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盖诺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特异性抗癌新药,在胸外科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因其对皮肤静脉刺激性强,曾有报道静脉注射盖诺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7%[1]。药物若外渗至皮肤可引起局部组织溃烂、坏死、剧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减少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做好盖诺化疗时的静脉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肺癌盖诺化疗52例次。其中男40例次,女12例次,年龄47~85岁,其中发生静脉炎6例,发生率11.5%,无一例发生静脉渗漏。2护理要点2·1化疗前准备2·1·1用药前宣教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化疗过程中进行循证护理的化疗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将2008年3月~2009年5月在化疗过程中未进行循证护理的化疗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并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炎痛散外敷治疗抗肿瘤化疗药外渗性病变73例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312000)徐百春抗肿瘤化疗药物外渗性病变(以下简称外渗性病变)是指化疗药物静脉输注时渗出血管外所致的局部组织红肿灼痛,甚至坏死或溃疡,部分同时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常产生局部硬变、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2010—2014年间37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须化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措施实施的不同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180例在化疗药物输完后外敷麻油金黄散,B组于化疗药物输入前30 min至化疗药输入10 min内外敷麻油金黄散,比较2组化疗药物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4例(2.2%),B组出现化疗药物外渗6例(3.2%),2组药物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静脉炎34例(18.9%),B组出现静脉炎9例(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麻油金黄散与化疗同步外敷麻油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不但未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还可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化疗药物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贺春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0-120
目的探讨仙人掌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15例发生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一37例,对照组二40例实验组用仙人掌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1单用仙人掌治疗,对照组2单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化疗性静脉炎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有效时间。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有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仙人掌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用湿润烧伤膏或单用仙人掌。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有效的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顺利进行。化疗药物注射技术的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静脉给药所引起的静脉炎和药物外渗仍不可避免。据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82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析并比较化疗药物外渗在不同年龄(60岁,≥60年)、性别、给药途径、化疗宣教、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家庭支持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例(8.9%)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均得以控制并恢复正常。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在给药途径(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化疗宣教(定期宣教、仅第一次治疗前宣教)、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及家庭支持等因素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在不同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给药途径、化疗宣教、合并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及家庭支持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且均为危险因素(OR1.000)。结论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化疗药物外渗要预防为主,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5年引进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疗效良好,但同时由于该药刺激性强,外渗后易致皮肤红肿、水泡甚至溃烂,笔者运用中药外敷治疗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6~60岁,平均42岁;病程1~20天,平均5天;均在β-七叶皂甙钠静滴外渗后发生静脉炎。其中红肿型(外渗部位皮肤暗红、水肿、局部刺痛)19例,水泡型(外渗部位皮肤暗红、水肿,沿静脉走向起单个或成簇水泡,大小不等,数目5~10个)12例,溃烂型(红肿皮肤迅速溃烂,面积比外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仙人掌加利多卡因局部外敷减轻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使用盖诺化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共化疗128例次,平均使用盖诺2.7次,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仙人掌液汁+利多卡因冷藏后在患者化疗前后局部外涂静脉及其周围皮肤以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然后对盖诺化疗后出现的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8%,对照组62%;疼痛发生率实验组16%,对照组79%。结论使用仙人掌加利多卡因局部外敷可减轻盖诺所致的静脉炎,且静脉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史丽民  姚劲松 《陕西中医》2007,28(9):1217-1217
我院自2003年6月起采用自拟红花活血散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阿霉素外渗3例,环磷酰胺外渗2例,长春新碱外渗1例,丝裂霉素外渗2例,均为前臂用药外渗。治疗方法将大黄、芒硝、红花各30g。研  相似文献   

11.
桐油石膏加强力脉痔灵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滴注或推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一旦发生药物外渗,若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灼热痛、静脉炎,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功能障碍、长时间不愈,患者十分痛苦。1998—2003年,本院有32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用桐油  相似文献   

12.
在白血病治疗中,化疗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由于血液病患者化疗疗程长,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静脉受化疗药物的刺激,大多已受到破坏,因此,药物外渗是外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药物外渗后若处理不当,轻者易引起局部红肿、硬痛、静脉炎;重者可引起周围组织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块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恶性肿瘤行药物化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压3例,占8.8%,化疗药物外渗1例,占2.9%;对照组并发静脉炎12例,占35.3%,化疗药物外渗10例,占29.4%,组织坏死5例,占14.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进行药物化疗者,采取药物外渗预防护理,能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利于治疗如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肿胀、疼痛、溃烂 ,患者十分痛苦 ,也是进行化疗时护理上首先面对的问题。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三黄汤加味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16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中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14~67岁 ,均为血液病肿瘤患者。在院期间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其中化疗 3次以上 7例 ,2次以上 6例 ,首次住院化疗 3例。局部组织损伤Ⅰ度 (局部微红热、轻度胀痛 )共 13例 ,Ⅱ度 (红肿明显、肿胀、疼痛 ,可触及动脉搏动 ) 2例 ,Ⅲ度 (局部皮色斑状青紫 ,动脉搏动不明…  相似文献   

15.
外敷加封闭治疗化疗性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也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一些药物主要表现为血管毒性,在通过静脉注射途径作用于机体的同时,也损伤了静脉血管,造成化疗性静脉炎,导致静脉发红、疼痛、硬化,甚至局部组织坏死,这些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严重影响治疗。临床常用地塞米松冲洗静脉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我们采用中药芦荟外敷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出现化疗性静脉炎病例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年龄35~67岁,平均46.5岁;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4例。对照…  相似文献   

16.
清热败毒散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将90例化疗药物外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将自拟清热败毒散与1∶5000呋喃西林溶液100ml搅拌成糊状,涂于患者外渗部位。对照组常规采用局部封闭加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拟清热败毒散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可明显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应用较普遍。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可能性较大。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刺激血管与静脉,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伤痛,甚至给患者留下终身残疾,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科相关因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薄荷联合安普贴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有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实验组采用薄荷联合安普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0%,平均治愈时间(13.3±1.2)天,换药次数(7±1.7)次,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薄荷联合安普贴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杜鹃  张晓丽  康晓霞 《河南中医》2012,32(11):1489-1490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止痛膏Ⅰ号外敷治疗肿瘤术化疗时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肿瘤术后化疗时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将自制的消肿止痛膏Ⅰ号外敷于药液外渗部位及静脉处,对照组采用5%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于外渗部位及静脉处,日2~3次,平均5d为1个疗程.结果:综合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3d左右(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Ⅰ号治疗肿瘤术化疗时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方法选取化疗药物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化疗药物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准备,并常规进行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输液前、输液时、输液后三位一体的护理干预方案。比较2组反复穿刺与一次穿刺成功患者输液外渗率。结果对照组反复穿刺成功的输液外渗率为8%,观察组没有输液外渗发生。2组反复穿刺输液外渗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5.423,P<0.05)。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知悉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证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