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健侧肢体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肱动脉血压显著低于足背动脉血压(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测量肱动脉血压困难时,可测足背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前动脉血压测量替代上肢测压的可行性。方法:卧位规范测量510名成年人的双侧肱动脉和肱前动脉血压分别计算胫前动脉血压与右友动脉血压差值,并分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二组作比较。结果:两侧胫前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肱前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胫前动脉测压方便、可靠,可以替代上肢血压测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味对人体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60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在闻茉莉花香味、酒精气味后,于不同时间段内测量动脉血压数值。结果:两种气味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同,闻茉莉花香味可使动脉血压降低,闻酒精气味后动脉血压没有变化。结论:芳香宜人的气味有利于降低动脉血压,而一般气味对动脉血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不少病人因双上肢外伤或烫伤导致上肢血压不便测量,为了了解病人的血压状况,便于制定治疗方案,不得不被迫采用下肢动脉测量法。而下肢动脉的测量足背动脉比胭动脉测量更便捷。为了证实下肢动脉血压(即足背动脉血压)测量的可行性,笔者随机抽取了127例健康成年人来分别测量他们的肱动脉血压和足背动脉血压作进一步的对比研究,从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证实测量足背动脉血压是完全可行的,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血量等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 ,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的调节起重要的作用 ,是动脉血压维持稳态的重要神经反射机制。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 ,反射性引起心迷走神经紧张加强 ,心交感神经紧张和交感神经缩血管紧张减弱 ,导致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使动脉血压下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 ,则反射性使动脉血压升高。因此 ,压力感觉性反射的活动水平直接影响动脉血压调节的速度 ,重调后平均血压高低和动脉血压波动的幅度 ,对维持器官灌流量的稳定和防止血压过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压通常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1]。但在血透过程中,有时不宜使用上肢或动脉测量血压而必须采用足背动脉来测量,为了了解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我们作了测量对比及计算机统计学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抽样150例,其中血透病人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9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动脉留置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将留置针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压管道与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动脉压力和波形,将数据与患者的同肢体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相对比,观察两组在血压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有创动脉血压值比无创动脉血压值高5~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无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同步,而且可实时连续监测血压。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较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实时、连续监测血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医生正确、及时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动脉血压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在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压是不断变化着的,收缩期高,舒张期低;由于舒张期的时间大于收缩期,因此平均动脉压的数值不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一半,而是更接近于舒张压。  相似文献   

9.
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夹闭家兔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引起动脉血压升高的众多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动脉插管法记录动脉血压,观察破坏或麻醉颈动脉窦等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明显升高(P〈0.01),而夹闭一侧股动脉后动脉血压仅轻度升高(P〈0.05);破坏或麻醉颈动脉窦可显著削弱夹闭一侧颈总动脉的升压效应(P〈0.01);破坏双侧颈动脉窦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与同时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及股动脉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引起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外周阻力增大所起作用不大,脑缺血反应不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平卧位时踩部足背动脉与臆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围术期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科和妇产科住院病人中拟行硬膜外麻醉100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体克)和复苏组8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相应监测平卧位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和术毕,以及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另选期择期手术病人儿童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150例(各50例),监测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与肱动脉血压相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毕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分别较肱动脉血压高9mmHg和7mmHg(P<0.01,三时点两部位血压直线正相关:休克时、复苏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时和复苏至血压恢复正常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具有显著正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P>0.05),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0mmHg和5mmHg(P<0.01、P<0.05)、21 mmHg和6 mmHg(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正相关.结论: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高度相关,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必要时替代肘部肱动脉血压监测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合传统生理学实验中动脉血压调节与呼吸运动实验。方法: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同步记录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乳酸,观察其变化及相互联系。结果:刺激迷走神经后,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都受到抑制,其变化几乎同步;静脉注射乳酸后,动脉血压下降,呼吸兴奋,且血压变化要先与呼吸。结论:整合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能够更好说明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家兔动脉血压神经-体液调节的研究,分析其发生机制,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夹闭颈总动脉、结扎剪断一侧减压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家兔动脉血压变化,并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对家兔的动脉血压进行记录。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发现动脉血压升高;结扎或剪断一侧减压神经,刺激完整的主动脉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的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血压基本不变;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下降;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动脉血压降低;剪断双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下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降低。结论家兔的动脉血压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200例男、女性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4.0kPa(30mmHg),舒张压高3.0kPa(20mmHg);女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3.0kPa(20mmHg),舒张压高2.0kPa(15mmHg)。并由此得出,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差异消除的简便方法,为护士测量、记录提供方便,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有创动脉血压为参考,研究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需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各自的测量标准,分别采用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血压的收缩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压监护仪相关性更强;舒张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变音为准的台式汞柱间接测量值相关性更强。结论: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动脉血压的实际水平,但收缩压与动脉实际血压相关性最好,尤其是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以变音为准的舒张压更能反映血压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15.
田旻  蔡越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41-1342
<正>近年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对检测患者具有良好的检查作用,为了有效的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对患者的身体体征检测具有良好的意义,对我院于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分析和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6.
动脉血压为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以往教科书认为只能测量健侧肽动脉血压,不能测患侧与足背动脉血压。而上肢残缺患有动脉炎或上肢静脉输液输血及烧伤特别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监测仪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健侧肱动脉无法测量时,能否在患倒的脏动脉与健、患侧的足背动脉测量血压.从中寻找规律是当今医护人员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我们对1997-06~1999-06神经内科收A院的400例病人进行了血压观察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就是血压,它是由心脏收缩和周围血管阻力相互作用形成的。血压又分为动脉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人们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又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峰值时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  相似文献   

18.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血管可分为动脉和静脉 ,人们常说的血压是指体内的动脉血压 ;而静脉血压因为数值很低用血压表是测不出来的。过去 ,动脉血压通常用比大气压高出多少毫米汞柱 (mmHg)的数值来表示 ,现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用kPa (千帕 )来表示血压的高度。换算方法为 1mmHg =0 133kPa。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压力。在循环系统各段血管中血压高低不等 ,动脉血压较静脉血压高。临床上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动脉压主要由心室收缩和周围动脉的阻力所形成 ,与动脉壁的弹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结合肱动脉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16例危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108例,对照组108例。试验组采用胫前动脉结合肱动脉交替进行无创血压监测,每8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并且在测压部位袖带下方垫一棉布(棉布为厚约2 cm左右的棉质秋衣布),长和宽较袖带各大3 cm;对照组采用弘动脉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结果:采用肱动脉结合胫前动脉交替进行无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地避免袖带压力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胫前动脉结合肱动脉进行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减轻了危重患者的皮肤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直接动脉压监测是加强医疗病房(ICU)血液动力学监测中一项基本而重要的项目,我院外科(ICU)自1986.7~1996.7期间,进行直接动脉压监测242例,尽管直接动脉血压监测起到了袖带血压监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应用中也发现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并非是临床测量血压的“金标准”,以往因缺乏对不同病人直接动脉血压与袖带血压数值上差异的足够认识,在部分病人身上引起了治疗上的误导,甚至加重病人的病情,重新评价直接动脉压在危重病人监测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