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回顾有关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1983~1998年收治并确诊 的17例腹膜假性粘液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6例。年龄20~71岁, 平均52岁。17例患者中,14例伴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其中4例合并阑尾粘液囊肿。17例患者中包括1例卵 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卵巢粘液腺癌,1例男性阑尾粘液囊肿。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1~6次,平均每人2.5次。 2次手术间隔7个月~7年4个月,平均3.6年。术后1年内死亡3例。结论:尽管腹膜假性粘液瘤被认为是一 种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但复发是极常见的现象,远处转移几乎不存在。其来源最多见于卵巢 和阑尾。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导致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理分型、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率等情况,并探讨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和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随访1~6年137例(91.3%)患者治愈,1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7%,其中行单纯腮腺瘤体切除患者的复发率最高(80%),良性患者中以腮腺混合瘤术后复发率最高(11.4%),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复发率最高(25.0%)。结论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的有效方式,且为降低术后复发率应慎重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7例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 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例为藏毛窦,年龄22~28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窦道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窦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窦,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窦口藏毛窦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技术融合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5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22岁。使用锁孔微创开颅,颅骨骨瓣成形,超声刀磨开内听道、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等技术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复查MRI,检查肿瘤切除情况。根据House-Brackmann分级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05例患者肿瘤术后复查,5例内听道内残留,1例脑干面残留,全切率94.3%。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其中Ⅰ级48例45.7%,Ⅱ级31例29.5%,Ⅲ级15例14.3%,Ⅳ级4例3.8%,Ⅴ级4例3.8%,Ⅵ级2例1.9%。听神经功能保留率14%。术后因吸入性肺炎死亡1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皮瓣下积液及感染病例。结论多技术融合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能提高手术全切除概率,保留面听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胸腺瘤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和预后,并与同期国内外报道的SLE合并胸腺瘤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SLE合并胸腺瘤住院患者共11例,占SLE患者的1.55‰,占胸腺瘤患者的1.07%。女性10例,男性1例。SLE平均起病年龄25.5岁,平均确诊年龄26.4岁,胸腺瘤的平均确诊年龄28.5岁。SLE进展至胸腺瘤的平均病程为2.1年。确诊胸腺瘤时SLEDAI均值为3.6。5例患者行胸腺切除术,1例患者放疗。4例胸腺瘤标本可用于WHO分型,A型2例,AB型1例,C型1例。8例患者随访3~92月,6例SLE稳定,1例SLE活动,1例死于肿瘤转移。与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相比,本研究中的SLE合并胸腺瘤患者年龄偏小,发现胸腺瘤后的手术切除率偏低。结论 SLE合并胸腺瘤并非偶然现象,胸腺瘤症状隐匿,可能参与SLE发病。胸腺切除可能有助于SLE的临床缓解,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治疗骶骨脊索瘤7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0例,年龄27—79岁。根据术前肿瘤学评估,56例行单纯后路手术,22例行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术后分别行化疗、放疗、抑制骨溶解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骶尾部疼痛改善明显。术后病理诊断典型脊索瘤76例,去分化脊索瘤2例。术后均获随访4~85个月,平均40个月。32例于术后3~67个月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7例因复发及远处转移分别于术后17、18、22、27、30、33及69个月死亡。结论: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是外科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廖勇 《医学信息》2000,13(3):129-129
方法 利用 1972年以来 Chiba肿瘤右心和 Chiba医科大学接受外科治疗的骶尾部脊索瘤患者 13例进行临床讨论及结果分析。结果  8例行脊索瘤内括除术。2例行肿瘤病灶切除术。3例行广泛切除术。观察 ,有 6例局部复发。以骶骨臀肌 (臀大肌、梨状肌 )附近的复发率高。7例死于本身脊索瘤。6例无瘤存活。 5年生存率 81.8%。 10年生存率 2 9.1%。讨论 脊索瘤属低度恶性肿瘤 ,占骨肿瘤 4%。 40岁以上男性多见。脊索瘤、脊索瘤术后复发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因骶尾部脊索瘤特殊解剖结构原因。为减少对术后患者的功能影响。适合行骶尾部脊索瘤内括…  相似文献   

8.
