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傅氏定经汤组方及应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原为“经水先后无定期”而设。傅氏认为“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则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气之或通或闭耳。”由于肝郁疏泄失常,而“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则肾主封藏失职,肝肾开阖失司,使冲任功能紊乱,胞宫血海蓄溢无常,此即所谓“经血先后无定期”,傅氏治以定经汤。定经汤由当归、白芍、菟丝子、熟地、山药、茯苓、黑荆芥、柴胡八味药组成。傅氏在方后指出:“此方舒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  相似文献   

2.
王明五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岳美中、赵心波等名医,临证60余载,在治疗妇科病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如下。1治疗妇科病重调肝脾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能藏血,五脏六腑所化生之血在营养周身之余,皆藏之于肝,其有余者有下注于冲脉,而为月经。肝主疏泄,全身各脏器升降出入、血气流通、冲任调节、子宫藏泻均有赖于肝气之调达。此外,“夫经水出诸肾,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傅青主女科·调经》),肾郁则经水失其所主而为病;肝脉与冲脉相连,直接影响着乳汁的分泌和阴部的充养。可见,调肝在治疗妇科…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观点,强调肝脏在女性特殊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女子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生理特点及经、带、胎、产、杂的病理变化均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等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傅青主女科》中尤其重视肝、脾、肾三者在妇人病中的关系,如在“经水先后元定期”中指出“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直”。  相似文献   

4.
月经不调为妇女的常见病,主要表现在周期先后不准或经量的过多过少,临床辨证有虚实寒热之分,但由于肝肾亏损影响冲任失调,常为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张景岳认为,经水不调,病多在肾。故主张采用或兼用补肾法来治疗。临证多选用逍遥饮、固阴煎、左归、右归之类。傅青主认为: “经水出诸肾”其所以或前或后或断或续,主要是“肾郁而气必不宣”乃肾气或通或闭所致。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郁,相因而至。治法宜调理肝肾,主张用定经汤加减治疗。因天癸是否依时而至,任脉是否畅通,太冲脉是否旺盛,皆决定于肾气之盛衰,而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肾系胞宫而藏精液。肝肾一体,精血同源。且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今肝郁及肾,肝气郁则疏泄失司而血海不调;肾气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故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女科》中,有关几种疏肝法的配合运用,论述联系实际,颇具临床指导意义,兹探述如下。一、肾郁配合疏肝两定潮傅氏于调经篇《十七》中,阐述了月经生理及病理之特点,并对气血、肝肾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妇人有经水来续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血气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肝的功能是疏调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系明末清初之著名医家,以擅长妇科著称,又善用荆芥治经、带、胎、产等证。在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荆芥出现于24首方剂中。其用荆芥伍方治病之妙意,归纳起来有下以几点:1.抑木止带兼开肾郁:带下有五色之分,而白带为患,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方用完带汤,方中荆芥味辛,入肝经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脾土运化有权,则能化营血为经水,白带可愈。余治黄带,赤带之方中,加用荆芥一味,收效更佳。另外,肝为肾之子,肝  相似文献   

7.
绝经前后诸症或称经断前后诸症 ,类似现代医学的绝经期综合征 ,或称更年期综合征 ,指妇女 49岁左右在自然绝经前后 ,因肾气渐衰 ,冲任二脉渐虚 ,天癸渐竭 ,使阴阳不平衡 ,脏腑气血不协调所产生的月经不调及一系列症状。对本症的治疗 ,前人多从肾论治。近 2年来 ,笔者根据临床观察 ,并从《傅青主女科》中所述“肝郁则肾亦郁矣”中得到启发 ,认为绝经期的月经紊乱和精神情志失调相关 ,故对本症中之肝郁者 ,治以调肝之法 ,选用逍遥散加减舒肝理气以治标 ,配合左归饮、右归饮、二仙汤类补肾 ,协调阴阳以固本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定经汤证治特点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经汤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为治疗"经水先后无定期"之方.傅青主对于月经病,主要抓住肾肝脾的相互关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极为严谨.本文通过分析"经水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而进一步阐述傅氏所设之定经汤的用药治法及调经思路特点,从补肾、疏肝、肝肾同调等角度来阐述此确为"不治之治,正妙于治"的效方,是妇科调经良方.  相似文献   

9.
清初名医傅山(公元1607~1684年)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对妇科病的论述和治疗方面,颇多见解发挥,在妇科学中有较深的影响。本文就其舒肝与诸血证方面,不揣浅陋作一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舒肝与养肝血祖国医学认为“女子先天在于肝”。傅氏在舒肝的同时无不注重养肝血,认为肝郁与肝血的亏损极为相关,郁极化火伤肝阴液。言:“肝为肾之子,日食母气以舒,一日无津液之养,则肝气迫索,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柔肝以平肝气,柔养和肝相兼,使肝血不燥,在治血中无时不以舒肝郁而来治血,体现了“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从方剂上看,白芍、当归、生地、柴胡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女科》郁结血崩的治疗主方是平肝开郁止血汤。主要介绍平肝开郁止血汤的方药组成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本方有养血柔肝,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辨证属于血虚肝郁,郁热内迫之崩中漏下证。症见:经血大下或淋漓不尽,经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有块。舌红苔少带黄,脉弦细或虚数。  相似文献   

