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尹婷  江滨 《中国药学》2018,27(11):799-804
研究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政策的效果。通过对比福建省七八标和三明市第一次药品限价采购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限价采购在品种、价格、供应、企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1)限价采购后,采购品种和企业数量减少,品种和企业结构得到优化。(2)采购药品总体可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但小部分药品存在断货现象。(3)药品价格总体下降,单价5元以上国产药品降幅约10%,进口药品降价少,单价低于3元的低价国产药品有一定涨幅。三明市药品限价采购政策在优化采购结构、控制"药价虚高"、完善产业结构等方面有明显成效,但也存在部分药品供应不足、进口原研药难降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8):1014-1018
目的:调查四川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省78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药品短缺情况,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品短缺情况、具体短缺药品信息、药品短缺原因。对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短缺的关键因素。结果与结论:78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2家及基层医疗机构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33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其中68家医疗机构上报了206种短缺药品,合计240个品规;有88.34%以上的短缺药品价格低于50元。短缺药品主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且多为直接挂网采购类;暂时短缺(短缺时间<3个月)和长期短缺(短缺时间>12个月)的药品占比相对较高(合计占比超过68%);药品供货和医疗机构自身因素是导致药品短缺的两大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药品短缺时间的因素主要为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医疗机构所处地区以及药品采购价格,影响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品规数的因素主要有药品采购流程、医院采购目录限制、是否基层/非基层医疗机构、是否综合/专科医院。建议该省医疗机构可通过建设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优化药品采购目录和计划、加强药房库存管理、建立配送企业监管制度等措施,来减少因自身原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3.
日前,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卫药政发〔2014〕14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14〕36号)(简称《通知》),指导地方积极稳妥开展低价药品采购工作。《通知》要求各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引导和调动企业生产供应常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与现行采购政策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广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其招标采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2010年,广西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结果共有1004个品规中标,中标价总体下降14.34%,其中招标价低于5元的有526个,占52.39%;5~10元的有183个,占18.23%。175个品规中,降幅大于50%的占22.88%;独家中标191个,占24.91%。小品种、抢救药品及独家品种因价格低廉、利润微薄而缺供,造成临床用药困难。结论:在2010年集中采购周期内,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面临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政府应采取完善相关法规、提高评标人员素质等措施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全市6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前后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市部分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前后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深圳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从实施前29.22%下降到实施后26.61%,重点监控药品采购总金额从44 225.23万元下降到37 825.18万元重点监控药品采购金额占比从5.52%下降到4.67%。结论: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通过实施综合监管措施,可实现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6.
“最新的《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与之前8稿中药品全部限价竞价规定大有不同,既有限价品种,又有不限价品种,政策向专利药、原研药倾斜。”天津红日药业副总经理赵郑说。继四川之后,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推出的《方案》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九易其稿之后,目前仍在征求医疗机构、药品经营生产企业以及相关专家等各方意见。作为全国最重要市场之一的广东省,“挂网”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网上限价竞价模式,业内简称“挂网”)模式的采用在医药界引起强烈震动。业界认为,广东省在限价竞价、票据的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市各大医院已经开展医疗机构联合由市招标办,进行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开始从几种扩大到几十种,使药品的实际成交价下降了10%~50%之间。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对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低价药和微价药中标较多。从2000年3月国家公布部分药品降价,同年5、6、7月,又有9个品种57个规模的常用药品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再次开始大幅降价,平均幅度为30%。2001年12月11日又有十几个品种的药品降价,而且降价的大部分药品是国家定价的国产抗生素类药品。由于几次药品的大幅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考察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其他药品采购模式和配套政策。结果: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可采用集中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挂网限价采购三种模式。结论:为控制药品费用过快上涨,减轻病人不合理药费负担,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并应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2012年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药物的品规、企业、价格等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改进措施。结果:广东省2012年基本药物集中招标共有3697个品规中标。其中,《低价药品目录》品规1323个;中标生产企业947家;有58个目录内药物品种没有中标,其中31个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结论:广东省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及企业分布相对较合理;基本药物目录不适宜、临床需求量少、限价过低等原因导致部分品规未中标。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杨俊何 《中国药房》2007,18(19):1441-1443
