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10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为对照组,54例采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71±0.50)h、住院天数(7.1±2.1)d,对照组(3.68±0.42)h、(10.2±2.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有效率(94.4%)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并发症率观察组(9.3%)与对照组(24.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改良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风险,综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和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28-22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成人腹股沟疝应用比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75例,随机分为内镜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第2天疼痛分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疼痛情况、术后24h切口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h切口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仰斜截石位与常规体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PCNL治疗18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位摆放不同分成A组(58例)和B组(128例)。A组采用仰斜截石位,B组采用常规体位。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前、麻醉10 min、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循环功能变化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截石位时、改变体位时、手术结束时SBP、DBP、Sp O2低于麻醉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斜截石位行PCNL与常规体位疗效相同,且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保护循环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58.32±20.32)min长于对照组的(120.39±19.32)min,切口长度(3.09±1.01)cm短于对照组的(11.32±1.25)cm,术中出血量(143.54±3.52)ml少于对照组的(218.91±4.1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32.42±10.86)min、首次排气时间(2.31±0.12)d、胃肠道恢复时间(2.54±0.31)d、首次进半流食时间(3.57±0.13)d、术后进食时间(5.06±0.32)d、留置导尿管时间(4.58±1.52)d、下床时间(2.98±1.41)d、住院时间(6.81±1.81)d均短于对照组的(40.16...  相似文献   

7.
李小丽 《北方药学》2013,(6):113-113
目的:分析手术室腹腔镜体位摆放中舒适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4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腹腔镜体位摆放舒适理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应用全麻和小剂量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腰麻方式,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恢复到2分以下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252±13.5)ml、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64±10.1)min、住院时间(10±1)d、住院总费用(25900±235)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0.00%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261±13.3)ml、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62±9.6)min、住院时间(16±1)d、住院总费用(29500±312)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0%,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小剂量腰麻制药控制好麻醉平面,保持患者呼吸到通常维持循环功能,更适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与全身麻醉比较可明显降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是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章云霞 《安徽医药》2015,19(11):2164-21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作为观察组,60例无子宫肌瘤妊娠行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时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术时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0.1±8.97) min长于对照组(39.3±6.49) 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挖出术时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把握好手术技巧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6年在我院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38.46%);试验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52.21±15.65)min、术中出血量(93.12±26.46)m 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69.32±21.28)min、术中出血量(126.65±40.13)m 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A case is presented of complete intrapartal rupture of an intact, nonscarred uterus in the cervicoisthmic region in a quadripara without a history of cesarean section or other uterine operation, with dorsoposterior high longitudinal fetal head posi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板后踝骨折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 23.55±1.8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19.04±1.7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 25.00%).结论 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磊  杨峰  纵成成  杨耀坤  李硕  刘梦鲲 《安徽医药》2022,26(7):1398-1401
目的比较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在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索后踝骨折更为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累及后踝踝关节骨折 154例,其中采用后踝解剖钢板固定的 87例,空心螺钉固定 67例,从两组中抽取年龄范围为 24~45岁共 44例病人,每组 22例,空心螺钉固定为螺钉组,后踝解剖钢板固定为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踝关节 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骨折解剖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的活动度。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全程随访,随访时间 12~14个月。钢板组手术时间( 82.14±2.34)min与螺钉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is a serious condition that manifests as headache, convulsions, visual disturbance, and a characteri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of the brain. We now describe a case of RPLS that was likely attributable to trastuzumab,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 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cause significant hypertension which can lead to development of RPLS. Trastuzumab is also shown to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by de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VEGF and activating antiangiogenic factors. In a clinical trial of trastuzumab, adverse effects of trastuzumab include hypertension, even though it is low incidence (~10%). Although RPLS is potently reversible, it may result in an irreversible brain damage without prompt appropriate treatment. Given the increasing use of trastuzumab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gastric cancer, or other solid tumors,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acute hypertension during trastuzumab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进行性近视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性近视41例(77眼)进行后巩膜加固术(加固组),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Ⅰ组(-8.00~-9.00D)23眼;Ⅱ组(-9.25~-10.25D)29眼;Ⅲ组(-10.50~-11.50D)25眼。用眼前节全景仪测量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高度值。并在术后1年行LASIK,检测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的角膜后表面同样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后巩膜加固术后1、3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LASIK术后1、3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对进行性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形态无明显影响,再行LASIK手术可改变进行性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脊椎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管开门度数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3%,优良率为80.95%,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3.6%,优良率为78.5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11.9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使脊髓充分后移,解除前方压迫,应分清适应征采取相应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min,出血量为800~1500ml,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2~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并能为截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