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骨保护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RANK)是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重要的调控因子.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使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破坏骨的动态平衡造成的.OPG与RANK竞争性结合RANKL,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激活,促进其凋亡.应用重组OPG蛋白和OPG基因治疗的方法 是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注热点.笔者针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OPG、RANKL、RANK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最重要的分子,OPG/RANKL/RANK系统在肿瘤骨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可通过扰乱OPG/RANKL/RANK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破骨细胞异常激活,导致肿瘤骨转移部位溶骨性破坏.尽管成骨性破坏并非前列腺癌细胞直接干扰OPG/RANKL/RANK系统的结果,但局部破骨细胞激活导致的骨质破坏仍是肿瘤转移并形成成骨性破坏的必要条件.OPG可与TRAIL结合而抑制其对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诱导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通过检测和干预OPG/RANKL/RANK系统,可早期发现并有效控制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OPG/RANKL/RANK系统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表达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破骨细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骨保护素(OPG)则结合RANKL而抑制这一功能。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也有表达,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该文就OPG/RANKL/RANK系统在软骨及软骨下骨内表达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重组骨保护素(rhOPG)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fin,OPG)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的关键因子.RANKL是连接骨与免疫系统的破骨细胞生成因子,能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发挥骨吸收功能;OPG作为RANKL的诱饵受体,能够阻止RANKL与RANK的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激活.应用重组骨保护素OPG融合蛋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丢失类疾病,抑制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并成为目前预防微重力相关的骨损失的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笔者对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OPG/RANK/RANKL系统和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OPG/RANK/RANKL系统在阐明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RANKL/OPG比率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发育,从而影响骨代谢。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如:糖皮质激素、IL—11、FFH、PGE2能拮抗OPG的产生,刺激RANKL的合成,引起破骨细胞的发育,产生破骨效应;另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如:雌激素、IL—1、IL-6、TNF能促进OPG的合成,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阻滞骨吸收。这些激素与细胞因子几乎都是通过OPG/RANK/RANKL系统参与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关节寿命的主要限制因素,最终导致假体失败.其核心问题是无菌炎症性骨溶解.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炎症因子、趋化因子、促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血管形成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它们相互作用,最终通过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造成骨质吸收和溶解.其中RANKL/RANK/OPG/NF-κB系统在炎症性骨溶解和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常影响其远期疗效.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工关节周围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是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的主要因为.近年许多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系统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有密切关系,在体...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是专职性骨吸收细胞,在骨重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来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牙槽骨巨噬细胞,在成骨/基质细胞或OPG/RANKL/RANK、TNF-α、IL-1、M-CSF、VEGF等促分化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熟,进而发挥骨质破坏作用。骨、软骨的破坏及局部骨质疏松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其中破骨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破骨细胞靶向治疗是阻止强直性脊柱炎骨与软骨破坏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骨组织平衡由行使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同维持。在骨重建中两种细胞之间相互调节,一方面,OB、前体细胞、基质细胞调节OC的数量和活性;另一方面,OC反过来也可以调节OB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反馈通路。OB和OC之间的相互调节有助于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近年来,OB对OC骨吸收的调节已有较多研究,尤其是,OPG/RANKL/RANK信号系统的发现对于理解OB对OC骨吸收的调节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OC对OB的调节研究相对较少。本综述讨论了OB和OC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综述了RANKL/RANK/OPG系统在骨形成和骨重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Arron在Nature上首次提出“骨免疫学”的概念以来,关于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骨免疫学研究中,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作为免疫系统参与骨代谢调节的主要通路一直备受关注。当机体运动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应力以及运动诱导的免疫功能变化均能通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适宜的运动能上调OPG基因表达,抑制RANKL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促进IL -2、IL-18、IFN等保护性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助于骨形成, 使骨代谢趋向正平衡。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及过度训练则上调RANKL基因表达,下调OPG基因表达,促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同时又诱导IL-6、TNF、IL-17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间接促进骨吸收,使骨代谢趋向负平衡。为了更深人地了解运动、免疫以及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运动、免疫与骨代谢的报道,旨在探讨运动对骨代谢及OPG/ RANKL/RANK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应激下免疫细胞因子对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运动与骨免疫 学的研究及骨代谢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We have evaluated the TEG® thromboelastograph and the ROTEM® thromboelastometer, two point-of-care devices that measure blood coagulation. During a one-week period, seven consultant anaesthetists, one consultant haematologist, one associate specialist anaesthetist and two senior trainee anaesthetists were trained by the manufacturers and set up, calibrated and used both systems, after which their views were obtained and specific technical/support information was sought from the manufacturers using a questionnaire. Although the devices shared common features, they differed in complexity and aspects of ease of use, and in their purchase and running cost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