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赵××,男,59岁,工人。于1986年11月19日入院。 患者反复发烧、头痛、腹泻1月余,解黑大便两天入院。病初觉头痛、发烧,最高T40℃,为不规则热型。颈硬,病后期出现腹泻,入院前两天开始解黑便。在当地曾按上呼吸道感染、脑溢血、溃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感染是各种沙门氏菌属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常有并发症。但并发昏迷,严重损害少见,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王××,男性,25岁。因腹泻,呕吐伴高烧两日、昏迷27h于1983年8月15日入院。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关××,男,40岁,住院号276858。因反复上腹痛6年,症状加重20天,于1986年12月8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起无明显诱因而反复上腹正中剧痛,不向他处放射,不伴嗳酸、嗳气;无(口恶)心、呕吐、腹泻、  相似文献   

4.
<正>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思密达加金双岐治疗小儿腹泻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98例9月—1999年12月住院的小儿急性腹泻85例。不包括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年龄2月—3岁;男53例,女32例;发热37例,无发热48例;轻度脱水52例,中度脱水2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28例,<1.0×10~9/L57例;粪便常规及培养未见异  相似文献   

5.
1986年7月至1987年6月,对湖北省麻城示范县308例0~5岁急性腹泻婴幼儿和185名同龄健康婴幼儿粪便作了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腹泻儿粪便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1.7%,健康儿为18.4%。前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志贺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8.5%、15.9%和12.3%,后者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5%和4.9%。冬春季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而夏秋季志贺菌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1985年10月至1986年1月用人扁桃体制备的粗制α—干扰素保留灌肠治疗婴儿秋季腹泻。治疗组35例、对照组24例,均是住院治疗病例,治疗组用α—干扰素2×10~5单位/次,1次/天高位保留灌肠,3天1疗程,止泻停药;对照组用维生素、助消化  相似文献   

7.
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系肠道杆菌科,埃希氏菌族,枸橼酸菌属,是非致病性或致病力极低的细菌,但在某些条件下可引起婴儿腹泻。现举2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彭××,女,6月,住院号41184。因发热、咳嗽,气喘四天于89年2月4日入院。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给于青霉素加卡那霉素治疗,病情好转。于入院第五天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40℃,腹泻,大便呈黄白色粘液样,镜检:脓球+,红血球少许,培养检出: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  相似文献   

8.
烧伤合并爆炸伤并发假性动脉瘤比较少见,我科自1958年至1986年收治烧伤病人6272例,合并爆炸伤372例中仅见一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摘要 潘2××,男性,41岁。住院号127750。 1986年8月18日在处理大批雷管时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用皮蛋发生中毒的病例渐多,甚至有致死的病例。我院子1983年9~10月收治食用皮蛋中毒5例,经大便培养均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生长,提示皮蛋中毒所致的消化道损害与鼠伤寒菌感染有一定关系。典型病例:郭××,38岁,女,住院号131262。因腹痛、呕吐、腹泻9小时许于1983年9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晚餐时吃皮蛋(全家3人吃3个),约4小时后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0.
我站于1986年7月至9月对县、区医院门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随机取样,收集病人粪便标本103份,进行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及EL—Tor弧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院1986年至1987年共收治2例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osis简称RTA),现报告如下: 例1、扬××,女,35岁,农民,住院号  相似文献   

12.
急性视网膜坏死开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前萄葡膜炎,相继出现视网膜闭塞性血管炎、视网膜坏死和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多数破孔,最后以眼球萎缩失明而告终。此病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报道,笔者今年遇到二例,报告如下: 例1:于××,男,15岁,学生,汉民,住院号87581。1986年1月22日以左眼急性全葡萄膜炎入院。主诉:左眼红痛、羞明流泪伴左半偏头痛,视力减退7天。既往身体健康,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1.2,左眼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患者周××,男,68岁,住院号41671,因腹泻两天伴发热,恶心,呕吐,以急性胃肠炎于84年9月23日入院。经静点氯霉素0.25%200毫升每天一次,两天后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入院当天心电图示 T_1低平。9月26日晚8时许,大便后中床睡眠  相似文献   

15.
冯××,女,58岁,农民。因发热、腹痛、腹泻16h于1983年9月1日入院。患者于16h前开始中度发热,继之腹泻,为青色水样便,无脓血及粘液,至入院时已泻10多次,每次量约100~500ml,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无明显里急后重。发病后未解小便,“拟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发病前1天进食白粥、青菜,同餐者未见腹泻及类似症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张××,男,46岁,工人,河南籍,住院号172248。因间歇性腹泻、腹痛十多年,曾诊断为慢性肠炎未予治疗,一直正常工作生活,两月前腹泻、腹痛稍增加,仍未治疗。1980年9月12日工作中突然腹部绞痛,伴呕吐、发热,送某省专区医院急诊,当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术中发现为结肠肝曲有8×6×6厘米肿块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诊断为结肠癌穿孔,取活检后行末端回肠造口外置术后关腹。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术后24天于1980年10月6日来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17.
2880例急性腹泻的病原菌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及流行特征.方法:用人工普通培养法检测2880例急性腹泻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结果:2880例急性腹泻标本分离出致病菌585株23种,总阳性率为20.3%.结论:引起急性腹泻除常见的福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属菌外,应特别注意霍乱弧菌、念珠菌及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男,17岁。因头痛、高热、鼻衄半月逐渐加重于1986年3月6日入院。血红蛋白40g/L,红细胞1.28×10~(12)/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22×10~9/L,网织红细胞0.2%。骨髓检查三系统细胞呈增生重度减低,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贫血。先后用中医中药、激素、丙睾等治疗半月余,同时输血5700ml,但病情无明显好转,反复出现高热、头昏、鼻衄。于1986年6月26日行胎儿活体胸腺组织埋藏术,取5个月水囊引产的新鲜胎儿,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胸腺,立即埋藏于左大腿内侧肌膜内,术后10天拆线。术前血红蛋白37g/L,白细胞3.45×10~9/L,血小板21×10~9/L,网织红细胞0.6%。术后精神、饮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监测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及其构成变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作者对武汉市1446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检测,检出肠道病原体8种548株,检出率40.39%,其中轮状病毒228株,志贺氏菌18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73株,空肠弯曲菌53株,其它病原体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二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者84例,提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是多病原的。  相似文献   

20.
陈德熙  叶群南 《广西医学》1991,13(2):122-123
1986年12月至1988年4月我科收治胸降主动脉瘤2例,在体外循环下切除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例1 杜××,女,27岁。体检胸部透视,发现左上纵隔鸭蛋大的圆形阴影,吞钡检查食道轻度受压,拟诊为纵隔肿瘤。1986年10月11日剖胸探查,见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端有4×3×3cm的包块与主动脉降部相连,有轻度搏动,诊断为胸降主动脉瘤,因无手术准备而关胸。1986年12月6日再次手术。全麻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第五肋间进胸,暴露动脉瘤近端及远端的主动脉,左膈神经前切开心包,从右室流出道注入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