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折端分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端分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河南洛阳正骨研究所(471002)孙维琰,段更庚笔者对1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对骨折端分离与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观察方法选择18~65岁创伤性新鲜闭合股骨干骨折150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严...  相似文献   

2.
股骨干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8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153例,合并同侧髋关节骨折脱位17例,通过对初诊、漏诊、延迟诊断及确诊时间、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的总结。结果 17例中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6例,平均随访2.3年,除2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内翻,其余均获临床愈合。结论 对高能量造成的股骨干骨折应常规摄骨盆正侧位X线片,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仍诉髋部疼痛者应反复检查,一日枯瑚骼部骨折脱侍府争取早期复付内同宗.效果优干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7例髋部骨折,其共同特征为致伤外力轻微,既往曾发生过Colles骨折。经测量髋部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均低于正常对照者,相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 ,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手术治疗的 4 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 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 ,2 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 ,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 5 5 % (2 6 / 4 76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6 8 8% (11/ 16 )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 ,90 0 % (9/ 10 )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 7年 ,第 2~ 3年发生的占 4 2 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 ,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  相似文献   

5.
Pilon骨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金硕  赵文宽 《中国骨伤》1997,10(3):59-60
Pilon骨折为一胜骨远瑞关节内的爆裂性骨折。其特征为:骨折部位在踝上,股骨下关节面粉碎严重,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的压缩,常合并胖骨下端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此类骨折内、外、后踝均受累,但损伤的焦点为踝上。Destorlgll年首先报导“’。在60年代初期以前一直采取保守治疗。自1963年以来,由于AO学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促进了应用外科手段治疗Pilon骨折。Pilon骨折发病率占胜骨骨折的1~Ic%’‘’,其中20~25%为开放性,并且1/3合并其它损伤。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常常是距骨、医骨平台、防日、和腰椎骨折。损伤机理产生Pilo…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因骑摩托车与他人车辆相碰,右前臂及肘部撞击路边树干,而致右前臂及肘部肿痛,右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伤后12 h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前臂中上段表皮淤青、肿胀,无开放性创口,压痛明显,有骨擦感.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传统的分型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文献报道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7%~6.5%[1]。一般多为年轻患者,高能量损伤,桡骨远端严重粉碎不稳定骨折,舟骨骨折移位。传统的手法整复,石膏固定,难以奏效。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5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45岁,平均3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类C2型2例,C3型3例…  相似文献   

8.
Pilon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1月~2006年5月,笔者共收治25例Pilon骨折,根据骨折分类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11月随访 5 99例骨折的中老年妇女 ,统计其骨折发生时的年龄、骨折部位及双能X线下测定其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 ,了解其再骨折的情况。结果 初次骨折时桡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脊柱骨折组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而髋部骨折的年龄较其他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初次桡骨骨折时骨密度可不下降 ,而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时骨量减少 ;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与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1) ;再次骨折发生率为 15 . 9% ,以髋部骨折组发生率为最高 2 1. 2 1% ,各组骨密度均有下降 ,尤其髋部骨折组发生再骨折时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结论中老年妇女初次骨折是一个重要的风险预测因素 ,初次桡骨骨折后应定期复查骨密度等 ,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肱骨近端、腰椎、髋部初次骨折发生后在积极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进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并防止跌倒 ,以防再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0.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 13 7% ,居四肢长骨骨折的首位。特别是胫腓骨中下 1/ 3骨折 ,由于该处胫骨血液循环差 ,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我院从 1987~ 1995年开始使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孟和教授研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175例 ,共 180个肢体 ,其中 14 0例 14 2个肢体为胫腓骨中下 1/ 3骨折 ,治疗后均获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本组 175例 ,其中男性 16 8例 ,女性 7例。年龄14~ 2 5岁间 14 9例 ,2 5~ 4 0岁间 2 0例 ,4 0岁以上 6例 ,平均 2 1岁。骨折发生在胫骨上 1/ 3为 35例 ,中1/…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2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65岁。左下肢8例,右下肢12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扭伤4例,车祸伤6例。螺旋形骨折15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爆裂性骨折(pilon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毅  韩天宇  朱庆生 《中国骨伤》2001,14(12):744-745
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是由高能创伤引起的一种少见多发骨折 ,其发生率为 1%~ 6 % [1] 。因股骨颈骨折被掩盖或其本身的隐匿性 ,常发生漏诊 ,甚至漏治。1 发生率与漏诊率Delaney和Street[2 ] 在 195 3年率先报道了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病例。其后一些国外学者相继对这种特殊的骨折病案进行了报道。由于本病较为隐匿 ,故常常发生漏诊。Wolinsky等[3 ] 提出约有 19%~ 31%的患者被漏诊。Hnghes等[4 ] 1991年报道大约 30 %~ 40 %的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被漏诊。而YangKH等[1] 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骨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间接固定骨折块治疗Mallet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06例Mallet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克氏针间接固定骨折块治疗,108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9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裂甲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外观畸形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和Crawford法评分优良率.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获得平均22个月和20个月的随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5.2±0.9)周比(4.4±0.7)周]、外观畸形发生率更低[6.1% (6/98)比0.9%(1/108)]、关节活动度更大(9.3°±1.7°比6.2°±1.2°)、Crawford法评分优良率更高[79.6% (78/98)比88.9% (96/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甲床坏死. 结论 应用克氏针改良间接固定骨折块治疗Mallet骨折不损伤关节软骨,不直接固定骨折块,避免了骨块碎裂,是治疗Mallet骨折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特点和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4~65岁,平均35岁。动力髋螺钉(DHS)固定3例,加压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2例,重建钉固定8例,顺行髓内钉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4例。13例固定术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结果:术后随访36~75个月,平均44个月。25例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2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27例股骨干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未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14例中,2例出现股骨颈不愈合,3例轻度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有许多固定方法可供选择,加压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简便易用,在实施固定术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可避免股骨颈骨折再移位和损伤。  相似文献   

17.
运用“骨折单位”概念判断骨折脱位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9):574-576
建立骨折单位(fractureunit)的概念是考虑骨折移位,合并的关节脱位以及软组织损伤均发生于损伤界面,该界面一般将肢体分为两部分,作为两个骨折单位:远侧骨折单位(distalfractureunit,DFU)和近侧骨折单位(proximalfractureunit,PFU)。这一概念主要适用于常见的单界面型损伤,特别是围关节骨折脱位。因此骨折单位概念仅仅是作为认识和分析骨折脱位损伤机制和病理特点的工具而已,是研究骨折脱位的一种方法,有利于临床工作,不是单纯要树立一个新观念。利用骨折单位概念…  相似文献   

18.
李美才 《中国骨伤》1991,4(1):38-38,37
用金属外支架治疗长骨干骨折在我国已有较广泛的开展。我们于近来使用孟和等研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折3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9岁,2 d前从约2 m高处坠落,左足着地后出现左下肢畸形、肿胀,于2019年4月26日入我院治疗。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摄左胫腓骨DR片显示左Pilon骨折及左跟骨骨折(图1A);CT检查显示骨折类型为左Pilon骨折,AO分型C2型,左跟骨骨折SandersⅣ型(图1B)。入院后给予左距骨骨牵引以保持左下肢稳定及力线,同时积极给予脱水消肿。13 d后肿胀消退及左下肢力线、皮肤软组织条件等均良好,行左Pilon骨折及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摄左踝关节DR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在位(图1C)。出院后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术后2个月,患者左下肢无负重、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尚可,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5分,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0~2007年,我们对1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