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佩  陈晓平 《华西医学》2014,(5):854-857
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高,控制血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手段。目前高血压是我国社区医院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社区慢性疾病管理被证观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规范化社区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现根据高血压的流行状况,阐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总结目前国内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基本情况、现状和趋势。同时与国外的社区高血压管理基本情况相比较,指出国内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中,常出现靶器官损伤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等。对于高血压肾病来说,及时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实施治疗,有助于延缓肾衰发生。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在端小管部位被分解代谢。目前研究认为,胱抑素C能够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是较为敏感指标之一。本文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胱抑素C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代亚丽  张庆华 《护理研究》2008,22(10):2642-264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防治的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南山牧区甘沟乡5个村,18岁及以上牧民1 233人,并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52.3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认识不足,13个问题的平均得分为5.43分(满分为26分),平均知晓率为11.71%;高血压者与非高血压者知信行比较,知晓正常血压范围、自己的血压、高血压可以预防、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非高血压者知晓率优于高血压病人。[结论]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社区健康教育力度不足,提高目标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是控制该地区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社区高血压病人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了解社区高血压病人相关知识和行为,设计高血压病知识、行为问卷,对79例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自我保健、发病后果、发病因素、合理饮食知晓率在87%以上,而早期信号、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在5.6%以下。提示社区高血压防治应完善各种监测机制,建立高血压防治教育网络,重视生活习惯的干预,以早期发现高血压信号,把高血压的干预切实落到实处,以保护和促进病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中前占95%,后不足5%。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据1991年的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11.26%,推算目前高血压患已达1.5亿以上。众多的围手术期患由于精神紧张、外伤、疼痛、手术创伤均可使高血压患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的甚至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提高对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已渐重视,然而,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8.1%,曾经提出的“让高血压低头”成为遗憾。为此,我们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引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6年盐城工学院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教师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知晓、治疗、控制情况,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国际通用高血压诊断标准及血压测量方法对我校教师测量血压,做B超及生化实验室检查,现场对职工高血压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予以调查。结果全校1367位教师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7.29%,高于第4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60岁以上是发病高峰;高血压患者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的发病率较高,职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结论我校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教师队伍高血压防治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和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既往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的方法对225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数据采用构成比描述,进行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医疗付费方式与患者控制高血压行为有显著相关性(r=0.23,0.17,0.21,0.19;P均〈0.0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既往控制高血压行为受患者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医疗付费方式等因素有关,而患者控制高血压行为的积极与否又直接影响高血压的病程和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临床上使用了包括1种利尿剂在内足量的3种药物治疗以后,仍未能达到目标血压。综合文献报道顽固性高血压约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5%~10%,如果从专科门诊中统计则高达25%-30%。本文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潜在因素,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去除影响治疗的外界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重视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使多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心理、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住院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3月后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的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延缓了高血压引起的合并症,减少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2-2007年军队60~81岁部分离退休老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以800例60~81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该人群60~81岁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4%,62.8%,23.1%;(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占老年高血压的45.5%;(4)老年高血压合并至少一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6.7%。结论高血压是军队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对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意义,用对一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了132例高血压患者尿NAG活性。结果表明,除临界高血压组外,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及并发病组尿NAG活性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及并发症组又显著高于高血压组,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肾损害,随着高血压病情进展,Ⅰ,Ⅱ,Ⅲ期患者尿NAG活性依次递增,高血压患者经有降压治疗后,尿NAG活性可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尿NAG活性测定为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一项简单实用的临床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升高,年龄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率增加10%左右,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以上。1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选择用药缩小脉压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重点,不仅要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还要增加大动脉的弹性,降低大动脉的硬化度。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我国高血压病人现已超过1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常住秦皇岛海港区35~65岁的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已知率、服药血压控制率、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及有关防治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深入了解社区内高血压流行趋势及管理现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多在高血压的基础上,继发了脑血管壁破裂而引起,少数病例血压不太高,脑血管也可发生破裂改变,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一般在40~70%。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8月,经筛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现将专科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他疾病,世界上发表的有关高血压防治的指南最多,更新也快。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压不但发病率高,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危害严重,指南中涵盖的内容几乎都基于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体现高血压防治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钟迪  吴波 《协和医学杂志》2019,10(2):103-107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高血压控制情况不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2017年,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更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将高血压阈值定为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在该标准下制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和管理策略。该指南主要基于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 SPRINT)研究结果,即与标准降压治疗相比,强化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同时,这一标准使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大幅增加,且将影响大部分人群的治疗措施,包括老年人群和衰弱人群,在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增加了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不利于高血压防控和个体化治疗。故在此高血压标准下,结合现有证据,我国卒中预防策略尤其是一级预防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多在高血压的基础上,继发了脑血管壁破裂而引起。少数病例血压不太高,脑血管也可发生破裂改变,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一般在40—70%。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8月,经筛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现将专科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冬 《协和医学杂志》2019,10(2):117-121
高血压是导致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由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国内外高血压防治一直采用“以治为主”的策略,主要防治目标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因长期缺少遏制高血压发生的有效策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各个年龄组均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中青年人群有更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量研究显示,血压值处于(130~139)/(80~89)mm Hg(1 mm Hg=0.133 kPa)的人群最高危。2017年美国多个专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全球高血压诊断新标准,将原140/90 mm 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 mm Hg, 将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直接纳入高血压范畴,并优先推荐生活方式的早期干预策略。本文对美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的动因和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借鉴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点,以能及时识别并指导护理。方法:比较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的异同点。结果: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急症有了明确且深刻的认识,高血压危象的特点是以植物神经损害为主,全身症状重,护理要着重观察病情变化。高血压脑病的特点是以中枢神经损害为主,护理着重有抽搐的患。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卫生宣教,生活指导,让患掌握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有规律地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