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肺炎支原体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 015例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0.05%(305/1 015)。以大于1~3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6.61%,0~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季MP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1.72%,但与各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及时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及早诊断,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过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儿,其中36例喘息性肺炎发作者纳入对照组,34例无喘息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纳入观察组。采集所有患儿血液分析MP抗体(MP-Ig M)阳性率和过敏情况,收集患儿有无过敏史,比较两组患儿MP-Ig M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过敏性病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分析MP-Ig M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食物性过敏源远高于吸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支原体MP-Ig M阳性于1~3岁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肺炎的重要因素是有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患儿年龄及特应性体征,应尽早治疗,预防小儿哮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MPP感染患儿140例,均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 140例患儿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率为82.14%;不同性别、病情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率为34.38%,明显低于0~3岁和4~7岁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率为58.97%,明显低于病程≤7d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适合于低年龄段(0~7岁)、病程≤7d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90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抗体。结果在903例患儿中共检测出阳性395例,3~6岁阳性率明显高于6~12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MP感染与性别无关,3~6岁患儿多见。金标免疫斑点法测MP比较适宜一般医院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被动凝集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6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的MP抗体(IgA+IgM+Ig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4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0.3%,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有显著性差异(P<0.01);7~9岁阳性率最高,为52.3%,<1岁阳性率最低,为5.0%,<1岁和1~3岁组与其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大小与检测出的抗体滴度均值呈正相关,r=0.900;冬季阳性率最高,为34.6%,但各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被动凝集法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1-4252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阳性率。90例患儿中,总阳性率35.6%。其中,男性抗体阳性率为32.1%,女性中抗体阳性率为42.5%,男女比例差异明显(P<0.05);夏季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1.7%,冬季为50.1%,两者差异明显(P<0.05),春、秋季为33.3%及35.1%,差异不明显(P>0.05);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为23.8%,3~5岁阳性率为50.0%,5岁以上组阳性率66.7%,可见年龄不同阳性率有所差异(P<0.05)。运用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住院部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00例,均给予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结果、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结果以及不同月份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400例患者的血液中出现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为112例、其百分比为28.00%;其中小于1岁婴儿阳性率为40.00%(40/100),1~2岁婴幼儿阳性率20.00%(20/100),3~4岁学龄儿童阳性率35.00%(35/100),大于4岁儿童阳性率17.00%(17/10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0例、百分比20.00%;女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72例、百分比36.00%,不同性别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月份阳性检出率中1~3月最高,其阳性率为40.00%,10~12月份最低,其阳性率为17.00%,不同月份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有利于临床对其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及时预防病情恶化,以免造成肺外多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对丹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并分析IgM抗体水平与患儿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9.49%.3~6岁年龄组、6~12岁年龄组IgM抗体阳性率均较3岁以下年龄组有显著升高(P<0.05).3~6岁年龄组、6~12岁年龄组1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尤以学龄前、学龄儿童多见.对就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常规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1)对比显示快速血清学检验阳性率为91.21%(83/91),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率为92.31%(84/91),两组检测方式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91例患儿按照年龄段分组可以发现,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0-2岁儿童检出阳性率较高,而血清学检验对5-10岁儿童检出阳性率较高;(3)将91例患儿按照病程分组可以发现,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7 d以内患儿检出阳性率较高,血清学检验对7 d及以上患儿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根据患儿年龄和病程的差异检出阳性率有些许差异,临床检测时可根据患儿实际选择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血清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E选择素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38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YKL-40、HMGB1和E选择素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观察血清YKL-40、HMGB1和E选择素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血清YKL-40、HMGB1和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组的胸腔积液者占比、疗程≥7 d者占比、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血清YKL-40、HMGB1和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性别、年龄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YKL-40、H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病例43例,占56.6%;3岁以上患儿,23例,占43.4%。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23例,占53.5%;3岁以上患儿中肺郁出现湿口罗音者6例,占18.2%,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2例,占27.9%;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6例,占48.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2.
84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作统计分析并了解其流行趋势。方法采用ELISA法对84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血清中的IgM抗体进行测定后,按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6人次IgM测定阳性,总阳性率33.9%;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最高(38.1%),其在性别组、季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组(尤其是小于3岁以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34.3%)、肺炎衣原体(11.5%)在年龄组和季节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V、肺炎支原体为衡阳地区儿童ARI常见病原体,RSV为新生儿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流行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3.
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07年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方法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对2007年来我院就诊的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 9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622例,总阳性率为32%。其中0~1岁组、1~3岁组、3~5岁组、5~14岁组各组MP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1%、36.9%、38.1%和26.9%。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尤其是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高,经统计学x~2检验,1~3岁、3~5岁组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3岁组,3~5岁组儿童感染率与0~1岁组、5~1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岁、3~5岁组儿童要注意预防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上呼吸道感染(下称上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上感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在2007~2008年共2906例上感患儿中检出阳性852例,占29.32%;可疑231例,占7.9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检测出的可疑结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状况以及与患儿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特征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655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MP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8.09%;女童多于男童,3岁以上儿童易感染,冬春季为MP感染高发季节;年龄越大,MP抗体阳性率越高,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大叶性肺炎的比例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白细胞计数越高,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3岁以上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冬春季高发。感染MP后,年龄越大MP抗体阳性率越高,且易罹患肺炎;年龄越小,白细胞计数越高,CRP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年419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4196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39例,阳性率17.61%,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22.66%。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在一岁以内的患儿中,小于半岁的患儿阳性率不到1%,远小于半岁至1岁患儿的阳性率(9.7%),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婴儿阳性率太低,检测肺炎支原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年419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4196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39例,阳性率17.61%,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22.66%.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在一岁以内的患儿中,小于半岁的患儿阳性率不到1%,远小于半岁至1岁患儿的阳性率(9.7%),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婴儿阳性率太低,检测肺炎支原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吴碧卉 《临床医学》2016,(12):47-4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的患儿,跟踪随访1年,分别在治愈后3、6、9、12个月时检测肺炎支原体IgM与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免疫功能、记录用药情况、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150例患儿中治愈后68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占45.52%。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龄、CD4/CD8、IgA、IgG、IgM及是否服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力指标都有相关性,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与非感染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的水平,分析其与病因、病程之间的关系,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2例,分为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肺炎支原体(非感染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总IgE水平,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正常对照。结果: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E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gE水平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病因无相关性;但病程长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gE水平较高;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总IgE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基于云服务的延续性护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出院的8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取基于云服务的延续性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患儿的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率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高于各组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率5.00%,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云服务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家属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以及生存质量、降低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