阑尾可发生各种肿瘤,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约占阑尾肿瘤50%以上,占胃肠道NET的20%。大宗病例报道显示,真正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NET比例不足1%,许多肿瘤系其他原因行阑尾切除后行病理检查中被偶然发现[1]。 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类癌”术语从整个胃肠道NET中剔除[2],至今国内许多病理学科对阑尾NET的诊断几乎还停留在“类癌”上。本文现对阑尾NET的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进行介绍,并结合最新文献对一些临床病理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阑尾神经瘤在成人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中并不少见,但在日常工作中常被忽视,大多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我们复查了30例慢性阑尾炎的病理资料,其中阑尾神经瘤7例,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劳玲玲  黄小娥 《医学信息》2010,23(5):1414-1415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经我科手术治疗的术前行磁共振检查的90例乳腺结节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36例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占40%),23例为乳腺增生症(占25.6%),20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22.2%),其中男性1例,女性19例,粘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2.2%),囊肿5例(5.6%),其中1例为男性,分叶状肿瘤1例(1.1%),囊性乳头状癌1例,为男性(1.1%),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1.1%),浸润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1.1%).25例恶性肿瘤,仅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磁共振未提示.结论 乳腺MR平扫+动态增强对明确乳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较高,手术是治疗结节的首选方法[1].我科诊治术前行磁共振检查的90例乳腺结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女性腹膜假黏液瘤的组织学起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人女性患者腹膜假黏液瘤的组织学起源。方法复习18例女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别对每例患者腹膜、阑尾及卵巢的病变进行PV-6000法免疫组化标记,抗体有CK7、CK20、MUC-1、MUC-2、CA-125、ER及PR。结果18例腹腔内均见大量胶状黏液性肿瘤,17例患者有阑尾切除病史,其中黏液性病变15例,阑尾炎1例,1例外院手术病理不详;11例卵巢见黏液性肿瘤,7例为双侧,2例为右侧,2例为左侧;2例卵巢未见著变,5例术中未见病变,未予切除。18例中15例腹膜病变呈CK20及MUC-2阳性,而CK7、MUC-1、CA125、ER及PR阴性,阑尾与卵巢表达方式与腹膜病变相同;1例CK20、CK7及MUC-2阳性,MUC-1、CA125、ER及PR阴性;卵巢未予切除,阑尾为外院手术,未得到组织块;1例腹膜病变未获得组织块,影像提示双侧卵巢萎缩,而阑尾活检CK20及MUC-2阳性,CK7、MUC-1、CA125、ER及PR阴性;另1例术中见阑尾正常,未切除,腹膜及卵巢病变CK20、MUC-2、CK7、MUC-1、CA125、ER及PR均为阴性。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以腹膜大量胶冻样黏液播散种植为特征的病变,患者往往具有阑尾黏液性病变,或曾行阑尾切除史。在女性患者,虽然部分病例卵巢同时有病变,但多数双侧卵巢受累,结合免疫组化检查考虑大部分腹膜假黏液瘤起源于阑尾,卵巢肿瘤应为种植而非原发,对腹膜假黏液瘤患者外科手术时应常规切除阑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评估手术疗效。 方法 收集自1992年1月至2008年11月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46例,分析患者手术入路、手术方式,随访术后功能及并发症。46例中,年龄32~65岁,平均46.8岁;男性27例,女性19例;恶性骨肿瘤34例,侵袭性良性骨肿瘤12例。全部病人行骨盆部分切除术或骶骨部分切除术,Ⅰ区肿瘤(髂骨)采用沿髂嵴切口,Ⅱ区肿瘤(髋臼周围)采用“人”字切口,Ⅲ区(耻骨、坐骨)采用腹股沟+会阴旁切口;Ⅳ区(骶骨)采用前后路联合切口,其中41例肿瘤完整切除,5例肿瘤巨大分块切除,6例患者行肿瘤灭活再植重建骨盆环,4例用大块异体骨块重建骨盆环,3例用自体骨块重建髋臼。21例肿瘤巨大者术前行肿瘤血管栓塞术。恶性肿瘤术后行适当放疗或/和化疗。 结果 病例随访时间3~53月,平均32月,46例中,1例术后3月因局部感染合并内在衰竭死亡,2例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43例存活。存活患者中,按Enneking法评分,35例超过23分,功能优良,5例一般,3例差。功能差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切除中神经切断或切除范围大引起的。 结论 骨盆肿瘤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完整切除肿瘤,骨盆环重建,尽可能保留重要的神经是手术后取得满意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阑尾切除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与癌症的关系。方法 对1184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后确诊的癌症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在1184例癌症患者中,有阑尾切除术史者仅占7%,其中25岁以前切除的仅占1.2%。结论 阑尾切除后,不易诱发癌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良恶性颈动脉体瘤的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中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06例良、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69例;年龄7~67岁;肿瘤发生于左侧62例,右侧42例,双侧2例。术前诊断为颈动脉体瘤86例,另20例术前诊断为颈部肿物待查;无一例术前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根据术中是否行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活检分为淋巴结切除组(54例)和未切除组(52例),随访其术后生存及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106例患者中,98例获随访,8例失访,其中淋巴结切除组失访5例,未切除组失访例3例。随访时间7个月~38年,中位随访时间8年。淋巴结切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为97.0%,高于淋巴结未切除组的73.7%(χ2=9.938, P<0.01);明确诊断良恶性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93.4%,高于未行淋巴结切除从而诊断恶性证据不足者的14.0%(χ2=45.054, P<0.01)。