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深圳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同时为即将出台的深圳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暂行办法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7月至8月在罗湖区、福田区、龙岗区对955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为54.26%~71.12%,四苗覆盖率为53.93%。还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的四苗合格接种率越高,是否有接种证也是影响接种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居住在环境复杂的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深圳市计划免疫管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陈卓英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8):460+459-460,45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所进行免疫接种的儿童800名。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的知情同意,将800名儿童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人。观察组的儿童采取常规接种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对照组的儿童只进行常规接种教育。结果观察组儿童395人完成接种,接种率为98.75%。对照组儿童371人完成接种,接种率为92.75%。观察组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儿童计划免疫中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是搞好计划免疫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免疫预防,普及社区人群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知识,增强自愿免疫预防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健康教育是为计划免疫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和手段,是做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区自1990年以来,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推动了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1 通过大量的信息传播,让社区人群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可提高接种率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消除、消灭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传染病的最经  相似文献   

4.
张磊 《智慧健康》2018,(14):17-1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及体会。方法选取本社区于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计划免疫中心的免疫工作资料、疫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将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家长及新生婴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的发病率分别为2.03%、0%、0%、0%。据统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周岁儿童的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2.51%、82.61%、88.32%、83.61%;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2年间1周岁儿童的"四苗"的免疫接种率均为100%。结论对流动人口儿童的家长、新生婴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明显降低计划免疫传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流动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外来人口大量流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给城市公共卫生工作尤其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流动儿童的特殊性,免疫预防管理和实施难度大,流动儿童基础免疫率、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普遍低于该地儿童,作者重点就沿海省市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计划免疫工作的目的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所管辖区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免疫接种家长1800例,以各种形式给予免疫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儿童建卡率为100%,计划内儿童免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3%,计划外免疫苗接种率为93.6%,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结论针对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可提高儿童的接种率,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取决于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辛勤扎实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与日俱增,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居无定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常常不能及时的免疫接种而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被视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一大难题,现就当前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大量的流动人口给目前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带来一定冲击 ,现有的管理方法难以完成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存在的问题 ,探讨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对策。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  (1)总体接种率不高 :据 1997年年终报表统计 ,全市有 0~ 7岁儿童 2 5万 ,其中流动人口儿童有 17万。常住儿童的“四苗”接种率达 99%以上 ,而流动儿童的“四苗”接种率只有 90 %左右 ,实际的接种率可能还更低。根据一专项抽样调…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现状,从而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方法按照《广东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方案》,于2003年11月在调查区域采取挨门逐户调查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状况。结果深圳市盐田区流动儿童的“五苗”接种率低于90%,“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80.70%;有6.79%的流动儿童仍存在免疫空白;且流动儿童的“五苗”接种率和全程免疫覆盖率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结论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制约盐田区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计划免疫工作,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积极改进计划免疫的服务方式,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提高计划免疫的服务质量,加大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杨义益 《健康天地》2010,4(1):114-114,116
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取决于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辛勤扎实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方法:围绕我院周围某两个社区展开随机化的抽样调查,在全部的居民中以0-3岁儿童为入选的基础要求,筛选出本地居住时间一年以上的家庭各100例参与调查研究,将两个研究调查的社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甲社区勾选人数为100人,包括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直系亲属,乙社区雷同,甲社区采取常规教育的方式,针对常见疫苗接种与注意问题等展开讲座,集中化进行社区的教育宣传,视为对照组。乙社区定期进行教育回访,并在了解家属的文化程度与工作时间安排后依次进行针对性的对话,宣传健康知识,提供网络沟通渠道开通24h咨询服务空间,制定免疫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视为观察组。两组针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展开调查,对比知晓率,结合两组社区家长计划免疫的综合得分,按照教育不同时间段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针对预防接种的依从度,满意度,接种率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定两组社区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接种疫苗有关预防传染病须知率达92%,对照组相对较低为84%,其他各项指标,除了接种月龄差异不大外,观察组的接种有关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P0.05)。两组在教育期间对免疫问题的了解程度对比,两组皆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知识更加丰富,观察组的了解程度更深,知识掌握更全面。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预防接种的依从度,满意度,接种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社区儿童免疫问题计划健康知识教育,能够极大的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免疫问题的认识,从而基于家长的主观免疫了解,提高了社区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已成为预防保健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率,实现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85%的目标,我站从1991年初试行在区、乡两级应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登记表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登记卡交换开展预防接种的工作,对提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将以往儿童计划免疫登记卡由乡卫生院保管使用,收归区卫生院防保组保管,统一使用。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13.
