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通过分析《王旭高医案》中有关痰饮、咳喘的医案,总结王氏治疗咳喘的经验,探讨其辨证治疗方法与临床用药特色,对"开上""温中""填下"三法进行归纳,有助于指导咳喘的临床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归属于"不孕""月经失调""闭经""癥瘕"等中医病证范畴,病位位于女子胞,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与心、肺亦有一定联系。湖湘针推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为"五经配伍",主张通过"针经治脏"以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本文从湖湘针推学术流派"针经治脏"的角度阐述针五经、调五脏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马国海主任医师临床脾胃病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临床中重视"脾胃气机""强调脾阳守位""习用活血运脾""运用中土五行""提倡健脾三法"等灵活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医家对其著述颇丰。笔者结合方约之治崩三法及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诊治经验,认为"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基本治则和根本大法。急性出血期当截留止血,以防亡脱;止血过程中寓"澄源"于"塞流",辨证审因,或清或补或消;血止之后,补虚固本以复其旧,三法同施,塞流不离澄源,澄源不忘复旧。此外,"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一切血证治疗大法,关键之处在于把握病证,随症而治,如此便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风邪是心悸的重要发病因素,心悸突发突止、心中悸动不安的发病特点与风邪"善行数变""风胜则动"的特性类似。风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性能。在治疗心悸时配伍风药可起到疏散风邪、调理肝气、活血通络、胜湿祛痰、增效补虚的功效。现代医家亦重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配伍风药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落枕为临床常见的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临床以晨起颈部肌肉僵硬,酸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落枕穴位于手背部二、三掌骨间,还有"阿是穴""外劳宫""颈肩痛穴"等名称,临床治疗落枕疗效好,在后来治疗落枕的临床研究中,多以落枕穴为对照组进行试验设计,本研究从以落枕穴单穴为主的治疗、选取远端穴位以落枕穴作为对照组的治疗及针刺落枕穴配合对疼痛局部的治疗三方面总结"落枕穴"治疗落枕的方法,"落枕穴"治疗落枕良好疗效的取得与腧穴状态有关,针对高敏化状态的"落枕穴"施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中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逐年增多,为更深入认识这些疾病的本质以便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黄帝内经》中"积""聚""结"原文进行了疏理与辨析,总结"积""聚""结"的内涵.作为动词,"聚""结""积"意义相近但程度不同,"聚气可布""结而不通""宿昔而成积";"结"为可见的有形包块;"积""...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中"心悸""胸痹"等范畴。樊瑞红主任从事心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阴虚火旺、血瘀化热为本病基本病机,常从"虚""热""瘀"论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麻木在临床上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历代医家的研究揭示其与气血经络密切相关,故针刺治疗有着重要的优势。针刺与病邪定位是否相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临床疗效,麻木在"五体"论治体系中位于皮部、肉部,对应《黄帝内经》"九刺"法中的毛刺、络刺等刺法,相当于"三才"理论中的天部及人部。本文通过探讨麻木病位病机与"五体""九刺""三才"等理论的联系,对麻木及刺法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分部定位,以寻求临床治疗麻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韩雪  刘文华 《光明中医》2016,(10):1353-1355
脂肪肝属现代多发疾病,且易衍生多种并发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积极预防,及早诊断并进行干预可有效阻断其进一步发生发展,或达到"可逆"之效。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而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与预防医学具有一致性,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宏观发挥其整体调节作用,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