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孝感市区 2 5所幼儿园 2~ 6岁儿童。1.2 方法 被调查者右手无名指血 ,用 72 1光谱比色仪、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1.3 标准 根据 WHO诊断标准 ,6个月至 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 10 g/ L 为贫血。2 结果2 .1  2~ 6岁贫血发生率为 2 6% ,其中尤以 2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 32 .8% (表 1)。2 .2 公立幼儿园儿童贫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表 2 ) ,经显著性检验各年龄组之间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0 1)。表 1 各年龄组贫血发病情况年龄组(岁 )受检人数(人 )贫血例数(例 )贫血率(% )2~ 6 5 5 2 …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所)3~6岁儿童贫血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我区3~6岁在园幼儿贫血患病率,并针对有关因素开展贫血防治工作。方法:2004年5~6月份对38所幼儿园6 808例3~6岁在园幼儿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合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各年龄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2χ=51.252,P<0.005。其中轻度贫血占92.9%,中度占7.1%;男女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合理膳食、综合防治原发病,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0~6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甘肃清水、康乐、古浪、陇西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共检测5 454人,男童贫血患病率8.60%,女童贫血患病率8.26%;2006~2010年不同年份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迁儿童血红蛋白均值有所提高,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儿童贫血高峰均在24月龄以内,最高峰集中在12月龄及以下,随后逐渐降低。结论:甘肃省0~6岁儿童贫血状况不容乐观,重点地区在农村,尤其针对2岁以下儿童加强贫血防治,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抽取了临夏、夏河、徽县、民勤、天水5个县(市)的藏、回、汉3个民族5岁以下儿童542人.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Hb、血红蛋白的均值及范围,最高值为180.2g/L,最低值为65.8g/L,均值为125.2g/L.各地均值都在110g/L以上,贫血诊断标准,Hb<110g/L,即判定为贫血.贫血发病率平均为32.29%,其中夏河(藏族)发病率最高为54.24%,临夏(回族)发病率最低为21.57%,各地区的贫血发病率有区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38.69(P<0.005).各民族的贫血发病率有区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44.88,P<0.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沈阳市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63/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女性别比为1.61∶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76/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2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7月份、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1.60%、20.78%;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71.94%;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0.67%、16.67%和9.81%。结论男性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呈学龄前幼儿和学生高发,呈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管;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中小学生贫血与血红蛋白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 ,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 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174 8名中小学生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 结果 男生和女生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 2 6 .4 3% ;14岁、17岁男女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7.80 ,P <0 .0 1) ;小学年龄组与中学年龄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33.34,P <0 .0 1)。 结论 贫血以轻度缺铁性贫血为主 ,贫血的防治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以初、高中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夏吴忠市0~6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民族地区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宁夏吴忠市两区1 392名0~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7%,血红蛋白水平为(124.19±16.41)g/L;不同民族、地区、年龄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差异、儿童年龄、看护人与孩子关系以及喂养方式。结论:宁夏吴忠市0~6岁儿童贫血问题较为严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贫血的防治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郝晋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73-2674
目的 为掌握我县学龄前儿童的贫血现状,探索儿童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及特点,降低发病率,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显示:同一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儿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12年较2011年患病率下降了4.42%,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市儿童缺铁性贫血(下称贫血)的患病情况,于1990年4月~6月对我市0~7岁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全市11个区、县(市)共调查10333人,查出患贫血共4626人,总患病率为44.77%,其中轻度贫血(Hb9~11g/dl)4391人,占94.92%,中度贫血(Hb6~82/dl)235人,占5.08%,无重度及极重度贫血。患儿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从各年龄组发病情况,以2岁内为高。4月~、7月~、1岁~组为57.43%,2岁~7岁组为37.79%,差异有显著性(X~9=369.55,p<0.005)。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梅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情况,我们于1997年10月对城区3709名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抽取城区中、小学各一所共3709名学生(男生1942名,女生1767名,年龄7-18岁。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诊断标准为R410提出的贫血诊断标准。2结果本组学生贫血率为16.64%。男生贫血率为14.88%,女生贫血率为18.56%;男女生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X2=9.03,P<0.0)。12-14岁组男女生贫血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显示12-14岁为贫血高峰年龄(见表1)。3分析3.1通…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儿童少年中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调查对象为油田四厂中小学校学生及学前儿童。采用回顾性普查方法,逐一挨户登记调查。本次共调查1416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217例,发病率为15.32%。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见表1,小学生发病率最高,学前儿童欢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71,P>0.05);小学生发病率显著高于中学生(x2=54.20,P<0.01)。各年龄组而腮发病率见表2。发病最小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是16岁;发病高峰年龄是4~8岁。男女发病率比为1.0:1.1,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2.
