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l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一3,7,8-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Ⅶ)、獐牙菜苦苷(swa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Ⅹ)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花獐牙菜 Swertia kingii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色谱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黄花獐牙菜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甲基獐牙菜宁,methylswertianin,2)、1,7-二羟基-3 ,8二甲氧基口山酮(gentiacaulein,3)、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印度獐牙菜素,swerchirin,4)、8-O-β-D-glucopyranosyl-1, 3, 7-trihydroxanthone,5)、芒果苷(mangiferin,7)、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 8-dimethoxyxanthone,8)、8-O-[β-D-吡喃木糖(1→6)-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8-O-[β-D-xylopyranosyl(1→6)-lucopyranosyl]1, 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9)、1-O-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10)、异荭草苷(isoorientin,11)、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口山酮(8-O-β-D-glucopyranosyl-1, 3, 5-trihydroxanthone,13)。其余4个还在结构鉴定中。结论 所有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区。具清热除湿、利胆的功效,在湖北西部等地区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疗效较显著[1]。为了阐明紫红獐牙菜治疗乙肝的物质基础,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1,3,6,7-四羟基-2-C-β-吡喃葡萄糖苷,)、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葡萄糖(glucose,)、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swertianin,)、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 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 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 )-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ⅩⅡ)。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Ⅴ)、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獐牙菜苦苷(Ⅶ)、龙胆苦苷(Ⅷ)、獐牙菜苷(Ⅸ)。结论上述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大籽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海生菊苷)(Ⅰ)、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Ⅱ)、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苷(Ⅵ)、(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Ⅹ)、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Ⅻ)。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HP-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5,4′-二羟基-3,7,3 ′-三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芹菜素(5)、8-乙酰基哈帕苷(6)、6-氧-香草酰筋骨草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0)、阿克苷(11)、连翘酯苷(12).[结论]2个环烯醚萜化合物8-乙酰基哈帕苷(6)和6-氧-香草酰筋骨草苷(7)为首次从紫珠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毛莨科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兴安白头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兴安白头翁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Ⅱ)、ciwujianoside C3(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Ⅳ)、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Ⅵ)、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Ⅶ)、5,6,7-三甲氧基香豆素(Ⅷ)、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Ⅸ)、5,7-二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Ⅹ)、(4S,5R)-4-羟基-5-羟甲基-呋喃-2-酮(Ⅺ).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