顾艳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12-18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儿童的健康比以往更加关注。加之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的接种率直接影响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效果,为评价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效果,笔者对2007年常熟市城区儿童计划免疫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后,在中国云南省的5个市场对164名0~3岁的儿童进行了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154名(93.9%)儿童接受了本次的强化免疫,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29人(17.7%),31名儿童(18.9%)未接受过常规免疫服务.流动人口既往OPV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接种率低于常住人口(强化免疫Fisher′s exact test,P=0.044;常规免疫Fisher′s exact test,P=0.018).在流动人口中无暂住证人口本次强化免疫、既往OPV强化免疫及常规免疫的接种率低于有暂住证人口(SNIDsFisher's exact test,P=0.047;OPVχ2=6.753,P=0.009;常规免疫χ2=5.622,P=0.018).≥2岁儿童既往OPV的接种率高于1岁儿童(Fisher's exact test,p=0.006).未接种原因有"不知预防接种必要性"、发热等轻度疾病、不能承担接种费用、到接种点的距离等.为提高接种率,需要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无暂住证的人口采取对策,对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信息、教育和传播(IEC)以及接种禁忌证再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现状的分析,为制定免疫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免疫预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接种率调查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法;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监测采用区疾控中心主动搜索与医院报病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结果流动人口中≤6岁儿童数远远超过户籍人口,外来儿童的接种工作占了80%~90%;88·24%的接种门诊已经达到规范化要求;流动人口五苗合格接种率为46%~69%,五苗及时接种率仅为17%~26%。结论嘉定区常住人口的免疫接种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流动人口接种率有待加强;免疫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强;免疫相关传染病在外来人口中发生率较高;必须把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病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日程,并作为当前防病工作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计划免疫漏卡原因,为提高预防接种率提供基础。方法收集2年来计划免疫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市区漏卡率高于农村县区;流动人口儿童的漏卡率高于常住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的漏卡率高于计划内生育儿童;住院分娩儿童的漏卡率低于在家分娩儿童;居住在城镇与居住在农村,定点接种与上门接种儿童的漏卡率无差别。结论流动人口管理是降低漏卡率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市区。计划外生育儿童是计划免疫管理的重要对象。提高住院分娩率对降低漏卡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实际接种率,评价和改进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方法]2003 年 9 月,在福建省 9 个设区市抽取18个县、36个乡和9个流动人口聚集地,对5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本地儿童 2 127 人,流动儿童276人。1999~2002年出生的本地儿童,BCG、OPV、DPT、MV、HBV的接种率均在 90%以上,HBV首针及时接种率73 49%,“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86 27%。经济情况好的和差的调查点儿童全程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低于本地儿童。[结论]福建省儿童计划免疫各种疫苗的接种率较高,HBV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流动人口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经 2 0 0 1年上半年摸底调查 ,我区现有外省流动儿童310 8人 ,外县流动儿童 10 77人。为了解我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 ,督促乡镇更好地掌握流动儿童工作情况 ,我站于 2 0 0 1年 12月对流动儿童接种率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 12月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结果。2 对象 在本地居住 3个月以上的非本区户籍的 0~ 6岁儿童。3 内容  (1)建卡证情况 ,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接种合格和及…  相似文献   

19.
邹秋  侍斌 《预防医学论坛》2002,8(3):327-327
流动人口中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目前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为了解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现状 ,加强这部分儿童的计划免疫与疾病防治工作 ,2 0 0 1年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管辖的济南市历下区 10个居委会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1 对象与方法2 0 0 1年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管辖的济南市历下区文东办事处 10个居委会 0~ 4岁全部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根据办事处、居委会提供的暂住人口登记和接种证记录 ,统计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百白破三联制剂 (DPV)和麻疹疫苗 (MV)的接种情况。及时接种与全程接种判定标准 :OPV应于出生 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社区免疫规划工作必须改革目前烦琐的工作方法,引入高效管理模式。方法2002年起虹口区开展了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的探讨,建立了社区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相结合,把儿童接种户籍化管理转向属地化管理,在全区接种点依法实施接种一、二类疫苗告知制度。结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建立了本市儿童预防接种关系转移管理制度并将外来儿童管理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疫苗接种告知制实施后,继续保持计划免疫疫苗的高接种率,异常反应发生率和纠纷有明显下降。结论社区免疫规划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免疫规划工作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区免疫规划工作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