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术后镇痛的认知、态度、行为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式,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院127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术后镇痛知识、术后镇痛态度、术后镇痛行为.结果 127名护士术后镇痛知识百分制得分(90.26±17.26)分;术后镇痛态度百分制得分(75.68±14.38)分;术后镇痛行为百分制得分(88.24±8.22)分.术后镇痛的态度与术后镇痛知识、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r=0.163、0.198,P<0.05),术后镇痛知识与行为得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术后镇痛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过镇痛知识培训及有无手术经历的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术后镇痛知识认知较好,术后镇痛态度呈中等水平,术后镇痛行为较好.改变态度和促进积极行为是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水平的必要前提,转变当前的术后疼痛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可行的控制性毒麻药管理制度可促进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和行为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术后镇痛泵系统管理对医护联合质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后镇痛泵系统管理对医护联合质控的促进作用。方法系统管理前、后分别对所有外科病区护士进行术后镇痛相关知识调查和手术患者镇痛认知调查。将系统管理前、后相应时间段的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2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使用率、镇痛质量即满意度、疼痛评分(术后VAS最大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系统管理后护士对术后镇痛、镇痛泵相应知识了解增加,认为患者需术后镇痛的护士增加(P〈0.01)。更多护士主动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知识宣教(P〈0.01)。镇痛效果观察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P〈0.01)。患者对镇痛泵知晓率和术后镇痛知识了解显著增加,镇痛泵应用比例增加,术后镇痛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术后镇痛泵系统管理,可促进医护联合质控,有效提高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和弊端。  相似文献   

3.
曹芳  刘丽娜 《临床医学》2010,30(1):75-7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肠粘连的影响,以减少术后肠粘连。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280例,其中选择208例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吗啡+氟哌利多+罗哌卡因+生理盐水)72 h;对照组72例,术毕拔管,术后6~8 h肌注盐酸酸哌替啶50~100 mg,观察72 h。结果剖宫产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及术后肠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施行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好,术后肠粘连少。  相似文献   

4.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包括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目前国外的术后疼痛管理完成了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到以护士为主体的转变,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同时将个人数字助理(PDA)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使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实现了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吴昕 《全科护理》2012,10(24):2209-2210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泵应用于心脏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6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0例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对照组160例术后不予静脉镇痛泵镇痛,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对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减轻心脏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镇痛泵用于心脏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黄莉英 《护理学报》2008,15(1):88-89
目的通过镇痛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改善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方法将168例择期腹腔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施镇痛教育组(观察组)和未实施镇痛教育组(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一对一实施常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知识教育,统一教育内容,包括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术前1d再次复述巩固教育内容。术前1d由责任护士用同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术后2d内由责任护士询问和记录每位患者的不同镇痛需求。结果两组患者对镇痛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等知识的了解多于对照组(P〈0.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PCA镇痛例数、肌内注射杜冷丁镇痛和口服止痛药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开展镇痛知识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魏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82-3483
目的总结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62例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较传统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外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有效、实用、简单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术病人在麻醉作用消退之后,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手术创伤给病人带来的术后疼痛.有关术后镇痛的研究国内广泛兴起才近几年,手术病人对术后镇痛认识程度如何,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国内报告较少,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份术后镇痛病人问卷调查表,调查术后镇痛病人对术后镇痛认识程度和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以便于更好地为开展术后镇痛治疗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9.
方良玉  唐碧云  陈洁  沈铖姬 《护理与康复》2015,14(9):807-809+813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在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801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6例)采用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常规外科术后镇痛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方法来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对照组(365例)采用常规外科术后镇痛护理。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比较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不全发生率、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2h疼痛平均水平为(2.027±1.150)分,24h为(1.715±1.470)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2h疼痛平均水平为(1.775±1.211)分,24h为(1.397±1.39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12h镇痛不全发生率为17.81%,观察组患者术后12h镇痛不全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除低血压外,其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能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镇痛泵在骨科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00例骨科术后的患者使用镇痛泵,观察其术后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骨科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疼痛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镇痛泵已经成为术后患者镇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3例椎管内麻醉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术后进行心理疏导及床上排尿训练,控制输液速度,早期夹闭镇痛泵,术后3h内督促排尿。观察实施综合护理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早期夹闭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率90.27%;术后2h镇痛有效率87.6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椎管内麻醉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方法:120例硬膜外麻或静脉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自控止痛泵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副作用及患者对术后活动量的耐受情况。结果: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准确及时护理,可提高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围术期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ERAS和智能化术后镇痛管理平台提出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CGPA),具体包括5个环节:术前预防性镇痛、术中伤害性应激和损伤控制、苏醒前过渡期镇痛、术后镇痛和撤泵后镇痛。通过成立急性疼痛服务小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多模式镇痛技术持续提高围术期镇痛个体化水平,有助于更好实现ERAS和舒适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术后活动及按时哺乳,继而影响了产妇术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甚至发生术后并发症.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一种全新的个体化镇痛模式, 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中,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剂量小、使用方便、安全有效、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等特点[1].本科对21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后镇痛的研究在国内广泛兴起,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也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安全管理,现提倡连续镇痛。我院近年来在一些合适病人中开展了数百例微量输液泵持续硬膜外腔注药术后镇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早期乳汁分泌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孕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根据自愿选择镇痛方式分成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术后硬膜外输注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两组产妇随访72h,观察产妇乳汁分泌情况。结果 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宫缩无明显差异。结论 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促进早泌乳,产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在全麻诱导时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1 mg/kg,术后镇痛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缓慢推注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后3、6、12、24 h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后止痛药的需求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3、6、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镇痛组。超前镇痛组没有患者术后需要止痛药,术后镇痛组却有4例。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术前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起到超前镇痛作用,可安全而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古婉仪  冯凯芬  江雪影 《全科护理》2009,7(27):2469-247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对骨科术后病人镇痛效果以及病人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100例术后实施PCEA镇痛模式的骨科病人,对其镇痛效果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镇痛总有效率95%,不良反应14%。[结论]PCEA作为一项广受医患双方欢迎的术后镇痛技术,术后经护士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术后镇痛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收集问题、整理、分析、解决、评价,持续改进,对实施PDCA循环前后进行术后镇痛满意度和术后镇痛效果评分比较。[结果]在PDCA循环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效果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对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硬膜外镇痛对肠造口闭合术后的镇痛效果,同时探讨其并发症,以便提高术后镇痛的护理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接受腹腔镜辅助超低位直肠前切除+预防性横结肠/回肠袢式造口术,术后3~6个月再次入院行肠造口闭合术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3组:术后无镇痛组21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组22例(以下简称PCIA组),术后硬膜外镇痛组1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0h、6h、12h、48h的疼痛评分,恶心、呕吐、尿潴留情况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硬膜外镇痛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和无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或咳嗽状态下,3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PCIA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8例,无尿潴留;硬膜外镇痛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1例;无镇痛组患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硬膜外镇痛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优于PCIA组和无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造口闭合术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有良好的效果,在护理上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