程手法助胎盘快速娩出加产后按摩子宫降低产时出血量的观察。方法选择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3-9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0例。观察两组的胎盘娩出时间及产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平均为(4.2±3.8)min,对照组胎盘娩出时间平均为(6.9±4.1)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为(83.56±167.47)mL,对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为(138.78±112.38)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第三产程积极干预手法助胎盘快速娩出加产后按摩子宫可明显降低产时出血量,从而减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选择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 6 6例 (观察组 )与传统助娩胎盘法 6 6例 (对照组 )比较 ,观察第三产程出血量及时间 ,探讨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缩短 ,出血量明显减少 ,说明双合牵引胎盘法是缩短第三产程 ,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此方法简单、安全、易操作 ,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孕栓、缩宫素不同方法给药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住院分娩的34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于胎头娩出时缩宫素20u入壶、卡孕栓1mg舌下含服并于胎儿娩出后配以手法按摩子宫;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缩宫素10u入壶、10u加500ml液体中,伤口缝合完毕1mg卡孕栓直肠给药,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卡孕栓、缩宫素不同方法给药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孕栓、缩宫素不同方法给药对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住院分娩的34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于胎头娩出时缩宫素20 U入壶、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并于胎儿娩出后配以手法按摩子宫;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缩宫素10 U入壶、10 U加500 ml液体中,伤口缝合完毕,1 mg卡孕栓直肠给药.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胎头娩出后,及时给予卡孕栓、缩宫素并辅以手法按摩子宫可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30例产妇第三产程的观察和处理,见到胎儿娩出后1O分钟内胎盘自娩率为91.30%,15分钟内为92.17%,2O分钟内为92.61%。人工剥离胎盘17例,其中13例在第三产程2O分钟内操作,宫口松驰,出血量少,余4例在第三产程>20<3O分钟,宫口收缩,操作困难,出血达400ml。实践证明第三产程时限以胎儿娩出20分钟为妥,利于探查宫腔或人工剥离胎盘,减少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与产褥感染无因果关系(P>0.05)。但其出血量与时间关系密切(P相似文献   

8.
胡爱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5):92-92,94
目的探讨第三产程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自然分娩产妇200例,均为初产妇,足月单胎,头位,采取阴道分娩,将以上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不适用任何宫缩药物,待到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协助产妇胎盘娩出或者让胎盘自行娩出。观察组产妇在胎儿肩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2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胎儿娩出后,适当按揉子宫底,直到胎盘娩出。胎儿娩出10min后如果胎盘没有娩出立即实施徒手剥离。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出血量。记录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结果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三产程给予缩宫素干预,能够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正常的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和催产素组各45例。卡孕栓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栓1mg,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催产素20u,观察两组产后2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卡孕栓组产后2h出血量为156.50±56ml。第三产程时间为6.92±3.54min;催产素组产后2h出血量为204.6±72.40ml,第三产程时间为9.23±3.48min。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舌下含服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少琴 《中原医刊》1996,23(1):35-36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我们对产妇注射催产素观察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无妊娠合并症及病理性妊娠的正常足月、顺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孕妇年龄20~30岁,孕周38~40周。A组:胎儿娩出后从脐静脉快速推注5%GS20~30ml,加催产素20单位。B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母体肘静脉注射催产素20单位。C组:胎盘自然剥离娩出,不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预第三产程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正常阴道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110例,干预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采取手法按摩子宫及可控性牵拉脐带,直至胎盘娩出.胎儿娩出10min后胎盘无剥离征象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并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在胎儿娩出后等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协助胎盘娩出.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静脉输注缩宫素20U.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2h、24h出血量.结果 干预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后2h、24h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积极干预第三产程能有效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静脉推注缩官素配合双合牵引胎盘对第三产程的价值。方法对188例阴道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4例在第三产程中,应用脐静脉推注缩宫素加双合牵引方式,帮助胎盘娩出;对照组94例用传统方法娩出胎盘,对两组胎盘娩出时间和2h、24h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短,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后出血量少,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静脉推注缩宫素配合双合牵引胎盘对于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时舌下含服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在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静滴生理盐水500 ml加入缩宫素20 U,同时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另一组为观察组150例,在胎头娩出后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胎儿娩出后静滴生理盐水500 ml加入缩宫素20 U。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等方面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的时间、产时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的时间明显缩短,产时产后出血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舌下含服卡孕栓后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卡孕栓配合缩宫素使用对预防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方便、安全,效果良好,值得产科推广。  相似文献   

14.
