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机械通气(MV)致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ontrol)组、MV组、MV+PNS组,每组18只。MV组和MV+PNS组大鼠行MV,Control组大鼠气管插管后进行自主呼吸,未行MV。MV+PNS组大鼠于MV前15 min尾静脉注射PNS 15.844 mg/kg, Control组及MV组于MV前15 min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V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测量大鼠的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生长相关蛋白(GAP)-43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V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所在位置次数、树突棘密度、海马CA1区GluR1阳性表达和海马组织PSD-95、GAP-4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与MV组相比,MV+PNS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异常导致的海马区树突棘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习记忆变化,通过Gol-gi-Cox染色结合体视学半定量技术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密度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T2DM)小鼠在一个月出现胰岛素抵抗,并伴随持续的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血症。2个月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随时间延长而加重,4个月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密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T2DM持续高血糖,高血脂可能直接导致海马区神经细胞树突棘丢失,突触可塑性下降,从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树突棘和发育调节脑蛋白(dreb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β组、用药组(每组10只)。Aβ组大鼠双侧大脑皮质各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_(1~40),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大鼠在大脑皮质注射Aβ_(1~40)后每日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 mg/kg),共30 d。Golgi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和drebrin的表达。结果 Golgi染色显示,Aβ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高于Aβ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β组大鼠大脑皮质drebrin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drebrin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较Aβ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Aβ所致drebrin的丢失,减轻Aβ所致树突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参苓不忘颗粒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和突触密度的影响.方法 用切除两侧卵巢的方法制备大鼠的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已烯雌酚对照(DES)组、参苓不忘颗粒高剂量组(3.6 mg·kg-1·d-1)和低剂量组(1.8 mg·kg-1·d-1).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统计突触密度的变化. 结果中药参苓不忘颗粒可明显改善去卵巢模型大鼠低下的学习记忆能力,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显著提高海马CA1区的突触密度.结论 参苓不忘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低下的记忆能力,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提高突触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对海马区GAP-43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30只。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操作;对照组大鼠制成VD模型,并予以生理盐水;观察组大鼠制成VD模型后,予以丁苯肽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采取MG-Y-型迷宫检测其认知功能以及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区内GAP-43和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空白组大鼠的错误反应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空白组大鼠降低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GAP-43在大鼠海马区内的mRNA中表达较空白组高(P均0.05),且观察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突触素P38在大鼠海马区内的mRNA中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均提高(P均0.05),而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观察组GAP-43在大鼠海马区内的蛋白中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均提高(P均0.05),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突触素P38在大鼠海马区内的蛋白中表达较空白组均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表达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VD大鼠,可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可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及再生,改善VD大鼠海马区GAP-43及突触素P38的表达,从而提供其认知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并分别应用高剂量、低剂量丁基苯酞(NBP)进行治疗.应用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对照组、单纯缺血组、缺血低剂量治疗组、缺血高剂量治疗组和预防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纯缺血组海马Chat蛋白表达水平最低,缺血高剂量治疗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低剂量治疗组和预防组(P均<0.05).认为慢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BP可使Chat蛋白表达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小鼠海马CA1区轴棘突触相关结构的改变,为衰老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提供神经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Golgi染色、超薄连续切片及NIH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密度、树突棘头及突触后致密斑的大小。结果海马CA1第2、3级顶树突的树突棘密度在3月龄组与22月龄组分别为(1.056±0.049)/μm和(0.868±0.038)/μm;穿孔型突触的比率3月龄与22月龄组分别为12.7%和19%。结论老年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减少、穿孔型突触比率的增加可能是衰老引起学习记忆减退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损伤的作用及对肌成束蛋白(Fascin-1)、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4只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SD健康大鼠,选取40只建立癫痫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质量浓度2 g/L)15 mg/kg、30 mg/kg、50 mg/kg进行治疗,采用脑电图机观察大鼠潜伏期、持续时间、波幅指标,统计发作次数、发作总时间,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处理,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ascin-1、突触素、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潜伏期及Fascin-1、Bcl-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持续时间、波幅、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及突触素、Bax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各剂量组潜伏期高于模型组,持续时间、波幅、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潜伏期、Fascin-1、Bcl-2表达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持续时间、波幅、发作次数、发作总时间、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及突触素、Bax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能降低癫痫模型大鼠海马损伤程度,起到一定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调控Fascin-1、突触素、Bcl-2、Bax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何首乌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造模成功VCI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高剂量组、何首乌中剂量组、何首乌低剂量组、VCI模型组,每组12只大鼠。另有12只假手术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对大鼠用灌胃器灌胃,灌胃液体温度为20℃,何首乌高、中、低剂量组给予4.0 g/m L、2.0 g/m L、0.5 g/m L何首乌溶液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均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剂量按1 m L/(100 g·d),共28 d。术后28 d各组大鼠开始行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等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VCI模型组相比,何首乌中剂量组、何首乌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VCI大鼠造模28 d完成行为学试验后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何首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VCI模型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ax蛋白(P0.05或P0.01)。结论何首乌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VCI大鼠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8周龄雄性大鼠10只,体重300~340 g,设为正常组;另取72周龄,体重500~560 g,雄性大鼠5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及高剂量组每天灌胃竹叶石膏汤水煎液,模型组与正常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淀粉样蛋白(Aβ)1~42含量。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大鼠中央区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及低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海马Aβ1~42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可增强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