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邵斌  李勇  袁志峰 《江西医药》2009,44(6):576-577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共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36个月。植骨或钛网在6~12个月内获得骨融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率为90.3%,交感型及神经根型疗效优良率为91%。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钛网植骨融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或MRI扫描检查。结果对患者行12~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8月,植骨于18周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佳,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6~10分(平均8.5分)恢复至术后的12~15分(平均13.2分),优16例,良9例,好转3例,优良率89.3%。结论该术式减压彻底,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本院在2009年~现在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97例的手术心理护理。结果 397例手术成功治疗患者颈椎病,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根症状加重外,经过3~6个月功能锻炼症状减轻好转,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伤口感染、钛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钛网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钛网钢板内固定在重建颈椎稳定、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解除患者的病痛具有优势。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下颈椎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ZEPHIR前路钛板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8%,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前路减压彻底,术后颈椎稳定性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47-150
目的对治疗颈椎疾病内固定手术方法的探讨研究。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各类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29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36例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B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短(93.48±18.62)min、出血量较少(84.9±17.89)mL、术后6个月JOA评分(13.10±1.90)和终访JOA评分评分(13.59±1.57)较高。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终访JOA评分较高,终访改善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25-226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6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地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 106例患者中105例术后住院7~12d,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痰堵塞窒息死亡。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骨二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钛网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JOA评分方法评价脊髓功能。结果45例患者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失访者。钛网植骨均在11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湿示JOA脊髓功能评分南术前平均6.8分上升至术后13.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钛网植骨均与上下椎体融合,可见骨小梁通过。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8例,均为3个及以上责任节段病变。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值,观察手术间隙融合情况,根据JOA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2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好转,37例可见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后6、12个月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锁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单纯植骨融合组和植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组的症状好转率、植骨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的差别。结果钛板组与单纯植骨融合组的症状好转率无明显差别,钛板组植骨融合率显著提高,而内植物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带锁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植骨融合时间为13周,无植骨骨块滑脱或塌陷,未见钢板、螺丝钉断裂、松动等。按O dom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髂骨块植入椎间隙、自锁钛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分析术前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记录术后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Cobb角)维持、症状及功能改善率。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39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0)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1.1±1.0)分(P<0.01)。术后Odom分级:优8例,良3例,一般2例,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度,术后1周为10.7度,末次随访为10.4度。结论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单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熊安 《淮海医药》2013,31(2):145-146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骨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39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术后2例短暂声音嘶哑,1例颈前有异物感,未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39例获随访,平均12个月。植骨块平均14周融合,融合率100%。术后JOA脊髓功能优11例,良18例,好转8例,2例无效。结论颈前路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便,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每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检查评价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情况和JOA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个月(3~40个月).20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8±1.0)分,末次随访时为(14.0±1.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优7例,良9例,有效4例,优良率为80%.术后3个月植骨均与上下正常椎体的终板和后壁融合,融合率为100%.术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和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充分、操作安全、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5年06月至2010年12月在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钛网笼及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病52例。切除1个椎体28例,2个椎体24例。结果 52例患者中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0个月。术后52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的8.3提高到术后的14.1分。结论带锁钢板及钛质网笼植骨应用于椎体次全切除脊柱融合术可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凸,使固定节段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并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6.
李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20-22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方法对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准备及护理。结果本组34例患者除1例因脑梗死转神经内科1月后死亡,其余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是预防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钛板加钛网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均用半限制型钛板(理贝尔颈前路钢板)钛网植骨,术后2、6、12个月分别摄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钛网、植骨块,锁定钢板系统有无塌陷、松动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结果 42例病例中,术后2个月以内有2例出现不稳定情况,主要原因是合并骨质疏松症。结论半限制型钛板加钛网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但术后早期易发生钛网塌陷、松动,随固定节段增加,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赵筑川  田晓滨  李波  彭智 《贵州医药》2005,29(6):514-516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在治疗短节段颈椎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减压、骨块植骨融合术争议较多,主要问题是植骨块易产生吸收、塌陷,植骨融合失败率较高。我科于2002年以来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泽  申勇  王伟  董玉昌  张标 《河北医药》2005,27(7):485-486,488
目的 探讨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脊髓性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8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3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后路联合前路治疗重症颈椎病16例。采用JOA17分法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术后改善率83.8%;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后改善率89.9%;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善率72.2%;后路联合前路治疗改善率76.7%。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可提高CSM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