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东莞市石碣镇参与“两癌”筛查乳腺体检者2874例,应用超声检查双乳情况。对2874例乳腺体检者进行随访,其中经穿刺检查或手术切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17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评估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高频超声高评分的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BI-RADS评分Ⅳ级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评分与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频超声评分诊断、单独BI-RADS分级诊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与BI-RADS评分分级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两者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龚英姿  吴建华 《医学信息》2018,(19):161-162
目的 探究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超声诊断价值,以提升超声工作者对规范乳腺诊断标准认识和运用,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原位癌的患者37例,系统回顾了根据病灶所显示出的不同声像图特征,综合分析采用BI-RADS超声分级诊断,探讨误诊主要原因。结果 37例乳腺原位癌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36%(28/37),4例未定,5例误诊,其中1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误诊为导管浸润癌,1例误诊为导管局部扩张,2例误诊为瘤样增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方法,较大提高了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联合其它辅助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在指导临床对患者乳腺疾病的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海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606-1607
目的: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超BI-RADS分级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共发现7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结果:BI-RADS 4级诊断准确率民明显低于病理学诊断准确率(P<0.05);良恶性乳腺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低、血供丰富等性质差异显著(P<0.05);良性乳腺结节Vsmax、Vdmin值均低于恶性乳腺结节(P<0.05).结论: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彩超BI-RADS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4级乳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在BI-RADS 3级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5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瘤患者,BI-RADS分级为3级的肿块共425个,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35岁及<35岁不同年龄段的病理结果、恶性率等。结果425个临床触诊阴性病灶均被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小于15 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共405个(95.29%),恶性病灶共6个(1.41%),癌前病变共14个(3.29%);术后出现瘀斑4例(2.29%),局部血肿2例(1.14%);术后随访1年,其中3人局部复发(1.71%)。≥35岁患者103例,其中乳腺癌有5例(4.84%),不典型增生有4例(3.88%),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有94例(91.3%);<35岁患者72例,其中乳腺癌为0(0%),不典型增生有2例(2.78%),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有70例(97.2%)。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可对BI-RADS 3级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进行早期诊治,且美观、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应用;≥35岁患者推荐微创手术活检以早期诊断及降低乳腺癌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MRI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某医院选取了经手术和临床病理证实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5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癌病变良性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取了诊断阈值。结果乳腺癌检查仪器对病因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是92.3%、95.2%90.1%。结论 MRI乳腺影响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判断的主观性,这样一来,方便医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和乳腺超声在诊断乳腺病变效能的不同以及联合应用对于乳腺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1 065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333例有完整的病理检查资料。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标准,分析DBT、超声、DBT+超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分布差异。根据333例病理结果,比较3种诊断模式的诊断效能。 结果:DBT与超声的BI-RADS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DBT与DBT+超声或超声与DBT+超声的BI-RADS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58, 0.394)。3种诊断模式均可明显区分恶性和良性乳腺病变(P<0.001)。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显示3种诊断模型存在差异([χ2]=14.982, P=0.001)。DBT的特异性、误诊率、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超声。超声显示囊性病变优于DBT,且超声对确定良性肿块的敏感性优于DBT。DBT+超声的特异性为99.5%,误诊率为0.5%,阳性预测值也达到99%。DBT+超声的检查模式优于单独使用DBT或超声。 结论:与单独的DBT或超声相比,DBT和超声的组合可以提高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施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209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化疗结束后4周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对乳腺原发灶进行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依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Miller和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依临床体检结果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24例,疾病稳定41例,疾病进展11例.(2)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乳腺X线检查87例,依乳腺X线检查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37例.(3)新辅助化疗后MP分级病理评价:1级14例,2级35例,3级106例,4级36例,5级18例.