目的:推动药品采购工作规范化。方法:分析、评价《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制订及实施过程的主要亮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广东省药品网上采购阳光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合理降低了药品价格,保障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完善相关药品采购政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查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泸州市5家二级甲等(简称"二甲")医疗机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取药品分类采购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药品采购占比和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比例,以及"两票制"执行情况等。结果泸州市二甲医疗机构药品平均阳光采购积分高于90分,药品采购比例达到要求,符合四川省阳光采购考核规定,"两票制"执行情况良好。结论"两票制"有利于保证医疗机构药品的种类和储存量,有利于药品安全、贮藏及流通的管理,但同时需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周好田  孙守景  任敏 《中国药房》2009,(16):1209-1210
目的:确保医疗机构从合法的供货方采购到合格的药品。方法:对供货方按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分别对其资质证明文件进行收集、审核、编号存档。结果与结论:严格审查药品供货方的资质材料可促使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尚存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协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评估法,分别对目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直接协同与间接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保支付制度在技术层面的付费方式、效果层面的绩效评估、管理层面的过程管控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其间接协同作用包括: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可促使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出调整以适应医保支付改革;可调整医药市场,影响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为:中选药品品种少,采购范围与医保降费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医保对于非中选药品"一刀切"的支付标准可能会削弱药企对仿制药研发的积极性等。因此,下一步还需大幅扩大药品采购品种和范围,对于本身品种就较少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开医保支付限制;协调医保报销政策和采购方案,提升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引导医疗机构从"价格医疗"到"价值医疗"理念的转变,兼顾市场多方利益,形成全方位的药品价格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徐博一  徐正昌  郭剑  郭亚华 《中国药房》2012,(13):1160-1162
目的: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药械质量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温岭市医疗机构计算机配备及药品监督、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对全市医疗机构药械采购、使用、储存环节实施电子化网络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坚持分级分批、优先实施,部门协作、资源共享,执行制度、力促落实,全面覆盖、强化监管等措施实施医疗机构药械质量电子化监管,成效明显,如药械购、销、存信息在线掌握;药械使用监管信息及时发送;诚信体系评定建设有效开展;基本药物使用质量全程监管;药品管理高效、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网络面不断扩大。尽管其在卫生、药监监管软件对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仍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伍杰雄 《中国药房》2001,12(1):12-14
目的 :介绍我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况。方法 :应用文献检索方法 ,查找有关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文献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可归纳为5种主要类型 :集中招标联合采购 ;集中招标集中采购 ;集中招标分别采购 ;统一招标分别采购 ;电子商务集中招标采购。结论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利国、利民、利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树敏  郗芳  肖林添 《中国药房》2005,16(3):164-166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方法 :运用政府管制理论 ,分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问题的原因。结果与结论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不完善 ,突出地表现为政府管制成本太高、投标企业负担增加、医疗机构利益受损、药品价格管理混乱 ,必须规范政府定价行为 ,加快医疗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宋运林  李艳霞  邵婷  王阳  韩加情  唐强  李晓哲 《中国药房》2007,18(27):2154-2155
目的: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方法:结合日常监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结果与结论:应继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检查与抽验力度;加强供货方资质审查,规范购药渠道;加大药品监管与执法力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部门应各司其职,努力探索加强中药饮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药品采购金额角度探讨实施国家监管对我省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统计广东省二、三级医疗机构2018年上半年、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和2019年下半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采购金额,并计算采购金额占比。结果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监管显著降低了我省二、三级医疗机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采购金额占比,其中神经节苷脂等10个品种采购金额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小牛血清去蛋白等5个品种采购金额占比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而脑蛋白水解物、长春西汀和马来酸桂哌齐特3个品种采购金额占比则变化不大。结论实施国家监管能显著降低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采购金额占比,从而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但目前仍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抽验药品的质量情况,为药监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及抽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06--2009年我所在医疗机构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市、县及乡等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质量情况基本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主要为注射剂、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监管及医疗机构改进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政策沿革,了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发展情况、重点及模式的转变.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研究报道,汇总整理2002—2018年国家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政策.结果:整理出药事管理、处方管理、药品管理、特殊人群管理及近3年药物管理共计45项政策.结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涵盖很多方面,其重点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加强医疗机构内药品合理使用的管理,其中,又以需要重点管理的药品和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并且不断提出要求,从"药品保障供应"转变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