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大夫们常给病人开口服药,口服药既简便又安全,一般用药是“一天×天,一次×片”。可是常看到一些病人为了省事,将药片放在口腔舌根部,不喝水,用力一咽,就将药服下去了,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可取的。吃药不注意饮水量可致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损伤。服药时,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食道、进入胃,可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吸  相似文献   

2.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上瘾"胰岛素打上去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上瘾"……经常听到糖友们这样的谈论,这导致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不仅如此,很多医生也是等到病人口服药无效,才会考虑使用胰岛素这一"压箱底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长玉  杨国柱 《长寿》2003,(1):43-43
许多病人的疾病诊断明确,治疗对路,但只因为医生对病人少说了一句话,没告诉病人吃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能出现疗效,不少祛病心切的病人吃药一两天无效就停药、加量或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复诊,导致精力、费用的浪费和治疗的延误。为此,笔者介绍一点口服药的用药知识。 1.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每日服1次,  相似文献   

4.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打上去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上瘾"……经常听到糖友们这样的谈论,这导致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不仅如此,很多医生也是等到病人口服药无效,才会考虑使用胰岛素这一"压箱底的手段". 在发达国家,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中国仅有10%~20%,不是我们不需要,而是大家对它有误解.其实,胰岛素不仅降糖效果比口服药好,不会产生依赖,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病房口服药的摆药的效率及质量。方法将药车抽箱分4层,每层有10个小格,1格1个病人的口服药,最上层放置药盘,药盘中用一次性灭菌处理的无色透明带盖的小塑料杯,1人3~5个不等,层叠摆放,根据病人服药需要作好标志,便于摆药和发药,另外在药柜上放一些急救药品及内科常用药,便于临时急用。结果护士摆药的效率及质量均大幅提高,出错率大大减少,更便于查对及发药。  相似文献   

6.
在医院控制病人疼痛最常见的途径是静脉内皮下或硬膜外投药镇痛。虽然病人普遍在家里自行口服镇痛剂 ,但在住院病人中使用口服用药控制疼痛是一种相对新的管理。既经济、又实用 ,排除了病人对疼痛和投药需求的耽误。方法 为每一病人配备一个手腕袋为存放药物用 ,护士给病人同时发 1~ 2次口服剂量积蓄在手腕袋里。病人自行口服药后还须每天记录疼痛解除日志 ,内容为日期、时间、日服次数、 1次服多少剂量、服药 1h后的疼痛评估 (无、中度、严重 )、副作用、是否达到恢复目标等。日志文件的重要性在于病人疼痛还未转化为严重前 ,就能提示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病房口服药的摆药的效率及质量。方法将药车抽箱分4层,每层有10个小格,1格1个病人的口服药,最上层放置筠盘,药盘中用一次性灭菌处理的无色透明带盖的小塑料杯,1人3~5个不等,层叠摆放,根据病人服药需要作好标志,便于摆药和发药,另外在药柜上放一些急救药品及内科常用药,便于临时急用。结果护士摆药的效率及质量均大幅提高,出错率大大减少,更便于查对及发药。  相似文献   

8.
不少妇科疾病除口服药外,都采取"特殊送药"——内用栓剂的方法给予治疗。虽然医生开药时已交代清楚,但很多患者依然犯难:不敢或不会用药,宁可开其他口服药代替算了。为此,专家表示,口服药无法完全代替栓剂用药。  相似文献   

9.
不少糖友在选用药物时,总觉得新的比旧的好。其实,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用口服药解决的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上一般先用口服药,毕竟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痔疮是中年人的常见病。轻微痔疮患者用药以局部为主,一般外用药比口服药好。因为口服药只能软化大便,并不能直接针对痔疮的病根来治疗,最多能起到一个缓解作用,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口服药配送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尝试运用六西格玛(SixSigma)管理方法,对住院患者口服药配送流程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落实改进措施,使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持续改进。结果口服药配送缺陷发生率由17.12%下降为5.68%,提高了口服给药的安全性。结论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住院患者口服药配送系统进行全过程分析,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并落实,是提高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有一些病人的想法与之恰好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许多病人的疾病诊断明确,用药正确,只是因为不知道吃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能见疗,因而有些患者吃药一两天无效就自行停药、加量或换药,有的甚至反复到多家医院诊治,导致精力、资金的浪费和治疗的延误。为此,笔者介绍一点口服药的用药知识。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感冒、发烧,所以一般人家里都会备些常用药。不少口服药的说明书在"用法"一栏会注明"一天三次"或"一天两次","每次几片"。我们去药房或药店取药时,药师也会告诉我们每天吃几次药。一般患者会认为,一天三次是指一天三餐,饭前或饭后口服,一天两次是指早餐晚餐,饭前或饭后口服。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药物在白天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输液;有的人则认为吃药副作用大,不如输液。其实,这些都是对输液疗法的片面认识,盲目输液的麻烦事并不少。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病人不解—— “其他病人都是吃口服药降糖的,为什么我这么快就打胰岛素?” “怎么我才吃了一年药,就让我打胰岛素,胰岛素不是最后一招,越晚用越好吗?是不是我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  相似文献   

17.
"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传统门诊流程模式存在许多缺陷,无形中增加了病人在门诊滞留的时间,造成病人滞留医院时间过长[1],门诊大厅人满为患.分析门诊拥挤原因,我们认为,除了门诊量大以外,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无效时间长是一个根本原因,患者之所以在门诊停留时间较长,与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医院的流程安排不尽合理有关;门诊病人看一次病需要排队3~4次付费(挂号费、检查付费、取药付费、治疗付费),看一次病花费时间少则1.5~2.5小时,多则1天,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是帮助人体降低血糖、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物质,它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什么人需要注射胰岛素?口服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肝肾功能有问题不适合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而由于酮症、外伤、感染、妊娠、手术应急状况以及处于葡萄糖毒性状态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笔者来到贵州省凯里市碧波镇新牌村卫生室,看到这里诊断室、观察室、注射换药室、药房等各室分开,各种口服药、静脉用药配备齐全、归类整齐,30多名村民正在卫生室排队等候看病。笔者问村医杨世霞一天有多少病人、收入如何?她说,每天病人不少,工作挺忙。说到收入,她娓娓道来:"药补每月417元,工资350元,加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门诊收入,每月能稳定在3500元左右。"她说"我当村医16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例次653例。其中295例为2018年11月我科开展管圈活动前口服药患者,设为实施前,2019年3月我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口服药患者358例设为实施后。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品管圈的手法运用,提高了圈员与圈员之间、圈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了信息和集体荣誉感。结论: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促进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