(4)临床体检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33.668,P=0.001),乳腺X线检查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22.404,P=0.004).(5)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与X线检查相关临床评价存在差异的病理学改变有:残存浸润癌以脉管瘤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残存,伴明显沙砾样钙化及周围组织的沙砾样钙化;间质结节状纤维化等.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的残存伴沙砾样钙化及间质结节状纤维化可能是临床评价低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可能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施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209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化疗结束后4周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对乳腺原发灶进行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依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Miller和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依临床体检结果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24例,疾病稳定41例,疾病进展11例.(2)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乳腺X线检查87例,依乳腺X线检查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37例.(3)新辅助化疗后MP分级病理评价:1级14例,2级35例,3级106例,4级36例,5级18例.(4)临床体检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33.668,P=0.001),乳腺X线检查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22.404,P=0.004).(5)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与X线检查相关临床评价存在差异的病理学改变有:残存浸润癌以脉管瘤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残存,伴明显沙砾样钙化及周围组织的沙砾样钙化;间质结节状纤维化等.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的残存伴沙砾样钙化及间质结节状纤维化可能是临床评价低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可能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射线钼靶、超声单独与联合应用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Ⅲ~Ⅳ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27例病理证实乳腺良性肿块(BI-RADSⅢ~Ⅳ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60岁。所有病例均行临床查体、X射线钼靶、超声检查,其中99例手术,28例穿刺活检。回顾性分析X射线钼靶、超声表现,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在影像学诊断中的特点。结果 X射线钼靶图像表现以片状致密影+结节状影、片状致密影+肿块影+钙化影、肿块影+致密模糊结节影+钙化影多见;超声图像表现以局限性病变为主,有液性、混合性、实质性、边界清晰或不清、或双乳腺多种病变并存等改变;两种检查联合诊断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灵敏度为92.9%,误诊率为3.9%,漏诊率为3.1%,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X射线钼靶与超声因成像原理不同,影像学表现各有其长处和不足,都存在诊断难点,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乳腺肿块(BI-RADSⅢ~Ⅳ级)的检出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系统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US)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取的8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采取UE、BI-RADS-US分级检查评价,评估UE联合BI-RADS-US在小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80例乳腺小肿块病理组织学检查,32例为直径≤1.5 cm小乳腺癌,占40.0%。恶性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模糊或毛刺状、肿物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纵横比>1均高于良性组(P<0.05)。联合诊断检出符合率96.88%均高于UE检出符合率75.0%、BI-RADS-US分级诊断符合率68.75%,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91.18%、97.83%)均高于UE(70.59%、84.44%)、BI-RADS-US分级(62.8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BI-RADS-US技术在直径≤1.5 cm小乳腺癌中的应用,联合诊断,可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旭光  许华宁  何玉冰  蔡婷 《医学信息》2018,(23):155-157,160
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5型,观察超声图像分型、血流信号分类及BI-RADS分类标准。结果 50例患者共65个病灶,37个病灶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诊断准确率为56.92%。其中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结节,19个病灶,2个误诊;Ⅱ型: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团块,5个病灶,1个误诊;Ⅲ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15个病灶,5个误诊;Ⅳ型:实性团块而无导管扩张,24个病灶,19个误诊;Ⅴ型:单纯导管扩张,2个病灶,2个误诊。彩色血流信号结果:23个病灶表现为0级;19个病灶表现为Ⅰ级;10个病灶表现为Ⅱ级;13个病灶表现为Ⅲ级。BI-RADS分类结果:2类2个病灶;3类59个病灶;4A类3个病灶;4C类1个病灶。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有多种类型,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运用多种超声成像方法综合诊断,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法(BI-RADS)、超声弹性评分法(UE)和超声弹性面积比法(EAR)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或随访的89例患者89个乳腺肿块的超声图像,运用三种方法进行诊断并比较不同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方法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用BI-RADS分类法和UE评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7%、72.9%、85.3%和74.2%、81.2%和65.9%。运用EAR法判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最佳临界点为1.16,其对应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6%、83.3%、92.7%,三种方法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1,0.94。结论三种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弹性面积比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结合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提高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在2cm以内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乳腺小肿块患者78例并展开彩超和X线钼钯检查,并将两种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超检查、X线钼钯检查以及两种检查手段联合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23%、66.67%、92.31%,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较单独应用显著升高(P<0.05)。结论采取超声和钼钯X线联合检查对2cm以内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修莉  张蔚  李雪静  幺刚 《医学信息》2007,20(8):1441-1443
