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使用缬沙坦、卡维地洛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单双号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50例。给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治疗,给观察组再使用缬沙坦、卡维地洛,观察2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洋地黄、硝酸酯类和利尿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依那普利二者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6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与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PG、LVEDD、LVESD指标均明显降低,LVEF指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3.3%vs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利于患者血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改善,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稳定剂量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收集到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缓心衰进程,减慢心肌的重塑,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均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观察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时,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的35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单纯抗心衰治疗的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并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心苷、利尿常规以及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新功能状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 LVEF、LVS、LVD 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对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R、SBP以及DBP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LVEF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脏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肌酐(SCR)]。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脏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e GFR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肾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均采取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后,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并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及左心结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9.5%高于对照组的88.6%,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48例)和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组(联合治疗组,4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浆TNF-α、IL-6和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TNF-α和IL-6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gⅡ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缬沙坦或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能降低TNF-α、IL-6水平,心功能得到改善;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在降低TNF-α、IL-6水平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步数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步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受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吸氧、心电监护、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LVMI、LVEDV、IVSD、LVPWD、LVEDD以及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EF显著升高,LVMI、LVEDV、IVSD、LVPWD、LVEDD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LVMI、LVEDV、IVSD、LVPWD、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BNP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HF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VEF、CO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可靠,治疗总有效率高,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诊的156例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舒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6个月时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距离及心力衰竭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距离及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距离及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提高基础方案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改善心力衰竭的各项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并给予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血清NT-proBNP)及hs-CRP、IL-6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较对照组(69.0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6/33)与15.15%(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及室性期前收缩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报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指数、Tp-e间期及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CEI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联律间期延长、室性期前收缩指数增加、Tp-e间期缩短,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