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示踪剂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检获情况。结果 84例胃癌患者全部由同组手术者施行D2式胃癌根治术,其中对照组共检获淋巴结734枚,平均每例检获(17.98±2.90)枚,示踪剂组共检获淋巴结1 091枚,平均每例检获(26.78±4.31)枚,后者检获数量明显高于前者(P<0.05)。示踪剂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的N1组淋巴结数(16.24±3.80)枚和N2(11.80±3.66)枚均高于对照组(9.72±2.42)枚和(9.03±2.56)枚(P<0.05)。示踪剂组黑染淋巴结为547枚,黑染度为50.14%。N1淋巴结黑染度(51.42%)较N2(48.36%)高,黑染淋巴结中发生癌细胞转移的阳性率(18.28%)高于未黑染淋巴结(6.43%),同时高于对照组(9.26%)。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清扫中,明显提高了淋巴结(包括转移阳性)的检获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纳米炭在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对照组常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淋巴结获检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结果局部组织注射纳米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淋巴结检出(19.2±4.8)枚/例,对照组(14.35±6.70)枚/例,P〈0.05;N2站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检出更多微小淋巴结(P〈0.05);纳米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有利于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增加临床病理分期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价值.方法 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纳米炭示踪,一组为空白对照.两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统计术后淋巴结获检情况.结果 术中可见纳米炭组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染色,32例患者平均检出淋巴结(27.4±5.7)枚,对照组平均检出淋巴结(21.1±4.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纳米炭组中,淋巴结黑染率84.6%(741/876),黑染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3.6%(249/741),未黑染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3%(53/1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 术前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使用纳米碳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淋巴清扫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纳米碳组分两个时间点(术前16~18小时及术中)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侧壁黏膜下注射纳米碳,每个时间点各20例患者。根据肿瘤不同位置确定手术范围。标本切出后30 min内送至病理科,并由专人协助病理科医师分检淋巴结。 结果纳米碳组检出的淋巴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t=3.32,P<0.05),黑染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明显高于非黑染淋巴结阳性(转移)率(χ2=42.7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16~18 h组与术中注射组清除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 结论使用纳米碳可增加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经纳米碳示踪出现黑染的淋巴结阳性率更高。术前16~18 h注射纳米碳效果肯定,便于临床工作安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粒子碳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3d在直肠镜癌周黏膜下注射微粒子碳,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与常规TME手术组进行比较.所有切除淋巴结行RT-PCR法检测MMP-7mRNA的表达以确定此淋巴结有无转移.结果:实验组共清除淋巴结1056枚,平均23.5枚.对照组清除淋巴结723枚,平均16.1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3733,P<0.05).实验组清除转移淋巴结403枚,平均9.0枚.对照组281枚,平均6.2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35,P<0.05).实验组黑染淋巴结共68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22枚,两者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3468,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微粒子碳应用于直肠癌TME术可增加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直肠癌淋巴结墨染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颗粒活性炭标记胃癌根治术的意义.方法我们把5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注墨组、对照组.注墨组患者术前内镜下癌周注入吸附抗癌药物的微颗粒活性炭MMcCH40.术中根据被MMc-CH40染黑的淋巴结作为清除标志,行胃癌根治术.结果①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注墨组41.5个高于对照组24.4个.②注墨组黑染淋巴结数占清除淋巴结总数的67.1%.③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数10.05个高于对照组6.74个.④术前1wk内内镜下注墨,术中均可得到满意数量的黑染淋巴结结论术前内镜下注入微颗粒活性炭对胃癌淋巴结的清除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直肠癌患者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可行性,并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接受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97例,其中传统开腹直肠癌扩大根治术85例,腹腔镜辅助下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12例,清除淋巴结以常规病理学方法(HE染色)观察.结果 97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有10例发生了侧方淋巴结转移,共取出淋巴结2 036枚,平均清除淋巴结21.0枚,转移淋巴结169枚,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0.2%(39/97),侧方淋巴结转移率10.3%(10/97).结论 直肠癌的淋巴转移以肿瘤旁直肠系膜转移为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低.中、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分化较差及T3、T4的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TME基础上加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无论是传统开腹扩大根治术还是腹腔镜辅助下的扩大根治术对于老年患者都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2根治术中清扫14v组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D2根治术+14v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出现14v组淋巴结转移39例,阳性率15.12%。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均<0.05)。第6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14v转移阳性率高于第6组阴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胃窦部癌、肿瘤长径>3 cm、组织学分型为浸润型、分化程度低或侵犯至浆膜层的胃癌,D2根治术中行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中行第6组淋巴结活检可以作为14v组淋巴结是否需要清扫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大平  刘彤  邵军  张奇惠  周平 《山东医药》2008,48(15):74-75
8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术中先用亚甲蓝 丝裂霉素(MMC)进行胃周淋巴染色.所有患者均行规范胃癌根治术,术后检出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胃周淋巴结染色率66.9%.第1、2、3站淋巴结染色率分别为72.7%、66.7%、48.4%.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33.8±5.0)个、(8.2±2.0)个,与对照组的(27.1±0.9)个、(6.1±1.5)个相比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a生存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63.4%相比P<0.05.认为亚甲蓝 MMC染色可指导胃癌淋巴清扫,提高胃癌根治术后5 a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直接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术前10 min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然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腺素(PTH)与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H与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应用于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提高清扫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效调节PTH与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