目的探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乳腺超声及CT检查,采用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ow 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重建处理图像。结果31例患者中乳腺癌14例,纤维瘤7例,均经病理证实,1例患者不能坚持俯卧而检查失败。结论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BI-RADS 4类)为基础的乳腺超声培训效果。方法通过对33名本科毕业住院医师进行乳腺超声培训,对比分析实际的BI-RADS 4a、4b及4c类的阳性预测值与第二版BI-RADS词典中的参考范围。结果住院医师对BI-RADS 4a类的诊断水平尚可(阳性预测值稍高于参考范围),对BI-RADS 4b和4c类的诊断水平好(阳性预测值与参考范围一致)。结论应用BI-RADS分类(4类)这种结构化报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而且有利于乳腺超声报告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学分型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江阴市中医院及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08年1月—2018年9月49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为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4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74(45.78±10.50)岁;术后病理分型诊断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20例(40.81%)、交界性21例(42.86%)、恶性8例(16.33%)。采用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评估,并比较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种病理亚型的肿瘤病灶最大径线、超声BI-RADS分类、血供差异,以及不同大小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结果 三种病理亚型肿瘤病灶最大径线分别为(3.57±2.17)cm、(5.00±3.71)cm及(2.88±1.5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3, P>0.05);49例患者超声BI-RADS分类,0类6例、3类24例、4类12例、5类7例,三种病理亚型的超声BI-RADS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2.732, P<0.05);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富血供率分别为35.00%(7/20)、52.45%(11/21)及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2, P<0.01)。超声灰阶声像图显示,病灶最大径≥5 cm的肿瘤内部液化发生率为6/10,高于最大径<5 cm肿瘤液化发生率17.9%(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 P<0.05)。结论 当乳腺肿瘤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分叶状、囊性变时要考虑叶状肿瘤的可能,应用超声BI-RADS分类可能有助于鉴别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当乳腺内病灶呈现富血供时要考虑恶性可能,但该病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的各种声像学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观察120例乳腺肿块,对比分析了乳腺癌与良性结节的声像图差异.结果 120例乳腺肿块均行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为,恶性23例,良性97例;其中无明显肿块以片状低回声区伴微钙化为主要表现者1例.乳腺癌与良性结节在肿块的形态、边界、纵横比值是否>1、微钙化点、恶性环、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峰值流速PSV>20cm/s,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准确性为89.2%.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符合率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女性患者60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7.01岁。将其中恶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患者分别纳入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其中乳腺癌组患者47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6.96岁;乳腺良性病变组13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5.75岁。统计并比较两组超声分型分布情况,记录并观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的形态、边界、直径、回声、阻力指数(RI)等超声声像图征象;分析各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比较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47个,包括浸润性癌37个,导管原位癌6个,低级别恶性叶状肿瘤4个;良性肿瘤13个,包括纤维腺瘤8个,良性叶状肿瘤3个,腺病2个。乳腺超声检查共检出60个病灶,其中恶性47个,良性13个。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0%。超声分型中导管型7例,致密型24例,混合型23例,不均型6例,其中乳腺癌组中以致密型所占比例最高,占比46.81%;乳腺良性病变组中以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占比69.23%。47例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17例(36.17%),淋巴结未转移者30例(63.83%),其中原发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边界毛刺征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均0.05),而高回声晕、原发灶最大直径及RI则均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影响(P均 0.05)。对不同乳腺超声分型进行乳腺癌RR分析结果显示,致密型、不均型均为乳腺癌的高危类型,RR值分别为3.126、2.852 (P=0.001,0004),而导管型和混合型均为乳腺癌的低危类型,其RR值分别为0.398、0.698 (P=0.025,0.019)。结论不同的超声分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各组织成分的变异情况,其与乳腺良恶性病变密切相关,能对临床肿瘤的侵犯行为进行有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综合参数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乳腺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分析病理诊断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血流信号与参数指标,且比较高频彩超综合参数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经高频彩超图像显示,乳腺癌不规则占93.94%,乳腺纤维腺瘤轮廓规则占80.56%,实质回声均质占59.72%,不均质占40.28%,侧边声影占44.44%;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收缩期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与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结论:高频彩超综合参数检查对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病变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能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