董林红  蒋军松  杨玲 《华夏医学》2002,15(2):178-179
目的:探讨预防胎盘因素产后出血的方法,分析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胎盘因素产后出血可能的产妇在第三产程采用脐静脉推注催产素加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61例(试验组A)与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加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61例(用药对照组B),及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加传统助娩胎盘法(对照组C)比较,结果:第三产程平均出血量,A组稍少于B组,两组无差异(P>0.05),但A,B两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1),第三产程组织A组短于B组,B组较C组短(P<0.05),胎盘完整性A组优于B,C两组(P<0.05),B,C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双合牵引胎盘娩出法是缩短第三产品,降低产后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也适用于可能有胎盘因素性产后出血产妇,且可及早发现胎盘粘连,残留,植入,加用脐静脉推注催产素可缩短产,降低胎盘剥离不全的残留率,方法简单,安全,易操作,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阴道分娩900例,随机分为5组。A组:缩官素组(180例),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0ml加缩官素20U;B组:卡前列甲酯组(180例),于胎儿娩出后将卡前列甲酯1mg舌下含服;C组:手法按摩组(180例),胎儿娩出后手法持续宫底按摩≥5min,适度牵拉脐带;D组:缩宫素加手法按摩组(180例);对照组(180例),于胎儿娩出后待胎盘剥离后牵引胎盘胎膜娩出。准确测量产后2h及24h出血量,记录第三产程时间。结果D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最短,产后2h内出血量最少,C组、B组、A组依次减少;结论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或卡前列甲酯等促宫缩药,并采取主动手法辅助娩出胎盘,可减少产后出血,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上述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祝秀英  陈燕平 《上海医学》2002,25(6):330-331,T001
目的 在第三产程中应用动态超声图像观察胎盘剥离方式 ,及时处理产后出血。方法 对 135例单胎自然分娩的胎盘剥离声像图进行分类 ,并采用称重法测量第三产程出血量。结果 不同方式胎盘剥离的超声图像显示第三产程的时间和出血量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动态超声图像观察第三产程胎盘剥离情况 ,及时正确处理胎盘娩出 ,减少产后出血量 ,对提高围生医学质量有重要价值 ,可在产科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院对320例经阴分娩产妇采用脐静脉注射缩宫素的方法以减少产后出血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胎盘娩出的完整性及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优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脐静脉注射能明显缩短第三产程,减少第三产程失血量及产后2h出血量,该方法操作方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脐静脉推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0年1月 ̄2002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2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脐静脉推注缩宫素20U加生理盐水20ml,此组为试验组;另一组13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U,此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第三产程时间、胎盘是否完整娩出或需人工剥离胎盘、产后2h内的出血量。结果: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间平均为(4.32±2.40)min,对照组平均为(8.53±2.40)min,试验组人工剥离胎盘率4.0%,对照组人工剥离胎盘率10.8%,产后出血试验组大于100ml的占4%,对照组大于100ml的占13%。两组各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静脉推注缩宫素可以明显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人工剥离胎盘率,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苏凤丽 《右江医学》2011,39(4):465-466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然分娩的519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239例单纯应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及产后2 h出血情况。结果胎盘娩出时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盘娩出至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明显强于单用缩宫素,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缩短第三产程,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脐带血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产生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分成不同组。对照组胎儿娩出之后断开脐带,观察组则胎儿娩出之后断脐并放脐带血。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总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总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脐带血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产生的影响确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加速胎盘娩出和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