淋巴结切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2%(19/54),低于淋巴结未切除组的55.8%(2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0, P<0.05)。结论 颈动脉体瘤手术中,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从而提高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生存率;同时,还有利于暴露术野,降低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1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肝脏肉瘤1例,均排除肝外转移.结果: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 、52.6% 、42.1%、21.0%;存活时间最长1例达59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无瘤生存率为57.9% 、31.6%及21.1%.结论:如无肝外转移,肝移植可成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5.3岁。所有患者均使用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进行随访评估,包括神经影像、内分泌及视力检查。统计分析内镜治疗垂体腺瘤的视力改善率及内分泌治愈率,观察分析其肿瘤切除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32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58例患者中,内镜手术全切48例(82.8%),次全切8例(13.8%),部分切除2例(3.4%)。术后患者视力改善率91.2%(31/34),内分泌治愈率35.7%(10/28)。术后短暂脑脊液鼻漏4例,无永久性脑脊液鼻漏。短暂性尿崩症10例,无永久性尿崩症。无死亡或者植物生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4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切术27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占同期宫颈环切术宫颈环切术手术的13.3%(27/203),患者年龄为23~40岁,中位年龄为30.3岁。27例中,10例因计划生育行人工流产术、1例异位妊娠、2例6~8周自然流产。14例足月分娩,其中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5例。所有分娩孕妇的分娩孕周均大于38周,新生儿体重2905~4000g。新生儿1minApgar评分:9分2例;10分12例。无新生儿窒息。结论宫颈环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切除范围,对其后的妊娠生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行一侧标准前颞叶切除术(ATL)的颞叶癫?(ATL)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开展神经心理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分析行一侧ATL不同性别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短期影响及变化。方法:选择一侧A T L的颞叶癫?患者42例,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心理测试,采用临床记忆测验和多维神经心理测验。结果:①行一侧A T L的42例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心理测验分数与术前比较,记忆水平降低,语音加工及语义理解能力提高;②在术前,行左侧ATL的患者记忆商低于行右侧 ATL患者;在术后,行不同侧别ATL的患者语音加工及语义理解能力均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③男性与女性患者在术后记忆商数均有下降,但男性患者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的记忆商数均较女性低;不同性别患者术后语音加工和语义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女性在术后的语义理解分数的提高上较男性更显著。结论:在侧别方面,行左侧ATL较右侧切除的病人,术后记忆功能在短期内有降低;在性别方面,女性无论是在记忆还是语音加工、语义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比男性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求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间,17例有动眼神经麻痹且直径大于8mm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会。6例行单纯夹闭(A组),11例夹闭后切除瘤囊(B组)。结果术后6个月,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0.6%),5例患者部分恢复(29.4%)。A组2例完全恢复(33.3%),4例部分恢复(66.7%)。B组10例患者完全恢复(90.9%),1例部分恢复(9.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8)。随访1年后,A组仍有2例动眼神经功能部分恢复,B组11例患者均完全恢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单纯夹闭动脉瘤与夹闭并切除瘤囊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如果术中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瘤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喉上神经(SLN)的保护方法,以避免或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甲状腺精细化操作手术治疗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04例,年龄9~78岁。行甲状腺全切5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5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9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0例,行Ⅵ区清扫者18例。术中RLN显露者121例,未显露者20例。结果 本组1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RLN暂时性损伤5侧,占2.56%(5/195),给予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配合发音训练,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RLN显露组占2.5%(3/121),未显露组占5%(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 P>0.05)。无一例并发RLN永久性损伤和SLN损伤。结论 熟悉RLN、SLN与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变异情况,应用被膜解剖技术精细操作,术后可以避免神经的永久性损伤。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