11.
肝郁是引起妇科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傅青主尤其重视解肝郁的思想,并开创了开郁种玉汤治疗肝郁不孕。本文阐述了女子容易致郁的原因,并通过开郁种玉汤制方机制来阐述其治疗肝郁不孕之机理。  相似文献   

12.
崔永华 《河南中医》2001,21(4):12-12
闭经分为虚实二类 ,张景岳把其归之为“血枯”和“血隔”。虚者多由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导致血海空虚 ,来源不足 ,无余可下 ;实者则为气滞、血瘀、寒积、痰滞 ,邪气壅阻 ,胞络不通 ,不得下行。根据笔者经验治疗闭经之要点有四。其一在调 :调经之要在于调肝肾。肝藏血 ,主疏泄。妇人以肝为先天。冲任起于胞中 ,胞脉系于肾 ,经水乃阴血也 ,冲任主之 ,藏之于肝而养其体 ,疏泄于胞宫行其下。《傅青主女科》曰 :“经水出诸肾 ,而肝为肾之子 ,肝郁则肾亦郁矣。”临证所见闭经病例无论虚实多兼肝肾之症 ,故调理肝肾尤为重要。不足者使之充盈为调…  相似文献   

13.
完带汤出自清代傅山著的<傅青主女科>[1],是一首治疗带下病的有效名方.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所治病机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  相似文献   

14.
葛静  闫颖 《吉林中医药》2011,31(5):457-458
《傅青主女科》认为调经应从肝经论治,主张扶正解郁,而肝经病机多见"郁"与"火",肝郁与肝火既可以互相转化的,也可以互相促进,治法以养肝肾阴为首,次而平肝开郁,再次清肝泄火。白芍功能养肝脾阴血,养肝阴敛肝阳,缓中调经止痛,傅氏疏肝解郁重用白芍,配伍大剂量补益肝肾之当归、熟地黄等,而少佐宣散之柴胡荆芥等,正如《傅青主女科》原文所言"舒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况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浸,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 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笔者治疗带下病通常分为肝郁克脾,湿热并盛,脾肾两虚,气血虚弱,阴虚火盛,心火时炽六种证型。肝郁克脾下流白物,质粘稠无臭气。情志抑郁,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痛,纳食减少,脾胀便溏,四肢不温,精神疲倦,苔白脉弦。治宜开郁补脾,兼以除湿,宗《傅青主女科》完带汤意,用党参、白术、山药、陈皮、荆芥、  相似文献   

16.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临床对该病略有体会,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1 病机概要 带下病形成的病因病机虽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脾虚肝郁:《傅青主女科》谓:"凡脾气之虚,肝气之郁,皆能致之."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能上输而化生气血,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冲任二脉,带脉失约.或因脾虚湿盛,反而侮肝,肝郁生热,湿热下注而形成白带.(2)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房事多劳、纵欲无节,伤及肾气,而使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形成.(3)或因感受湿毒而引起者,如《巢氏诸病源候论》谓:"带下者由劳伤过度,损伤经血,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入胞络,波其血元所成也."《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谓:"若有带下如泔水腥秽臭者,湿热盛也."论证了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洗洁用具不洁,湿毒之邪乘虚内侵,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论理识证不拘前人,制方用药独具特色.现就其<傅青主女科>带下篇中之治肝思想分析如下. 1 傅氏治肝之理法 傅氏认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再加以"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则成诸般带下.若"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而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而反变成白滑之物",则成白带;若"肝之性既违,则肝之气必逆,气欲上升而湿欲下降,……而走于带脉,遂从阴器而出",则成青带;若"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而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则成赤带.  相似文献   

18.
《傅青主女科·调经门》中,共有14症,15方,综观全篇,傅青主在治疗中,辨证详明,立方严谨,师古而不泥于古,尤其是从肝肾的治疗,更有其独到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一、强调肾在妇科中的重要作用傅氏在治疗月经病中,非常重视对肾的治疗和肾水的施化。认为“经本于肾”,源于“天一之水”即先天之真水“肾虚则难以构精盈满,”“肾郁而气必不宣。”从《调经门》中“经水先期”、“经水后期”、“先后无定期”三证来看,症情完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妇产科经典著作,在妊娠篇中傅青主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病机主要以肾虚为主,兼有脾虚、肝郁、气血亏虚,在治疗上注重脾肾二脏的调理及肝气的疏通。气血兼顾、肝脾肾三脏同调是贯穿整个《傅青主女科》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的中心思想。傅青主治疗妊娠病辨证准确,用药精简,力求方药对证,对指导现代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有较大的社会及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自古有“肝无补法”之说,治疗肝病多主疏破攻伐,然攻伐滥用,疏泄过度则易伤肝气,肝气损伤则诸症丛生,不可不慎。张氏曰:“世俗医者,动日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之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损伤,肝既为元气萌芽之一,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元气之萌芽乎?”并指出“肝无补法,原非见道之言。”肝属木脏,体阴用阳,具疏泄条达之性。肝气虚弱则其用不达。或不能疏土而为腹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