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 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 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 0. 05)、TNM分期(P 0. 05)、神经浸润(P 0. 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 0. 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f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和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胃腺癌组织样本和30例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Cad和β-Cat在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胃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60例胃腺癌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的异常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Podoplanin只表达淋巴管,癌组织中的LMVD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癌周边缘区的LMVD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1)。LMV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和β—Cat异常表达在胃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淋巴转移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导管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在直肠腺癌中的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q-PCR检测在直肠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LSD1 m 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SD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直肠腺癌组织中LSD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 05),其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 05)。LSD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P0. 05)。结论 LSD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抑制LSD1可能是直肠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管中下段癌神经组织浸润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96例胆管中下段癌组织常规切片,分析胆管中下段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患者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96例胆管中下段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为79.2%,神经组织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4),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胆管中下段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提示发生神经组织浸润的胆管中下段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Apollon和Caspase 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38例癌旁组织及29例正常胃组织中Apollon和Caspase 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Apollon和Caspase 9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pollon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分别有82例(78. 10%)、8例(21. 05%)和2例(6. 90%)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 0. 01); Apollo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0. 05); Caspase 9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分别有21例(20. 00%)、23例(60. 53%)和21例(72. 41%)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 0. 01); Caspase 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0. 05); Apollon和Caspase 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 541 1,P 0. 01)。结论 Apollon和Caspase 9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Apollon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率为27. 7%(31/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率为29. 5%(33/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 022,P=0. 027)、TNM分期(P=0. 042,P=0. 019)相关;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 004); K-ras基因突变39例,突变率为34. 8%(39/112);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s=0. 252,rs=0. 258,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呈正相关(rs=0. 213,P 0. 05)。结论 Fascin-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 K-ras可能通过β-catenin蛋白促进Fascin-1蛋白的表达,从而为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53、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4例胆囊癌组织中p53、E—cadher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p53、E—cadherin和MMP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59.3%和94.4%。p53过度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完全丧失与临床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MP7表达升高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肝脏浸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分析表明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提示MMP7的阳性表达、肿瘤TNM分期、肝脏浸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有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53、MMP7及E-cadherin可作为胆囊癌重要的恶性生物学指标;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MMP7的表达可提示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并可为胆囊癌患者抗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阳性率分别为64%(51/80)、79%(63/80)、85%(68/8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阳性率分别为15%(3/20)、10%(2/20)、20%(4/20),胃癌组织中Nek2、Plk1和Cdk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ek2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 Plk1、Cdk1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 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P>0.05)。 Nek2与Plk1、Plk1与Cdk1、Nek2与Cdk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Nek2、Plk1和Cdk1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结直肠腺癌、32例结直肠腺瘤和34例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9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MP-19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 84%、40. 63%、8. 8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结直肠癌中MMP-19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有无癌结节均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MMP-19在结直肠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在结直肠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MTK3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MTK3蛋白表达水平,收集60例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MTK3表达差异,比较LMTK3不同表达水平病理特征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分析LMTK3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LMTK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LMTK3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LMTK3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EGF、SDF-1及CXCR4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DF-1/CXCR4轴与VEGF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DF-1、CXCR4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结直肠癌组中SDF-1、CXCR4、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中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7%、60%和66.3%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37.5%、42.5%和28.8%,差异显著(P0.05);结直肠癌中SDF-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等无关;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SDF-1的表达与CXCR4及VEGF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DF-1/CXCR4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E-cadherin在大肠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E-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7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100.0%,37例大肠癌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8.6%;分化较好的和分化不良的肠癌细胞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和10.0%;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4.8%,E-cadherin表达与浆膜浸润、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X-2、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关系。结果 COX2和VEGF在正常食管组织中未见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率79.4%;VEGF-C阳性率72.1%。食管癌的分化程度越低,COX-2的表达越高,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2、VEGF的表达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两者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P〈0.01),两者呈正相关。同样,COX-2、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相关。结论 COX-2、VEGF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这种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包括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COX-2与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Cox-2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urvivin、Cox-2及HIF-1α在65例胃癌组织、18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urvivin、Cox-2与HIF-1α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在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Cox-2阳性表达在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HIF-1α阳性表达在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65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Cox-2与HIF-1α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5,0.405,0.546,P0.05)。结论:Survivin、Cox-2与HIF-1α的过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可成为胃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3、Id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9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Id2的表达情况。结果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Id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53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Id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P〈0.05),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P〈0.05)。结论P53、I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内源性表达,分析PD-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HPV阳性宫颈腺癌Hela细胞和HPV阴性宫颈鳞状细胞癌C33a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及癌细胞,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 6%。P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灶大小均密切相关(P 0. 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HPV感染均无关(P 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P 0. 05)相关;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D-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 0. 001),与肿瘤直径相关(P 0. 05)。在宫颈癌HPV+Hela细胞和HPV-C33a细胞中均有PD-1蛋白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宫颈癌组织中PD-1阳性率较高,宫颈癌细胞株亦表达PD-1,该基因与肿瘤的多个临床指标密切相关,PD-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COX-2与P7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COX-2和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OX-2和P73在6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全组COX-2阳性率为64.5%(40/62),P73阳性率为69.4%(43/62)。COX-2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P73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COX-2和P73同时表达、单独表达及不表达时,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病变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84,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P73基因的过度表达,COX-2和P7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IAP1蛋白和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50例胃腺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I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IAP1蛋白和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c-I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c-IAP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了胃腺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为胃腺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ai1和STIM1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结肠腺癌及5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中Orai1和STIM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均0.05);Orai1和STIM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肠腺癌中Orai1与STI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rs=0.34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Orai1蛋白、STIM1蛋白、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Orai1和STIM1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结肠癌的发展,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腺癌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的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D-1、PD-L1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肺腺癌组织中PD-1、PD-L1的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PD-1、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36例肺腺癌样本中发生K-RAS基因突变者8例(22.2%),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PD-1、PD-L1蛋白表达与K-RAS突变无关(P0.05)。结论 PD-1、PD-L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但两者表达程度与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