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超  盛晓梅 《现代医学》2012,40(4):444-44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胃底贲门癌尤其是累及食管下段1~2 cm以内的贲门及胃上部癌经腹手术切除成功率,减轻手术创伤,辅以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61例贲门及胃上部癌中的29例采用术前高选择动脉插管化疗( HSAPC)及术中低渗温盐水灌洗加腹腔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29例中经腹手术28例(姑息仅3例),经胸手术1例(食道下段受累>2 cm),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1%、62.1%、48.2%、20.7%;而对照组32例中经腹手术19例(姑息达7例),经胸手术达13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0.6%、25%、9.4%.结论:胃上部及贲门癌部分累及食管下段,经术前HSAPC可以明显提高经腹手术切除成功率及术后生存期,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贲门位于膈肌之食管裂孔处,贲门癌大多为腺癌,多起源于胃的腺上皮,少数为鳞癌,起源于食管的鳞状上皮。对于贲门癌的手术入路,不同医院、不同手术科室有着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切口。统计我科自1999年3月~2006年1月贲门癌手术188例,均采取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入路,如果经腹手术发现食管受侵超过3cm,无法保证切除范围时,改用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3.
经腹贲门癌切除术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行贲门癌切除的利弊和手术适应证及要点。方法 经左上腹旁正中切口,开腹后游离肿瘤和胃体、游离食管腹段,沿膈肌的食管裂孔向上游离食管下段,然后切断迷走神经主干,可将游离的食管下段牵至膈下,最后利用吻合器将残胃与食管下段在纵隔内进行端侧吻合(或空肠与食管下段行端端吻合)。结果 30例经腹切除贲门癌并吻合成功,3例开腹后又开胸。随访29例,逐年生存情况与经胸贲门癌切除术大致相同。结论 经腹贲门癌切除术扩大了贲门癌切除术的适应证,但不可替代经胸贲门癌切除术。术前宜将腹段食管受侵在1.5cm以下为主选适应证。术中宜加幽门成形术以避免术后出现幽门痉挛。膈肌食管裂孔上缘应常规切开,可以避免术后膈肌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腹贲门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 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共施行经腹贲门癌切除术59例,用国产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5l例,食管空肠吻合8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食管切缘癌残留2例。术后恢复时间短。结论 经腹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术后并发症少,输血量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的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0~2004年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6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20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16例。结果经腹手术在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应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cm或以下者以及Bormann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开胸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骨外科共施行经腹开胸的贲门癌手术10例。肿瘤均位于贲门处、食管胃连接部上2 cm。结果 10例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病例。结论经腹开胸手术适用于营养状态不佳、合并心肺疾病、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部上2 cm的高龄贲门癌患者。与传统胸腹联合术式相比,该术式在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贲门癌的主要方法,贲门癌手术方式较多,目前常用的手术路径有经腹、胸腹联合和经胸3种术式,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尽可能满足肿瘤的彻底切除及周围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手术安全同时降低并发症。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贲门癌964例患者,其中随机抽样经腹和经胸术后胃镜复查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后纵隔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对1993~2003年经腹采用管状吻合器进行纵隔内食管胃(空肠)吻合的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贲门癌时,在癌灶以上5cm切断食管,无切缘癌残留;无手术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经腹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后纵隔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对1993~2003年经腹采用管状吻合器进行纵隔内食管胃(空肠)吻合的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贲门癌时,在癌灶以上5cm切断食管,无切缘癌残留;无手术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经腹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胸贲门癌根治附加胃底再造的临床经验。方法 为 3 46例胸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并附加胃底再造 ,术后对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3 46例患者 2例死亡 ,2 90例随访 2~ 5年 ,其中优 2 41例 ,良 3 2例 ,一般 1 2例 ,差 5例 ,2 7例发生胃食管返流。结论 经胸贲门癌根治附加胃底再造术操作简便 ,能显著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贲门癌治愈性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28例临床资料.结果:贲门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0.94%.上切缘癌残留22例,下切缘癌残留5例,上下切缘均癌残留1例,上、下切缘癌残留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当食管侧切除长度>5 cm时,切缘癌残留率明显下降.经胸、经胸腹联合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7.57%;而经腹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食管侧切除长度、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切口选择、推广规范的贲门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有助于减少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式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80例,分别行经腹根治术与经胸根治术,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腹术优于经胸术淋巴结平均清扫的数量(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下降的体重量和术后第3d、5d 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和经腹组1、3、5年生存期对照,经腹组明显优于经胸组(P<0.05).结论选择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时,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以切口的选择利于肿瘤的彻底根治为目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腹手术治疗老年贲门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贲门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经胸组经胸进行贲门癌手术治疗;经腹组经腹部进行贲门癌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经腹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反流食道炎的发生比率,均明显优越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对老年性贲门癌患者采用经腹部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反流食道炎发生比例,同时患者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同经胸手术术后生存率,无差异性,同时无不良后果发生,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手术方式的选取。  相似文献   

14.
刘志高  王宗喜  渠时学 《河北医学》2010,16(9):1053-1055
目的:探讨对胃底贲门癌手术路径的最佳方法,讨论手术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评价经胸腹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胸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和102例经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手术40例,每例患者术中输血400-1000mL平均输血600mL。经腹个体化手术102例仅9例需输血平均400mL。手术后住院时间,经胸者为12-35d,平均16d。经腹手术者为10-20d,平均12d。两种手术方法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切端均无癌残留。结论:胃底贲门癌个体化手术,经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术式及其优势。方法分析于2004~2008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贲门癌根治术50例患者。所有患者食道侵犯均小于2 cm,且影像学检查无重要脏器转移。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无切缘阳性病例,术中中转手术1例改胸腹联合。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并发血气胸2例,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14 d,全部随访,一年生存率88%,二年生存率54%,三年生存率48%。与该院同期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相比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切开膈肌脚扩大了后下纵隔视野,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特别是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术式及其优势。方法分析于20042008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贲门癌根治术50例患者。所有患者食道侵犯均小于2 cm,且影像学检查无重要脏器转移。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无切缘阳性病例,术中中转手术1例改胸腹联合。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并发血气胸2例,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14 d,全部随访,一年生存率88%,二年生存率54%,三年生存率48%。与该院同期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相比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切开膈肌脚扩大了后下纵隔视野,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特别是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经腹手术的新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方法:经腹切口,使用悬吊拉钩,切开膈肌脚或食管裂孔弓形部,纵隔内应用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治疗老年贲门癌17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40例(78.7%).姑息性切除38例(21.3%),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18例(10.1%)。对照组老年贲门癌患者170例采用常规经胸手术切除,并行胃食管胸腔吻合。结果: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切缘均无癌细胞存留,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8.4%),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18.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纵隔内行胃浆肌瓣覆盖一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操作在腹腔进行,创伤及生理干扰较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出现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治愈7例。3例出现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应早期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62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62例,其中左开胸经食管床胃代食管38例,右胸、腹二切口或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23例,剖胸探查1例。结果61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6%;半年以上生存率98.4%,1年生存率85.4%;发生并发症30例。认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采取手术治疗,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处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270例分为经胸、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手术切除率、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为减少切缘阳性率,有6例改为胸腹联合切口.结论 贲门癌手术应选择以经胸微创手术切除为主的手术入路,针对个别情况可选择经腹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