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分析百色地区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含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方法 :用日本Z - 70 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检测 10 4例 1~ 10岁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中Fe、Zn、Cu、M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并与11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轻型地中海贫血组血清中Zn、Cu、Mn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年龄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轻型地中海贫血组Fe含量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量元素缺乏在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中较为严重 ,对临床探讨本病的防治可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苏家屯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宣润勇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94-2595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46/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11、12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1.54%,发病季节高峰明显;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2/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34/10万(P〈0.005),男女性别比为1.62∶1;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58.16%、27.23%,发病职业高峰明显;3~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40%,年龄发病高峰明显。结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动员适龄人群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态势;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调查处理,控制暴发和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点 ,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统一的流调表格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市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发病率为 0 .0 8‰ ,男女发病之比为 2 .6 9∶ 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χ2 =15 7.87,P<0 .0 1) ;年龄以 2 0岁组较高为 0 .14 (χ2 =90 .45 ,P<0 .0 1) ,其次为 30岁组 ;农民较高占 5 0 .5 7 ,发病率则以干部较高为 2 .76 (P<0 .0 1) ;平原地区发病率较高为 0 .10 ,其次为丘岭及山区 (χ2 =2 0 .2 5 ,P<0 .0 1) ;每年发病以夏秋季较多 ,但发病高峰不明显。该组病例构成比以夏季较多 ,占 2 9.94 ,其次是秋季 (χ2 =10 .34,P<0 .0 1)。结论 :性别间、不同职业间及地区间的发病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10岁至 30岁组发病较高 ,是我市今后防治的重点 ,季节间发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其原因有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8—2017年金华市婺城区儿童青少年梅毒流行特征,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取自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婺城区2008—2017年0~24岁儿童青少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婺城区2008-2017年儿童青少年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2.37/10万,无死亡病例。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6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49.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32,P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分布,年均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20~24岁组、15~19岁组、0~4岁组、10~14岁组和5~9岁组(两两组χ2检验,除10~14岁组与5~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P均0.005)。10年中每一年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χ2检验,P均0.05);10年中每一年发病数居首位的均为20~24岁年龄组;2013—2017年连续5年梅毒发病数均列当年儿童青少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前3位;每年都有胎传梅毒报告病例。结论垂直传播是婺城区1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性传播是婺城区15~24岁儿童青少年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有效治愈及预防控制女性儿童青少年梅毒发病对于降低梅毒发病率和减少胎传梅毒(垂直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大兴区2004~2009年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秀  李洁  吕玉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46-4347
[目的]了解大兴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上报的淋病、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数为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99/10万;梅毒病例数为8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79/10万;淋病发病情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梅毒呈上升趋势;淋病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48,P﹤0.001),梅毒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7,P﹤0.005);淋病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梅毒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均以家务待业及其他职业为主。[结论]应根据本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完善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于1998年5月份对实验小学和介休三中的学生抽样测定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选择城区实验小学7、8、9岁年龄组学生和介休三中13岁年龄组学生为对象,共调查266人,其中男生137人,女生129人。采用WHO推荐的氨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以721-B型分光光度计测定Hb值。贫血判断标准按(儿童少年贫血诊断国家标准》执行。2结果与分析本组7‘9、13岁年龄组贫血患病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男女生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8岁年龄组男女生间无显著差异(见表1)。贫血率女生…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在校儿童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在校儿童健康状况。方法:选择江苏省南京市苏北,苏南小学各一所,对全部在校儿童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调查。将受检儿童按照不同年龄层次分组进行常规体检,同时随机抽查三所小学部分学生进行末梢血液常规检测,测定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儿童肥胖人数在南京市苏南,苏北分别占受检人数的17.8%,10.0%及3.2%,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儿童体重不足人类在各区发生率均低。龋发病率在南京,苏南及苏北分别为45.7%,47.5%,25.9%,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儿童低血色素贫血在苏北发生率最高,Hb≤110g/L者达14.3%,南京及苏南分别为6.9%及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城市儿童肥胖发生率高应给予高度重视;苏北农村儿童贫血发育率高应予防治;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要加强牙齿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法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方法根据捕获再捕获法原理,回顾性调查深圳市1999--2006年所有新发病的0—14岁1型糖尿病儿童,按人口统计资料计算发病率。结果1999—2006年间深圳市0—14岁儿童共发生1型糖尿病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男女性别间1型糖尿病发病率(男:0.7145/10万,女:0.7598/10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0.04,P〉0.05)。结论深圳市儿童1型糖尿病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男女性别间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国家相比深圳市0~14岁儿童1型糖尿病年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年发病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深圳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T1DM)年发病率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apture Recapture Method,CRM)回顾性调查深圳市所有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新发病的0~14岁T1DM儿童,按2000年深圳市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1999~2006年的平均人口数计算年龄别和性别别年发病率。结果:1999~2006年共调查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预计年发病率为0.7559/10万(95%CI:0.7181~0.7937/10万);8年中以2004年的发病率最高(1.9654/10万);以10~14岁组年发病率最高(1.2700/10万);男女性别间T1DM发病率(男:0.7145/10万,女:0.7598/10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深圳市儿童T1DM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预计年发病率为0.7559/10万(95%CI:0.7181~0.7937/10万),10~14岁组儿童T1DM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间T1DM年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其它国家相比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年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年发病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