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都医药》2005,12(2):40-40
2004年度中华医学会北京烧伤年会于12月2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304临床部全军烧伤研究所报告厅隆重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304医院烧伤科承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的260名烧伤界同仁,专家们对我国烧伤学现状及烧伤学发展问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讨论。盛志勇院士、积水潭医院孙永华教授、304医院柴家科教授、郭振荣教授等多位专家在本次大会上发表重要讲座,让烧伤界的晚辈们收益非浅。本次大会汇集了159篇烧伤学术论文参赛,盛志勇院士亲自为五名一线烧伤专家颁发了优秀论文奖章。2004年度中华医学会北京烧伤年会…  相似文献   

2.
2007年初,盛志勇院士曾接受过本刊记者的采访。时隔一年半,《中国处方药》杂志再次邀请到盛老,对中国烧伤外科领域的临床新进展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采访张运院士,是记者"蓄谋已久"的事情,但约了几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在2011年12月召开的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双清会"上,记者终于有机会与张运院士就我国心血管急救方面的话题,作了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目前,第三五九医院隆重举行“全军肢体伤残治疗中心”、“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镇江临床基地”和“第二军医大学教学医院”揭牌仪式,并同时举办了“全军战创伤新理论新技术师资培训班”。总后卫生部医疗管理局吕吉云副局长、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郑炳清中将、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侯散野少将、卫生部曹文献部长、吴志成副部长、镇江市委副书记郭礼荣、市人大副主任张学东等亲临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盛志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王正国教授等著名专家亲临培训班授课并参加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2014年6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再度见到了来京参会的我国心血管病学家葛均波院士。创新是这届大会的关键词,中国医学界的院士对创新又有怎样的解读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处方药》2004,(4):4-4
2004年3月19日,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王夔院士及倪嘉瓒院士、计亮年院士一行,就我国“保健与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到广州等地进行调研,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南方所)、《中国处方药》杂志社的协助下成功召开了咨询会。院士们就我国保健(卫生)与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全民保健系统、医疗系统和医疗救助系统;如何发挥传统医学优势,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药物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林建宁所长、陶剑虹…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骨科事业蓬勃发展,在各位前辈和邱贵兴院士、田伟、王岩等教授的带领下,在很多方面已跻身于世界骨科前列。"在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礼上,张英泽教授低调而谦虚,但实际上,他在骨科领域做出的很多原创性的贡献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并于2015年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选。2015年岁末,中华医学会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授予7个项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8.
吴咸中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外科学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腹部外科疾病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个泌尿外科、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第一个确立"肾上腺髓质增生"疾病……我国泌尿外科学历史上的这些"第一",都和一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3月2日,走过94个春秋的吴阶平与世长辞。生命有尽,大道无涯。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追求永留世间,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泌尿外科及医学事业上奋进。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院士身上都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因为作为每一行业和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领跑在各个学术"跑道";毫无例外,他们的人生也都是一个个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传奇。放眼望去,跻身于学术"珠峰"行列的女院士本来就寥寥无几,而李兰娟院士更是独一无二。因为她还曾作为卫生厅厅长全面主持过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就是说,她既到达了学术的顶峰,还能宏观把握与管理一方的医疗卫生事业,可谓"全才"。面对世界性难题——发病急、病死率超过80%的重型肝炎的治疗,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都未能提供好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孙燕院士60年的学习、从医经历,就是我国肿瘤内科从创立、发展到壮大的历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这样评价。孙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83岁的孙燕院士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他在飞机上拍摄的雪山云海气势磅礴,美轮美奂,曾被收入2012年度院士经典挂历中。他笑着说,人总得有点爱好,生活才会精彩。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是整合医学。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我国最早提出了"整体整合医学"(HIM)的概念。在我国,整合医学在医学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2019年整合医学召开了两次大型会议。4月2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等10个学术组织或机构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决策咨询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为向社会各界宣传、介绍中国工程院及其院士,加强我国工程技术界以及科技界与院士的联系,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工程院编辑,宇航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南。书的首页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同志的致辞。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工程院的组织机构,中国工程院简介,中国工程院机械运载与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一位极富个性的院士成了青年们的榜样,他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将生活变成梦想,又将梦想化为生活。在我国"两院"院士中,论专业成就,他是首批院士;论演讲著述,他建树颇多;论壮游天下,他独树一帜;论为人处世,他仗义执言。以院长、院士、少将、名师闻名,更以鲜明的个性和才情著称,这就是军事医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谈医改中的问题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居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十余年后的今天,新医改也已经历了五年,可是居民的看病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为什么我国的医改总是困难重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以岭委员说,我国拥有一支非常  相似文献   

16.
陈广晶 《首都医药》2012,(17):31-32
"杭州血液制品短缺"、"血液制品告荒"、"贵州单采血浆站关闭"……血液制品短缺新闻不时爆出,目前受相关采血政策影响,生物制品行业备受影响,这样的挑战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回顾往昔,从1919年到2012年,从最初的中央防疫处,到30家企业共同经营的繁荣市场,几经风雨,我国的生物制品行业一路走来,它们如何一次又一次在困境中实现突破?对此次危机有哪些借鉴意义?日前,笔者就此走访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赵铠院士及有关企业、专家.  相似文献   

17.
李学燕 《首都医药》2011,(19):38-39
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迎来了55周岁华诞。历经55载的风雨洗礼,一代代中医人见证了我国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院职工积极参与,用精湛的医术和一流的服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故事,一桩桩、一幕幕,记载在北京中医医院的史册,得到了百姓颂扬。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这一代科学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在科学的海洋中自己的团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不断做出里程碑式的工作,持续领跑国际前沿。"——邵峰院士2015年12月7日,43岁的独立研究者邵峰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刷新了我国两院院士年龄榜,是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1996年邵峰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硕士毕业,2003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相似文献   

20.
<正>陆道培总是随时掌握国外的最新医学潮流,但永远清醒地保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医生,其经验也是摸索出来的,因此其制定的标准也需要不断调整,我国的医师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不要"随大流"。"很倔、很勤奋"的院士我国第一例双胞胎骨髓移植、第一例异基因移植、脐带血库的成立、中华骨髓库的建立……数十项"第一"写满陆道培的人生履历。这位被贴上"很倔"、"很勤奋"标签的院士,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方向。因为"倔强",所以他坚持;因为勤奋,他才能创造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