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袋型缝合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结果】自2001-2003年,应用此法行3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型缝合术,并经12~24m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临床应用此种袋型缝合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方法简便,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张纪刚 《河北医学》1999,5(4):44-45
目的:探讨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84年至1998年本院收治的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19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最小发病年龄6岁,发生部位以下颌骨升枝部及磨牙后区多见。对17例进行随访,1例复发,复发率5.9%;结论: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手术彻底刮除囊肿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宏宇 《医学文选》2000,19(2):147-148
颌骨角化囊肿为颌骨内生囊肿的常见病 ,195 6年Philnsen首先根据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将此类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和术后易于复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普遍承认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牙源性囊肿的独立疾病 ,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对该囊肿有足够的认识 ,现将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5月收集的 35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 2岁 ,其中 15~ 2 5岁 12例 ,2 6~ 45岁 16例 ,45岁以上7例。好发部位 :上颌骨 5例 ,下颌角及升支部 18例 ,下颌骨体…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的结果.方法:在本院接受剜治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19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就诊年龄、患病部位、肿瘤累及范围、影像学表现、受累牙齿的处理、组织病理学发现和治疗结果.结果:19例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12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首诊时的平均年龄为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开窗减压术对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治疗,在术后3月、6月、9月、12月行全景片检查,与术前全景片进行比较,囊肿完全消失者不需Ⅱ期手术,否则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来达到治愈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目的。结果: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运用此方法治疗后,术后3月囊肿均明显缩小;术后6月囊肿完全消失5例;术后9月囊肿完全消失8例;术后12月囊肿完全消失11例;仍有18例囊肿未完全消失者,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了5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根尖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本组56例患者确诊后,及时进行开窗术治疗,术后复查,均提示骨质再生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贾黎  刘学恒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3):38-43,57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KCOT),以往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牙源性病损,具有较高的增殖潜能,生长方式特殊,保守性手术后易复发[1-3].2005年WHO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中,将其归为牙源性良性肿瘤[4].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颌骨囊肿在口腔外科门诊中较为多见,其中角化囊肿的比例较大,复发率较高且易与其他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相混淆。因此,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笔者对我院1995年以来收治的42例角化囊肿加以分析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袋形手术治疗牙源性非角化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2例病理证实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袋形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从该院后续1年随访情况看来,患者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牙源性非角化颌骨囊肿患者治疗方式中,袋形手术具备了操作成熟及创伤小的优势,能结合患者牙齿及囊内含牙的特点及囊肿的大小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达到了保持颌骨的连续性及保留牙齿的目的,应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俊 《右江医学》2011,39(4):510-513
<正>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最多见于根尖周囊肿、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囊性(壁性)成釉细胞瘤。除病变范围小的根尖周囊肿在根管治疗后可能消退外,其他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均需外科手术治疗[1],每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如侵犯的范围较广,累及多颗牙  相似文献   

11.
减少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复发率。方法 对37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术后病理表现属正角化型角化囊肿,除1例上颌窦根治术,1例行方块切骨术,其余均进行手术刮除加碘酚烧灼术,经10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牙角化囊肿应早期彻底手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牙源性角化囊刮治术另冷冻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1991-1996年间共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摄颌骨X线片,术中送快速病理活检,诊断明确后采用刮治术冷冻术治疗,冷冻方法为灌注疗法,冷冻时间一般3-5min,反复3个冻融周期。结果:术后经1-6年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该治疗方法对减少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临床上需手术切除治疗,但其手术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如果治疗不彻底,较易复发,因此,首次治疗的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笔者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方法及防止复发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21~68岁;其中根尖周囊肿56例、含牙囊肿30例、牙源性角化囊肿4例、始基囊肿6例,囊肿位于上颌骨52例、位于下颌骨44例,与上颌窦穿通者20例.本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为两种极其相近似的疾病,临床上常有误诊发生。据 Ge-tter 氏报道,有33%的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囊肿有关系。我国吕氏近期报道其与牙源性囊肿,尤其是角化囊肿误诊率达41.6%。我们体会,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与否确实十分重要,因为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而误诊的病例常是在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基础上,发生造釉细胞瘤,其中尤以单房者诊断更困难。此时,造釉细胞瘤的体积尚  相似文献   

15.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一类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其中,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及根端囊肿最为常见。以往通常采用囊肿刮治术合并化学试剂烧灼囊腔骨面,创口严密缝合,虽然保留了颌骨的形态功能,但术后易感染、复发率高。在保留颌骨形态功能情况下,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目的。我科从2001-2008年采用开窗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31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疗效。方法:15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行负压吸引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囊肿上皮组织形态变化,评定上皮基底膜对应区域的炎症强度分级,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15例囊肿平均治疗周期为5.5月;病变缩小率为61.2%,面部膨胀畸形得以改善;术后囊肿上皮衬里炎症强度较术前显著增加,上皮转化发生率为73.3%;曲面断层片囊肿透射区域面积数值与囊腔容积呈线性相关,术后相关程度更高;刮治术后平均随访3.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负压吸引术能导致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炎症反应,使其特征性的不全角化上皮发生转化,并较快地缩小病变范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联合二期的刮治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单房囊性病变,囊内密度不均;非角化囊肿14例,颌骨内囊肿、界清、密均;造釉细胞瘤4例,为单房或分叶多房状,囊内密度不均。侵犯邻近结构。结论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大部分可作出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作为定位、定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牙源性颌骨囊性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牙源性颌骨囊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48例牙源性囊性病变中,单纯牙源性囊肿31例,占64.52%,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牙根一般正常;单囊性牙源性角化囊肿12例,占25%,囊肿境界清楚,牙根一般无破坏;单囊性成釉细胞瘤5例,占10.41%,牙根压迫吸收呈角形。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颌骨囊性变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颌骨囊肿是口腔常见的疾病.我院在1965~1988年间共手术治疗190例,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分类本组牙源性囊肿有180例,占94.7%,非牙源性囊肿10例,占5.3%。其中根端囊肿124例,含牙囊肿54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2例,球上颌囊肿5例,鼻腭囊肿2例,正中囊肿3例.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角化囊肿1956年由 Philipsen命名,1963年 Pindorg 和 Hansen 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到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肿瘤分类中则将始基囊肿改称为角化囊肿;但有的学者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区别,角化囊肿常含有大量的角化物,表面覆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层等特点。我们收治14例,现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